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时代“互联网+”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的实施策略

2020-02-19 02:48谭杰雄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道德与法治互联网

谭杰雄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教育理念以及教学形式方面都出现了很多创新。在“互联网+”的推动下,《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出现了全新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互联网+”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并且针对当前教学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互联网+ 《道德与法治》 课程建设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3-178-02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新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教学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正是在這种背景,《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也出现了新的模式以及新的要求。本文从对“互联网+”的内涵以及其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分析入手,针对当前教师教学中的客观不足,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一、“互联网+”的内涵和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所产生的影响

在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我国教育领域出现更新的教育理念,而且在教学形式方面,也不断涌现出全新的模式。因此,积极把握“互联网+”的发展特点,充分应用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的实践之中,成为当前教学的一个课题。下文首先分析“互联网+”的内涵和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所产生的影响。

(一)“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当然,随着“互联网+”这一概念的不断应用以及延伸,“互联网+”早已超出商业领域,在教育界应用也很广泛。就教育界而言,“互联网+”就是借助于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展示技术,结合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来实现更为高效的教学效果。

(二)“互联网+”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的影响

随着教育界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日益重视,各种先进的教学方式也开始渗透进课程建设中,“互联网+”教学模式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产生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借助于“互联网+”,能够提升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学习的效果。传统的教学,往往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方式,在这种情景下,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到的知识是掌握不牢固的。但是,借助于“互联网+”中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能够将知识更为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学到的知识是理解的、牢固的。

第二,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积极采取“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更容易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要想让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精神得到不断的提升,单纯依靠课本的内容无疑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帮助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而“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恰好可以打破课本的知识局限,从而强化学生的知识素养。

第三,通过“互联网+”的教学模式的应用,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是强调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学习,而却无法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于是,可以借助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之外,对于知识的现实应用,也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即由理论转变为实践。

二、“互联网+”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在当前,科技日益发展,“互联网+”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中的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应用。但是从客观的情况来看,“互联网+”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应用率低

虽然很多教师对于“互联网+”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很有作用,但是在实际中,往往因为平时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去学习,导致课堂上很少用到“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或者有部分教师只是出于教材规定才偶然应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师不善于借助于“互联网+”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在利用“互联网+”《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很多教师只是将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而忽视了借助于这种先进技术,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课本知识,但是却无法吸收更为多元化的知识内容。

(三)教师不善于将知识和生活实践进行结合

《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其他的教学科目一样,不仅强调学生对课本知识有充分的掌握,同时也需要让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之中。而借助于“互联网+”,能够让学生把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但是很多教师却忽视了“互联网+”教学模式在这一领域的价值,从而让学生无法实现很好的知识迁移。

三、“互联网+”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本文认为,应用策略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加强备课,提升应用频率

要想充分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频率,就离不开对“互联网+”教学模式的高频率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应用频率低的情况,建议教师充分加强备课,充分通过“互联网+”补充教材内容,从而课堂上“互联网+”的高频率应用。

比如,教师在教《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这一内容的之前,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相关的视频素材,然后借助于多媒体的手段,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视频的内容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有公益类的也有违法犯罪的,借助于各类视频的播放,可以让学生们对于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现象有更为充分的了解与辨别。

(二)理论关联现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道德与法治》这一科目不仅要求学生读懂纸面上的知识,更是希望学生能够把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但是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毕竟较为有限,所以借助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把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加深《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感悟。

比如,《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这一内容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较为陌生抽象,如果单纯依靠课本讲解,往往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教师如果借助互联网,让学生在课后上网多观看有关国家法律、维权方面的题材内容,并且通过上网学到的知识,与家长一起交流、探讨,增强对法律知识理解,慢慢掌握维权等方面的知识,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

(三)合理关联内容,拓宽收集资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在教学过程之中,单纯依靠《道德与法治》课本,往往无法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多元的知识体系,所以,教师除了本人运用电脑上网搜集教学资源,还要通过其它的途径、其它的信息化设备来完成。

比如,在学习《为父母分担》这一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把家长在家里做家务的情景拍下来,也可以叫家长帮忙,拍自己做家务的情景,拍完之后通过微信、QQ上传到班群,教师把这些视频资料收集起来上课时备用。这样做有助于增加学生相互之间的了解,也助于学生自觉提高乐于做家务的积极性,帮助教师拓宽收集信息的渠道。

(四)课堂内外联动,提高课堂的实效

现代课堂,不紧局限于课室内单纯是教师、学生的互动,要打破这种格局,利用互联网与外界沟通、对话,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形式也是这样,所以要求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尽可能的采用课堂内外联动的方式。

比如学习《让生活多一些绿色》这一内容,在课堂上围绕环保的话题,可以利用微信、QQ,使教师与家长对话、学生与家长对话,也可以与环保部门的专业人士对话,共同探讨。

结语

社会在不断发展,“互联网+”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得到越来越大程度的运用,产生明显的效果。本文从“互联网+”的内涵和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所产生的影响分析入手,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情况,提出一些相应的實施策略。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李婷.以人为本视角下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对策研究[D].集美大学,2019.

[2]张永.栽种好“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智慧树”[J].华夏教师,2019(05):55-56.

[3]罗永浩.基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00.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道德与法治互联网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