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燕
(复旦大学药学院,上海 201203)
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越来越重视通识教育,积极探索并推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学要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组建交叉学科群,加强学科之间协同创新[2]。通识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然要求,2002年起,复旦大学就构建了以综合教育和文理基础教育教育为主要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3],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开阔学生的思想视野、增强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为其日后在某一专业领域中做出创造性成果提供可能性[4]。
“中草药概论”是复旦大学药学院面向非药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5],讲解中草药的起源、分类、活性成分、资源、采收加工、炮制、质量标准等基本知识,介绍中草药新产品开发途径,讨论常见中草药及各地道地药材应用与研发进展。希望选课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对中草药的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和质量意识,熟悉常见中草药和家乡道地药材资源,了解中草药质量控制和产品开发应用的现代科学方法。
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医药法》《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相继发布。大学生们对中草药概论课程对学习热情大大提高。笔者在十余年的中草药概论教学实践中,注重课程的通识特点,多采用案例分析或科学故事讲解专业知识点,既增强学生对中医药学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也正视中草药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纠正学生对中医药的迷信与误解,课堂互动讨论环节引导多学科、不同地域学生充分交流。学生们没有药学专业背景的思维限制,看待问题的视角往往新奇独特,笔者在为学生解惑的同时,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也都受益匪浅。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对于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创新突破,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讲授中草药基础理论与发展历史时,特别引导学生去发掘传统医药学中蕴含的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本草编著者的治学之道。如中医以古代阴阳五行哲学理论归纳人体生理病理系统与药物性味功效,“注重整体、把握全局、灵活变通”的辩证思想与兵法的运筹谋划之理相通。明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亲身实践,并勇于纠正古代本草的品种和药效错误;八世纪的藏医宇妥·元丹贡布所著《四部医典》不仅收纳了《月王药诊》等前人著作的精髓,也吸收了中医药学、天竺和大食医药学的理论[6]。传统医药学先驱们严谨求实、博采众长的科学研究精神也是通识教育课堂中需要传授的重要内容。
中草药概论课程选修学生中既有临床医学、生物学、化学等与药学相关的医科、理科生,还有很多来自法学、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保险学等文科专业。笔者经常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搜寻中药,课堂上跟大家交流《诗经》中蒹葭、苤苜、苓、蒿、葛等药用植物的现用名及用途,解析辛弃疾《满庭芳·静夜思》词中郁金、半夏、当归、乌头、独活等24味中药药名、功效与词人思乡念妻之情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所讲中药知识的理解。
中草药概论课程采用30学时教师讲授加6学时课堂讨论的形式。讨论课要求学生运用前期所学知识,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一种中草药或家乡的特色中草药资源,然后全班交流讨论,笔者最后进行点评。单味中草药介绍其基源、采收加工、活性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及产品开发等研究进展,家乡资源介绍当地自然条件、药材资源品种、用药或种药传统、各品种简单的活性成分和功能主治等。约一半学生选择在课上做PPT报告,另一半学生选择撰写综述与老师邮件交流。选修中草药概论课程的学生来自我国五湖四海和东南亚多国,专业背景多样,选题广泛,介绍的药材资源囊括广东、浙江、云南、贵州、甘肃、新疆、山东、西藏等知名的中药材道地产区,也有马来西亚、韩国等地特色植物药资源;中药及藏药、蒙药、维药、傣药等多种民族药都有涉及,其中又不乏药食两用品种。
笔者每年都非常期待这门通识课程的讨论环节,很欣喜学生们不但能对中草药知识进行较为专业的综述或讲解,而且还结合各自专业和亲身体验提出独到的见解。来自浙江台州的学生一一罗列了从小跟随外婆在仙居山上采药所见的七叶一枝花、山蟹、蝉花、斑叶兰等野生药材资源。广东学生介绍了岭南特色药食两用药材五指毛桃的基源、常见混伪品、药用价值、产品研发及食疗煲汤制作流程。福建闵中的学生用母亲常做的苦斋小肠汤、黄姜兔肉汤、岩珠肺边汤、牛奶根排骨汤、艾粿、杨梅酒等药膳为大家展示“舌尖上的中草药”。来自山东的学生专业讲解中药玫瑰与花卉玫瑰(月季)在植物分类、性状及药用价值上不同。云南香格里拉的藏族学生详细讲述家乡采挖和产地加工冬虫夏草的场景。宁夏学生为家乡枸杞的出口困境从提高保鲜技术和质量、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等多方面献计献策。更有马来西亚留学生与大家讨论“南洋人参”东哥阿里的黄、黑、红不同品种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
经过热烈的交流讨论,学生对中草药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提升,笔者从学生的讲述中了解到不少民间草药、药膳食疗方和特色药材产地加工方法,也拓展了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思路。
中草药属于天然药物,从种植、采收、加工炮制、贮藏,到提取物与成药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其疗效和安全,质量控制是中草药研发的首要任务,也是本课程的重点讲授内容。然而,中草药质量控制方法涉及药物化学、药理学、分析化学等专业性较强的知识,通识课的学生没有必要死记各种方法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步骤,关键要建立面对中草药的问题“实事求是、既不否认、也不盲从”的意识[7],认识到正视问题、阐明机理、规范应用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科学之道。为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笔者通过邮件、复旦Elearning或微信平台加强与学生的课下交流,发现学生对中草药认识的误区,从而围绕各种问题或误解展开相关质量控制研究的讲解。
如针对很多人盲目认为中药无副作用的误区,专门开设中草药安全性及防控策略专题。首先说明从《神农本草经》起中药就分为上中下三品,川乌、半夏等不少中草药本身就含有毒性物质,而且当前商品药材还面临农药残留、重金属、黄曲霉毒素、二氧化硫等外在有害性物质超标的质量问题,更为紧迫的是,很多中药潜在的肝肾毒性尚未明确。继而,讲解传统炮制及组方配伍对于中草药减毒增效的意义与机理,《中国药典》对于中药安全性检测的技术进步,以及研究者对马兜铃酸等中草药肾毒性、肝毒性物质分布与致毒机制的研究进展。最后,阐述中草药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有学生提出很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何中药材没有规定有效期?”无意中就戳中了长期以来中药材、中药饮片贮存管理的一大痛点[8-9]。笔者向学生讲解中药材及饮片贮存中易发生的虫蛀、霉变等变质现象与应对措施,之后大家深入讨论后一致认为,中药材源头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中成药生产及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制订中药材、中药饮片的有效期应作为中药质量标准化的重要内容受到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和研发人员的重视。
通识教育对于扩展大学生知识体系、提升跨学科创新能力、增强使命感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新时期,中草药通识教育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文化自信”。当然,通识课绝不是专业课简单肤浅化、通俗化[10],中草药概论课程从困扰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将药学专业知识融入实际案例分析中,深入浅出地讲解中草药继承和创新研发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充分调动多学科背景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师生的深入交流讨论,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