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儿童诗的教学策略

2020-02-20 14:29李泽民靳庆华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唤醒感悟

李泽民 靳庆华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儿童诗在教材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儿童诗最重要的特征是与儿童生活接近,适合儿童诵读,对提升儿童语言素养,助推儿童精神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教学儿童诗时,可以从读出“真”、感悟“善”、唤醒“美”三个维度来进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儿童诗教学;读出“真”;感悟“善”;唤醒“美”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儿童诗在教材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儿童诗的重要特征是与儿童生活接近,适合儿童诵读,对提升儿童语言素养,助推儿童精神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儿童诗首先具备诗歌的文体特征,如抒情性强、音韵和谐、语言凝练、想象合理、意境讲究等;其次,儿童诗与成人诗不同,它似乎比成人诗更纯净、更纯粹,更能唤醒人们对真、善、美的自觉追求。教师教学儿童诗时,理应遵循儿童诗的文体特征和儿童的学习规律,从读出“真”、感悟“善”、唤醒“美”三个维度来进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读出“真”

“真”即儿童诗所表现出来的儿童生活与情感的真实。儿童诗是用富于情感的、凝练的、充满韵律的、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文学样式,短的三五句话,长的也就百来个字,特别适合儿童诵读。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读好儿童诗是教学儿童诗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标要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一)读出感情

节奏是诗歌声律美的核心要素之一,对提高诗歌表情达意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儿童诗尤为显著。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掌握了儿童诗的节奏可以为下一步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与诗歌的行文线索夯实基础。二年级下册第八课《彩色的梦》,这首儿童诗语言优美、节奏明朗,读起来朗朗上口,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丰富的想象,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彰显出语言的表现力,贴近儿童的内心世界。通过这首诗歌,我们能感受到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的童心。笔者认为,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指导他们读好这首童诗是本课教学的关键。首先,笔者引导学生读好每一节尾句的韵脚,让学生在音韵中感受到语言和画面的同步跳跃,实现“语像同构”,如草坪绿了、野花红了、天空蓝了;其次,引导学生读好重音,其中“大块、大朵、大片”和“绿、红、蓝”可重读且语气渐强,突出小朋友作画的惬意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读出韵味

儿童诗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以儿童特有的方式来表情达意的,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童诗时应该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其反复诵读,培养其语感,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韵味。如“蓝——得——透——明!”“又大——又红!”两句中的破折号,突出了梦境里画面与色彩快速变化,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时可适当停顿与延长,但又不能故意拖长。教师可以先范读(或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然后要求学生仿读、练读、自读、合作读等,引导他们读出诗歌韵味的同时感受语言魅力。

再如“我的彩色梦境,有水果香,有季节风,还有紫葡萄的叮咛,在溪水里流动……”一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慢读、轻读,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还有哪些更美的梦境,引领其“走进诗中”。当学生掌握了诗的节奏,读出了诗的韵味,能够将自己融进诗中的时候,自会领悟作者蘊藏在诗中的情感。读好儿童诗,需要学生沉下心来,用心灵去感受,用想象去补充,用思考去扩展。通过对诗歌韵律节奏和情境的感受,学生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感悟“善”

在笔者看来,儿童诗中的“善”,至少应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善良,心地仁爱、品质淳厚;二是完善、圆融,这两层意思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利他性。因此,儿童诗教学的主旨应该是指导儿童在品味、吟诵、体验、创作儿童诗的过程中朝着“向善”“完善”的方向迈进。

(一)挖掘诗中的“善意”

善良是人性中最光辉、最耀眼的一缕光,人有了善良的品性,就有真心爱他人的基础和可能。儿童诗中的“向善价值观”隐藏在字里行间,需要教师去挖掘并植根在学生的内心深处。

如《祖先的摇篮》一文的第4小节:“风儿吹动树叶‘沙沙,沙沙!那回忆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学习这节诗时,笔者设问诗中写的是原始森林,为什么要以“祖先的摇篮”作题?学生带着问题再次回读诗歌后,有的学生说:“我们的祖先最早就生活在原始森林中,他们套野兔、采蘑菇,还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有的学生说:“那时候孩子们在原始森林里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还有的学生说:“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生活的地方。”学生在师生、生生对话中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和人类希望原始森林永葆苍翠的愿望。课堂上有学生提出掏鹊蛋是不爱护动物行为,笔者相机引导学生了解,在远古时代,人们过着最原始的简单生活,生存条件非常艰苦,只能通过采野果和掏鹊蛋等方式来维持生存,而现在我们不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生活资源,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动物。学生在思辨中拓展了“善”的内涵与外延:不仅要与人为善,还要善待自然、保护动物。当然,教学中我们还要引导他们“贴着语言文字行走”,避免将诗教异化为机械地说教。

(二)体会诗中的“完善”

向善的人心中有光,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凡事都有两面性,一个人若是纯粹地心存善念而不能把事做“善”,即不能智慧圆融地将善事做好,很容易“好心办坏事”。因此,诗教的另一个核心要义就是引领学生走向完善、智慧与圆融。

以《小儿垂钓》一课教学为例,教学前两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这个蓬头稚子专注天真的形象;教学后两句时,重点指导学生比较“遥招手”与“遥摇手”的不同。“遥招手”刻画出小儿善良淳朴的天性,即对于客人问路是积极回应,但又不是盲目答话,而是远远地招手等路人靠近些再小声告诉他,既解了路人之急又不会惊散鱼儿,既成全了自己又周全了他人,可谓是两全其美。这样,一个善良、智慧的小孩子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学生经历了这样学习、感悟的过程,会在头脑中建构起新的意义:向善而圆融,既要有向善行善之心,又要智慧、圆融地做人做事,而不是盲目地去行愚善之举。

三、唤醒“美”

儿童诗是为少年儿童创作的,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审美特点,具有情感纯真、想象丰富、童趣盎然、语言精美等特点。儿童具有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潜能。因此,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唤醒儿童心中的美,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从小就受到美的熏陶。

(一)朴素的语言美

儿童诗的语言大都清浅自然、朴素明快,契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优秀的儿童诗总是在语言之中寓意深远,于质朴之处生发睿智。一年级下册《一个接一个》一文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儿童的思维来体验周围事物,用儿童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全诗共4个小节,前3节格式相似,每节共3句话:从不开心到希望再到转念后的喜悦,每一节的第一句连接着上一节的结尾,内容环环相扣,与题目“一个接一个”相契合。如第3节:“正做着好梦,又听见大人在叫:‘該起床上学啦!唉,要是不上学就好了。不过,去了学校,就能见到小伙伴,多么开心哪!”第4节:“正和小伙伴们玩着跳房子,操场上却响起了上课铃声。唉,要是没有上课铃就好了。不过,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的呀!”最后一节中孩子天真地发问:“别的孩子也是这样吗?也像我一样,这么想吗?”使诗歌更富有童趣,引发小读者们的感情共鸣。整首诗不仅具有天真朴素的儿童语言特质,连语言习惯也符合他们的日常思维。诗教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这种清浅朴素、富有节奏感的语言美。

(二)灵动的意境美

是什么让一首好的儿童诗给人长久萦怀的感觉呢?在笔者看来,就是诗的意境给了我们有无限的审美空间。所以,儿童诗总是致力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诗歌意象,创设清新与灵动的诗歌意境,让学生诵读时总能在头脑中再现出美的画面,受到美的熏陶。一年级下册《怎么都快乐》一诗再现了“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个人玩”“一群孩子玩”的情景,其实是创造了“我”“我们”“大家”这三个意境。诗歌中描述的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游戏的画面能在学生头脑中重现。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游戏的画面,带着自己玩游戏时的感受进入课文意境。学生可以在还原诗歌的意境中逐步悟出:一人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中处处有快乐,尤其是要有一颗发现快乐的心。

(三)纯真的情感美

真情实感是儿童诗的灵魂。学生学习儿童诗时,最难把握的是诗歌蕴含的情感。所以,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元对话,综合调动各种感官来把握儿童诗中纯真的情感美。仍以《一个接一个》的教学为例,笔者引导学生先通读全诗,然后圈画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词语。三个“正”字和三个“唉”字体现出“我”的心情都是由“快乐”变为“沮丧”;三个“不过”体现出“我”的心情又由“沮丧”转向“期待”“开心”;最后一句“别的孩子也是这样吗?也像我一样,这么想吗?”体现“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生活中日常琐事的观察与思考。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要求他们在颂读中想象画面,在想象中链接生活,在链接中展开对话,在对话中体会情感、发展思维。

学生学习儿童诗的过程就是其发现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当儿童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自觉地读出“真”、感悟“善”、唤醒“美”的时候,其语言素养也会得到不断提升,精神世界也更臻丰盈。

参考文献:

[1]李桂萍.儿童诗歌鉴赏与教学[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孙丽英)

作者简介:李泽民,江苏省睢宁县高集小学高级教师。靳庆华,江苏省邳州市燕子埠镇中心小学正高级教师。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农村小学儿童诗校本课程建构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B-b/2016/02/06。

猜你喜欢
唤醒感悟
在大英博物馆“唤醒”中国古画
激趣带生,共历生命成长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初探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参与研究型”模式的反思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唤醒”泉城
天天正能量:当公益以“唤醒”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