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琳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英语作业概念的扩充,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创造教育思想不谋而合,本研究致力于分析小学英语作业现状,并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及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结合实例探讨分层作业在延伸英语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關键词】小学英语;分层作业;作业设计
一、作业与作业设计的概念界定
早在17世纪的欧洲,夸美纽斯就在《大教学论》中强调课外作业的重要性和布置方法。胡森(Husen)对19个国家的133000所中小学的调查中明确指出:中小学生每周的家庭作业的时间与他们的学业成绩显著相关。国外有关作业的其他研究中,还特别强调家长在家庭作业中起到的作用。由此可见,作业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互为补充和延伸的重要媒介,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学习的情况、巩固与深化学习知识、帮助构建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以及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因此,在英语学习中,英语作业的设计尤为重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作业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内,应该结合实际生活所需,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英语作业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根据对中国知网文献的解读,发现国内英语作业布置的机械性的重复操练过多,实践性作业较少,作业布置存在缺乏主题性、层次性、创新性,评价方式单一,口头作业完成情况较低等问题。有关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作业的研究大多是一些简单的思考,缺乏深入的研究与具体的实例。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学习作业的内涵,剖析其内在,寻找科学的方法,变革传统的英语作业设计,使其能够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二、小学英语作业现状及分层作业的可行性分析
作业是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互为补充和延伸的重要媒介,英语作业也不例外。通过文献分析法并结合实践,采用观察法与访谈调查法研究苏州地区小学的英语作业布置情况,发现存在英语作业布置的机械性的重复操练过多,实践性作业较少,作业布置存在缺乏主题性、层次性、创新性,评价方式单一,口头作业完成情况较低等问题。
“以科学之方,新教育之事。”英语作业设计的变革迫在眉睫,作业设计要跳出书本知识的框架,扩充课堂教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分层作业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教师在设计英语分层作业时,不能简单地布置课本中或者课外书中的练习给学生做,而是应该以课本为主体,每个单元设定好一个主题,作业的设计也应该围绕这一主题出发,根据单元课时难度的增加,逐步地提升难度。同时,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英语作业进行分层性设计,突出重点和难度,体现梯度,作业既要包括简单的基础练习,也要包括一些有难度的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将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及存在智能。一般而言,英语作业以开发语言智能为主,对于其他智能的开发较为忽视,分层作业中的实践性作业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缺口。实践性作业不仅要求学生动口,而且要求学生动手,可以与绘画、音乐、体育活动、人际交流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多种能力。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说也强调语言输入应该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技能水平,这就是其著名的“i+1”公式。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水平差异,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尽其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发展每个学生不同层次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该注重分层性,既要有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也要对于课堂教学进行扩充,对于一些课本基础知识掌握良好的学生,应该布置一些创造性与趣味性兼备的实践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构知识,也能促进学优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分层作业有利于因材施教,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小学英语分层作业与陶行知思想的共通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作业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内,应该结合实际生活所需。新课程标准对英语作业概念的扩充要求英语作业的变革,即分层作业,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应该首先考虑其主题性、层次性与创新性,减少机械性的重复操练,增加更多以实际生活为主的实践性作业以及可以切实完成的口头作业。同时,对待作业的评价方式应该更加多样化。分层作业的设计理论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不谋而合。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其主要思想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分层作业也主张要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切切实实地应用到平时的生活中去,将书本知识教育通过分层作业这一枢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分层作业的设计一般更为侧重一些以实际生活为主的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交往沟通能力、独立思考和应用的能力。
分层作业的设计理论与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亦有共通之处。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最早提出创造教育思想并将此付诸实践的第一人。在陶行知先生的《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提到“创造的儿童教育,不是说教育可以创造儿童。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之上,过滤或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所以,作业的设计如果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层面,其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成效肯定是微乎其微的,作业设计应具有分层性,既要有对于书本知识的巩固,更要脱离于死记硬背的框架,设计出一些具有创造性与趣味性的实践性作业,真正地落实知行合一,只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学习知识、巩固知识,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化知识。如果能够长期在英语的分层作业设计中融入实践性作业,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肯定大有裨益。
四、分层作业的实践研究
在实施分层作业的研究时,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反馈和学生成绩,先将学生分为A组、B组和C组三个层次的学生(A组为学困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学优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笔者根据教学反馈以及分层作业的评价,采取动态分层的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层次位置。同时,笔者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设计出A、B、C三种层次的英语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与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具体的语言实践训练,综合提升学生听、说、读、看、写技能。
文章以苏教版2B Unit 1 Where's kitty?第一課时的分层作业设计为例,笔者将Unit 1 Where's kitty?这一单元的主题定为在平常生活中找东西的情境。A组作业是基础性练习,第一个作业是“小小侦探家”,将on,under,behind,in,sofa,vase,basket这些本节课的重点单词和难点单词进行打乱,让学生先将单词的正确形式进行拼写,并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明这四个位置和三个物品。第二个作业是“小小模仿家”,听读第6~7页的录音。B组作业是拓展性练习,第一个作业是“小小发现家”,要求学生寻找自己家中沙发、花瓶、篮子的具体位置,并且尝试使用方位介词说出其具体的位置。第二个作业是“小小介绍家”,听读第6~7页的录音并使用句型“It's on/in/under/behind the...”介绍自己家中沙发、花瓶、篮子的具体位置。C层次作业是基于语言实践和能力提升的开放性练习,作业是“捉迷藏游戏”,三人一组,通过使用英文句型寻找他人。
A、B、C这三种层次的作业,既包括了书本中的基础知识和重难点句型,也包括了与绘画、观察、人际交流有关的实践性作业,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想说英语、敢说英语、爱说英语的习惯,建立学生应用外语的自信心。同时,延伸英语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作业中自主学习可能会使用到的英语单词,在实物介绍以及捉迷藏的游戏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
五、结语
“以科学之方,新教育之事”,这一思想是陶行知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指引着无数教师不断学习、实践、前行。时代在不断变化,教育也应适时而变,教师要领会好新课标的新要求,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摸索,提升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找到适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更好地投身于、服务于新时代的教育事业。英语作业的分层化设计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与分层教学相结合,更好地提升不同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茜.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2] 夏征农. 辞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