吴二美
河南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妇科 夏邑 476400
2018-01—2019-02间,我院对76例接受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围术期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联合心理护理。现对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改善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本组76例患者认知的沟通能力正常。均由同一组医生在全麻下实施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观察组:年龄41~61岁,平均48.23岁。病程6个月~9 a,平均6.80 a。对照组:年龄45~61岁,平均48.80岁。病程5个月~8 a,平均6.64 a。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心理护理。
1.2.1 常规护理 (1)术前护理:协助患者及时完成相关常规和专科检查。脐部清洁时,避免皮肤损伤。术前6~8 h禁食水,手术当日晨清洁灌肠。(2)术后护理:全麻未醒时取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心电监护6 h,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密切观察阴道流血等情况。持续低流量吸氧6~8 h。患者全麻清醒后可取半卧位,鼓励早期进行床上活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做好口腔、饮食、疼痛、引流管道、会阴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观察等。指导患者出院后合理膳食,坚持盆底肌锻炼。日常保持会阴卫生。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盆浴、骑车及重体力劳动,定期门诊复查,不适及时就诊。
1.2.2 心理护理 (1)术前护理:与患者交流,态度诚恳,服务热情,建立良好、互信的护患关系。鼓励其表达内心疑虑,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程度。根据其年龄、性格、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等及时做好针对性护理预案。部分患者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缺乏了解,担心手术的安全及影响生活质量,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运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向其讲解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优势和本院相关技术力量的雄厚性。着重阐明全切子宫术能保留双侧卵巢的完整性,对术后的生活质量影响轻微。可介绍同病区术后康复效果良好的患者与其互动,增强其治疗信心和配合度,改善其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提前告知中转开腹的可能及术后肩背酸痛等原因及处理措施,使患者有所心理准备。加强与病房与手术室间的沟通,尽量缩短患者等待手术的时间[2]。(2)术后护理:患者全麻清醒后第一时间告之手术成功的消息,并对其积极的配合表示赞许。指导患者应用宣泄、疏导、转移、冥想放松或听音乐等方式,改善不良情绪和减轻疼痛等不适感[3]。部分患者对术后回归家庭和社会缺乏自信,护理人员在开展心理疏导的同时,做好其配偶的思想工作,嘱给予患者更多理解与支持,使其获得家庭、社会的关怀和支持。鼓励患者出院后增加社会活动时间,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1.3观察指标(1)采用焦虑自评量表[4](SAS)和抑郁自评量表[4](SDS)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价。分界值为50分,50分以上表示存在焦虑和抑郁倾向。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明显。(2)出院时通过发放自制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表的方式统计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设置不满意、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四个选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2.1焦虑和抑郁评分护理前2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
注:组间比较,*P<0.05
2.2护理工作满意度观察组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
注:组间比较,*P<0.05
在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担心子宫切除后影响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而普遍存在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我们术前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健康教育,取得其信任和配合,缓解其负面情绪、顺应其内心需求,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术后予以及时情绪管控和行为指导,体现人文关怀,从而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并完善家庭、社会等的支持体系。降低了焦虑或抑郁等不良情绪对疾病转轨的不利影响,为其顺利康复和提高术后家庭、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提供了全面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