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作文审题立意中的应用

2020-02-16 17:46黄雪群
教育界·A 2020年1期
关键词:审题立意发散思维思维导图

黄雪群

【摘要】思维导图是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的一种工具,主要是用来拓展简单意象的。学生通过形象化的思维导图发散思考方向、延伸思维宽度,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路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占据重要板块。文章主要阐述在初中作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导图意识及提升学生对题目的联想发散、标新立异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写出高水平的文章。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写作;审题立意;发散思维

【基金项目】文章系福建省宁德市基础教育改革立项课题“思维导图在初中作文审题立意中的应用的研究”(立项批准号:2017JJK038)的研究成果。

思维导图作为中学生语文习作审题立意的助力,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作文的题目与立意是一篇作文的开头,同时也决定着整篇作文的走向,如何审清题目的要求、写作思路、发散思维模式是初中语文写作中的着重点。合理依据作文题目构建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到写作思路,通过思维导图的展开一点一点地链接相关事物,从而使作文的整体构思展现在脑海中,之后再用精练的语言把脑海中所浮现的灵感概括在作文中。初中生在语文习作的过程中往往不理解作文题目,仅凭字面意思理解容易造成作文立意狭隘,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创新写作。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最早由Tony Buzan提出,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思维理念被各个科目的教学方法采纳,其通过构建学生思维管理框架、联想记忆、思维发散三个特征,对学生的认知理解和背诵记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维导图是一种提高发散性思维的思维工具。我们在平时的思考中往往是眼中所见、心中所想,这种所见即所想的思维模式较为单一。这种普通的思维模式,也是大多数中学生无法形成发散思维的根本原因。思维导图是根据现有的意象发散联想,通过思维点之间进行有效衔接,在与主题息息相关的情况下,思维发散得越远越好。放射性思考是学生思维方式中的薄弱环节,我们知道树状图是如何分布的,思维导图也是一样,只不过是把树状图搬到脑海中进行思考。每个分叉点就是一个思维的发散,要做到在思考的过程中不脱离主题思想,同时通过主题中的一个关键点或关键词,以此为基准用辐射的方法构建思维导图。

二、现阶段中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审题立意问题

现阶段中学生习作审题立意普遍存在不少问题,究其原因是对题目的不理解和思考模式较单一。调查发现中学生习作审题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题目表象意思明显,无法深度挖掘

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受到题目表面意思的影响,从而局限了思维的发散,写出的文章单调强硬,无法引起共鸣。教师在阅卷过程中常发现这一问题,特别是写景状物的作文,题目往往是一个很简单的意象,很多学生在思考时思维模式只停留在所给的物上,这种表层思维限制了学生深入挖掘的思考过程。

2.平时累积不够,导致思维难以发散

写作过程能够体现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情况。无论是语言的组织或案例的引用,都能体现出一个学生最基本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的累积程度。同样,良好的思维发散也需要一定程度的累积,这是联想的基本要求,而学生往往因平时累积不够,导致思维难以发散。

3.审题不够明确,思维发散宽度有限

在中学语文作文中,中学生对题目意思理解不够明确,不清楚出题人的真实意思,看不到想要看到的主题立意,导致学生虽然表达了浅显层面的意思,但没有透彻深入地在文章中展现题目的本质思想,从而造成作文分数不高、审题立意不明确等问题。

三、思维导图与作文审题立意指导作用

思维导图与中学生作文的审题立意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拓展审题思路,在审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运用多元化的思考模式提高对题目核心思想的把握程度,同时进一步拓宽思路,运用创新的意象对作文进行创作。在平时写作训练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提高发散性思维的思维工具,笔者认为其对审题立意的指导作用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深度挖掘,方可打开思路

在初中写作训练中,基于对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等因素的考慮,所给的题目表面看来往往较简单,却难以写出来让人眼睛一亮的文章来。以2018年福建中考作文题目《充电》为例,充电是一个很简单的意象,很多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把思维模式只停留在“电气设备”这一点上,不知道该从何入手、怎样写。这种表层思维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深入挖掘的思考过程。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对题目进行思考:“充电”可以联想到电气设备,同时也可以分开来考虑,充电不一定充的是电,我们可以把“电”这个意向用发散思维的方式深度挖掘,“充”可以理解为累积与提升,就如同充电一样,电量也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同时“电”可以通过形象的思维方式,变向地理解为知识点,还可以把充电这种抽象的题目上升到学习层面,深化文章内涵。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充电”,因为我们总是在准备,考试前的冲刺,平时的学习,这些都是充电的一种。因此,不要觉得题目无从下手,只要深度挖掘,发散思维,就会发现简单的命题下面隐藏着巨大的信息。

2.注重积累,方可厚积薄发

发散思维要有联想的媒介,媒介就是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累积体现。例如,在作文教学中,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中所蕴藏的情感自拟题目来写作,这就是考查学生日常知识的积累情况。这道作文题目的重点就在于对这句诗的理解,这句诗的主要意思在于万象更新,呈现崭新的气象,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那么学生对作文审题立意就会不清晰,从而出现作文跑题的现象。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从日常的知识累积入手,逐步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诗句与古文的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文中意思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类题目的审题意识。

3.揣摩文题,方能立意鲜明

教师引导中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作文题目进行剖析时,要注意深究题目中所蕴藏的深层哲学观念,把握出题人的出题角度,从当前社会现状进行审题,从而让思维宽度变大,而这着重突出在命题作文立意写作中。因为命题作文的题目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学生要从中概括出精神内涵是相当不容易的。相对于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中学生能从材料中概括出中心思想,使得文章层次更深。例如,2017年福建中考作文,就是以命题的形式让中学生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立意创作。《每个站点都有风景》看起来命题简单,中心意思简单易懂,可是却存在着巨大的审题圈套,“站点风景”不是要求描写每个站点真实的风景,而是对社会生活中人生历程的体现。如果学生仅仅从表面意思来理解,很容易把一篇人生感悟类的作文写成自然风景类的作文。当然表层立意是没错,这也是普遍学生所疑惑的问题,自己明明切合着题目意思来创作,景色也写得十分优美动人,但是作文分数却提高不上来。同时,《每个站点都有风景》并不单单指的是人生路程中的某一件事,“站点”也是一个审题的迷惑点,出题者更想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出对人生中重要转折点的看法与心态,而不是人生路上随处可见的小事。学生在选取“站点”时,一定要注意这件事对自身心态的改变和影响及对自己思想的提升,这样才能切实把握出题人的立意。思维发散宽度不再受限,且能审清题目,作文分数自然可以提高。

学生写作的过程也是练习思维导图、提高思想见识、完善自身语文素养的过程。创作一篇好的文章能带给学生巨大的经验和创作源动力,对中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一个互相帮助的作用。同时,思维导图是审题立意的前提。因此,要想学生做好作文审题,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导图能力。

四、思维导图的培养与训练

既然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写作如此重要,那该如何培养与训练?笔者认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可以以课本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培养,依据思维导图形成的特征,让学生从单纯的意象接触扩展到丰富的事物基础。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注意把每个单元的课程联系起来。例如,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二单元由《黄河颂》《最后一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木兰诗》组成,并不是随意排列划分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单元教学完结后要让学生总结单元的主体思想,从《黄河颂》到《最后一课》是由国内到国外,《木兰诗》描绘了古代花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故事。这些课文的共同点在于对土地的捍卫和保护,选课人分别从古今中外多个角度阐述这个单元的思想。学生通过对单元课文的联系总结,就能发现其中的关联点,从而使中学生能够把单一的观点复杂化,这也是思维导图养成的重要途径。

五、结语

总之,做好思维导图的养成工作是当前中学生应该尽力培养的思考模式,思维导图对语文作文的审题立意有着莫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导图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发散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惠芳. 思维导图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研究:下旬,2017(04):72.

[2] 何志兴. 浅谈如何高效开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名师在线,2019(24):71-72.

[3] 周四英.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254.

猜你喜欢
审题立意发散思维思维导图
浅谈初中生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指导
研究高考作文 提升高中生审题拟题能力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分层次序列化训练增强考场写作的增分因素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应把握好“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