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俊杰 杨萌 徐婷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七团八化” 志愿服务 创新实践
基金项目: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2019fd-08。
作者简介:毛俊杰,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杨萌,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徐婷,渭南中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1.211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月到天津考察时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2016-2025年)》将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列入十大重点项目。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更要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紧密结合新形势下“90后”“0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的特性,以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为手段,通过搭建广阔的志愿服务育人平台,创建7个重点志愿服务团队,实施“八化”实践育人体系,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实现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目标。
(一)创建“七团”,规范志愿团队管理
1.理论普及宣讲团。由学生党员组建团队,利用寒暑假深入渭南市临渭区、高新区等各乡镇、社区,结合团的十八大,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进四信”活动,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普及宣讲活动。
2.精准扶贫帮扶团。根据“双百工程”要求,由系部教师及学生组建团队,分别到汉中市洋县、渭南市临渭区开展人才扶贫、教育扶贫和技术扶贫,通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BIM专业讲座、先进经验推广、提供实践指导等精准扶贫活动,为“十三五”脱贫攻坚,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奉献青春力量。
3.教育关爱服务团。由团学干部组建团队,面向渭南市临渭区留守儿童之家、聋哑儿童之家等开展儿童课业辅导、素质拓展;面向敬老院、福利院、空巢老人進行亲情陪伴等活动。
4.文化艺术服务团。依托系部健美操队、舞蹈队和学生社团组建团队,以弘扬时代精神为目标,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编排各类创新类、契合基层群众生活的文艺节目,结合大学生“三下乡”专项活动,赴各乡镇农村开展巡回演出,开展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广大群众带去艺术盛宴。
5.禁毒防艾宣传团。由青春榜样学生组建团队,通过联系渭南戒毒所、临渭区戒毒所,重点到渭南各高校、中小学、街道和社区等地,开展相关政策宣讲,播放禁毒宣传片,普及禁毒防艾的系列知识,以此提高广大师生、群众禁毒防艾的自我防范能力。
6.美丽渭南实践团。依托系部各团支部及社团组建团队,赴渭南市区、校园周边、公园、社区等地,围绕垃圾分类、废品回收再利用、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实地调查等活动。
7.大型活动服务团。依托系团总支星愿部和礼仪队组建团队,为学院主办的各类全国及省市技能大赛、文体类比赛、大型会议以及渭南市各类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
(二)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八化”育人体系
1.队伍正规化。建筑工程系成立了由系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学工办主任任副组长,全体辅导员,部分专业教师担任成员的志愿者活动领导小组,组建七支志愿服务团队(现有会员200人),设专人对团队进行管理,形成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正规化志愿服务队伍。
2.活动制度化。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建筑工程系出台了《建筑工程系青年志愿者管理条例》《建筑工程系志愿服务活动管理办法》,组织所有志愿者认真学习相关条例和管理办法,在志愿活动过程中做到了工作有章可循,保障了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进行。
3.形式多样化。紧密结合特殊节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活动,在每年的3月5日学雷锋日期间,组织广大志愿者立足学校开展义务打扫清洁区,“弘扬雷锋精神”演讲比赛,“志愿精神我来讲”进班宣传活动;在3月12日植树节,组织广大志愿者参与学院、渭南市植树活动;在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系部积极联系渭南市中心血站,组织广大志愿者积极献血活动,形成人人了解志愿服务、人人加入志愿活动、人人有着志愿意识的良好氛围。
4.培训常态化。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志愿服务培训制度,加大了志愿服务的培训力度,定期对志愿者在服务前、中、后进行教育和培训,2017-2019年,先后三次邀请渭南市优秀志愿者陈友勇为志愿者做了题为《如何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和《志愿服务的方法和技巧》两场专题讲座,2018年3月,带领50名志愿者赴渭南市中心血站参加志愿者志愿者服务专题培训,2018年12月,组织70志愿者赴渭南师范学院参加渭南市志愿服务大队组织的专题培训,实现了广大志愿者培训的常态化和系统化。
5.品牌项目化。系部与渭南市临渭区、渭南高新区、渭南市经开区、渭南荣耀网等建立了“暖冬计划行动”“爱心家教”“手拉手”“爱心陪护”等多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定期开展相关志愿服务活动,近三年,累计受益人数达1000余人,形成了特色志愿服务品牌。通过志愿服务的品牌活动在各届学生中的有效传递,实现了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机制的持续性发展。
6.运作社会化。系部先后与渭南市戒毒所、渭南市中心血站、临渭区桥南留守儿童之家、曙光聋哑学校、胜利聋哑学校等建立了志愿服务基地10个,定期邀请渭南戒毒所走进校园开展法制讲座,联合宣传毒品的危害;在高新区张东村开展以“拒吸第一支烟 做不吸烟新一代”为主题的戒烟宣传等活动。系部充分发挥校内外各类资源,实现了志愿服务的社会化,促进系部志愿服务和育人思路再上新台阶。
7.宣传多面化。充分发挥网站、微信公众号、报刊、QQ等新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新思路、新做法和新经验。2016年至今,系部志愿服务活动在系部網站、微信公众号发表报道100余篇,校内外媒体宣传报道累计60余篇,其中10余项活动被《渭南日报》、渭南青年网、渭南电视台等相关媒体进行报道。
8.事迹典型化。通过树评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宣传典型志愿服务事迹等形式,为在校学生树立志愿服务标杆和榜样,激励在校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呈现出学生积极参与,乐意实践的志愿服务新局面,涌现出一大批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2018年5月,2013级杨晨心同学因长期赴渭南高新区胜利聋哑学校开展志愿活动,受邀参加渭南电视台以“传承志愿服务精神 对话志愿服务达人”为主题的在线访谈;建信3171龚倩多次参加“三下乡”爱心志愿活动,荣获2018年度“陕西省大学生自强之星”和“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
(三)强化思想引领,强化激励措施
1.强化思想引领,提高服务自觉性。加强思想引领教育,使广大志愿者深刻理解“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将志愿服务工作转化为志愿者长期自愿的行为。引导广大青年志愿服务要坚持党的领导,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关于志愿服务的相关文件精神,在学懂基础上加强志愿服务自觉性,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大学生提升对国情、民情的认知,培养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2.健全奖励激励制度,确保志愿服务持续化。制定并完善了志愿服务奖励激励制度,建立统一认证和考评体系,采取评优、加创新学分,并作为入党培养考察、就业推荐的标准之一。定期对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志愿团队和个人进行奖励。通过召开志愿服务表彰大会、志愿者先进事迹宣讲会,优秀事迹班级巡讲活动等方式,激励广大志愿者用心用情做好志愿服务,也吸引广大更多的青年学子关心和参与志愿服务,确保志愿服务持续化开展。
近年来,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提升了思想素质;提高了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等实践能力;志愿者们热情大方、脚踏实地,乐于奉献,向社会各界展示了陕铁院人文明友好的志愿形象,成为了学院实践育人的形象窗口。
近三年里,理论普及宣讲团共深入临渭区等各乡镇普及宣讲活动达24余次;精准扶贫帮扶团分别到洋县、临渭区等县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专业讲座共15次;教育关爱服务团利用课余时间及周末面向留守儿童之家等敬老院、空巢老人开展活动近60余次;文化艺术服务团到乡镇农村、学校开展演出共20次;禁毒防艾宣传团开展禁毒防艾宣传活动共18次;美丽渭南实践团到渭南市区、各社区开展科普知识宣传等活动共30次;大型活动服务团开展各类技能大赛,渭南暖冬行动计划、高新区马拉松赛等大型活动共计40余次。
近三年来,通过志愿服务与实践,建筑工程系连续三年(2016- 2018)荣获了渭南市“荣耀暖冬 爱心单位”,荣获2017年渭南高新区“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奖”,连续三年(2017-2019年)荣获学院“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工作优秀单位”。除此之外,志愿者中有24名学生荣获学院青春榜样荣誉称号,有30名志愿者荣获渭南市一星级志愿者,两名志愿者荣获渭南市优秀共青团员,1名志愿者荣获陕西省“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1名志愿者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各项荣誉的获得,极大提升了系部和学院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影响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
当前,陕铁院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七支志愿服务团队始终保持团结奋进的工作作风,努力付出,严格按照团队的任务分工和基本要求,创新扎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后,我们要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志愿服务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体系;要加强服务团队的培训力度,提升志愿者服务技能水平;进一步深化校地对接合作交流,促进志愿服务深入发展;要做好志愿服务调研工作,注重服务质量的反馈与建议;做好做实做精品牌项目,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力;做到先进事迹示范引领,加强志愿者榜样宣传力度。要把志愿服务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要将“七团八化”志愿服务育人体系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学院的办学特色,“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陕铁院精神相结合,积极倡导爱心奉献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有特色、有底蕴的校园文化品牌,以更好地实现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张亚璇.“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现状探究——以湖北师范大学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宋光辉,吕晓彬.高校加强志愿服务文化建设对立德树人教育效果的重要意义——以徐州医科大学为例[J].高教研究,2018.
[3]侯秋月.依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德育教育, 2019(2).
[4]刘亚宁,刘美华.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J].品牌研究, 2018(6):203-204.
[5]徐洁.实践育人视域下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及思考[J].教育现代化, 2019(6).
[6]王洪新.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培育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