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嫣,国大亮,刘洋 ,赵宇,刘玉璇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2.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天津 300112)
膏方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近代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用膏方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故也称膏滋药[1]。传统膏方一方中含有数十味左右的中药,最终将其中的有效成分浓缩于一剂小小的膏方中制得。现代膏方多是将药材用水煎煮之后,过滤取上清液浓缩,再根据不同病情的需要,加入糖或者炼蜜,制成的用以滋补调养身体稠膏状制剂。
膏方的历史发展过程基本可以分为3个阶段。
膏方的历史能够追溯到汉唐时期,最早有关内服和外用膏剂的记载出现在《黄帝内经》中,比如治疗猛疽的内服膏剂豕膏[1],用于治疗筋脉纵弛的外用膏剂马膏;东汉时期,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膏方称为“煎”,其中记载有大乌头煎治疗腹满寒疝宿食证,另外有猪膏发煎,又称膏发煎,“乱发如鸡子大三枚,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作二服,病从小便出。”;西汉时期,《五十二病方》中记载有“肪膏”“脂膏”“彘膏”等,大多为外用膏剂[2];南北朝时期《小品方》中记载有最早的滋补膏方[2],具有补虚除热作用的单地黄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写“三斤药材一两膏,调补联系百病消。”可见膏方制作精密,兼有滋补的功效。宋元时期的膏方和唐朝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十全大补膏用于温补气血,沿用至今;元朝朱丹溪的《丹溪心法》称地黄单味成膏为地黄膏;南宋时期《洪氏集验方》中的琼玉膏,方中包括人参、白蜜、生地、茯苓,补虚健脾,养阴润肺,同样是一剂流传至今的著名膏方。
明清时期,膏方逐渐发展成熟。一方面表现为膏方的制备以及命名方法逐渐规范,膏方得以迅速发展,另一方面,膏方的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指出“膏:熬成稠膏也。故曰:膏者,胶也。”到了清代,膏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如《本草纲目》中的益母草膏一直沿用至今,膏方滋补养生,上至宫廷下至民间,清廷对膏方的重视以及膏方的盛行,对膏方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代社会对膏方的研究更加深入,有赖于现代先进的科技,吴文辉等[3]采用多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出煎膏剂的最佳水提工艺,根据症情加减变化药物,并逐渐探究其作用机制,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来认识膏方。研究发现,膏方的现代应用对于内科[4]、外科[5]、妇科[6]、儿科[7]均有良好的效果,又依据传统中医思想广泛应用于“治未病”,即现代人所研究的亚健康状态[8]。同时膏方味厚滋腻,冬季阴盛阳衰,主收藏,正适合利用膏方的滋补作用,但膏方进补并非冬季专利,中医讲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暑热易扰心神,损伤心脏阳气,宜食用清凉食品,膏方也应选择具有益气生津作用的药物,以调理阴阳失衡,调节机体亚健康状态[9]。膏方对于正常机体也有良好的保健作用。现代人们对膏方的关注不仅仅局限于治疗疾病这一方面,更加注重它滋补养生的保健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膏方具有携带方便,便于操作,质量可控,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高等特点,应用于临床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相较于其他汤剂,丸剂等具有显著的优势。金燕等[10]观察半夏泻心汤膏方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胃脘痛的情况,将8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膏方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1.40%。毛毳[11]将60例慢性肺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膏方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膏方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平喘固本膏口服,观察平喘固本膏方治疗慢性肺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膏方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66.7%,平喘固本膏方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效果显著。叶文珍等[12]运用健脾润肤膏方对儿童特应性皮炎进行治疗,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健脾润肤膏方口服,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口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郭施余等[13]对桑芪首乌膏方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进行临床观察,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桑芪首乌膏方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用桑芪首乌膏方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地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刘皓月[14]应用补肾健脾膏及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将13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运用西医常规方式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入膏方联合三伏贴进行治疗,结果发现膏方联合三伏贴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症情控制效果显著。
近年来,对于膏方的药理研究不断深入,这是基于膏方中的有效成分来进行的,中医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证实膏方对某些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优势,然而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一直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单味中药中的成分已经足够复杂,膏方作为中药一大方,复方,一剂膏方中含有众多单味药,其成分之间又会相互作用,再加上遵循中医基本治疗原则辨证论治,医生会随症加减药物,导致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一直停滞不前。江文文等[15]将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SIT组、SIT联合中药膏方组,采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及雾化构建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结果表明中药膏方联合特异性免疫治疗可以降低小鼠血清IgE水平,减轻肺部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李光宗等[16]对兔子进行甘露醇输液,建立血栓性静脉炎兔子模型,观察对于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模型兔,益气活血祛湿解毒膏方的作用结果,结果显示该方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炎症恢复。李睿等[17]建立了大鼠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模型,探讨抗衰灵膏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结果表明抗衰灵膏可能通过降低大鼠体内雄激素水平,改善紊乱的雌、雄激素比例,同时降低BPH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表达水平,从而达到治疗BPH的效果。谢海燕等[18]采用生物信号记录系统记录正常大鼠胃、回肠平滑肌收缩张力的变化,探究小儿健脾膏整方及其单味药的作用效果,结果发现小儿健脾膏整体能促进离体胃,回肠平滑肌收缩。
膏方成分多样,成分也多样,对于膏方质量的控制也是一大难题。目前主要是通过对膏方组方中的重点药材的主要成分的定性或定量检测来控制膏方的质量。陈鹏英[19]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中药玄参、夏枯草进行定性鉴别,它们是瘰疬膏的主要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瘰疬膏中迷迭香酸的含量,结果发现该方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阴性无干扰,可有效控制瘰疬膏的质量。杨道纳等[20]采用Hypersil ODS2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0.05 mol·L-1乙酸铵-冰乙酸(62∶37∶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0 nm,检测中医滋补膏方中甘草酸的含量,结果发现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中医滋补膏方中甘草酸的含量测定。佟春香[21]研究了胶艾汤煎膏剂的质量标准,通过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胶艾汤煎膏剂中艾叶、白芍、甘草、川芎、当归五味药材;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白芍的有效成分芍药苷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试验考察,所建标准可有效控制胶艾汤煎膏剂的质量。徐汉明[22]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处方中的肉苁蓉、枸杞子、党参、龟甲及甘氨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处方中枸杞子的主要成分甜菜碱的含量及肉苁蓉的主要成分松果菊苷的含量,建立加味龟鹿二仙膏的质量控制体系。黄力君[23]系统研究了岭南健脾和胃膏的质量标准,以保证其质量稳定可控,测定其相对密度应在1.12~1.20之间,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有效成分橙皮苷含量限度不得低于1.08 mg·g-1。龚昕芳等[24]以芍药苷含量和得膏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十全大补膏的制备工艺,筛选出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0.6 mL·g-1、煎煮3次、每次煎煮96 min。张洁[25]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复方阿胶膏中的阿胶、黄芪、枸杞子三味药材,该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阴性无干扰,可作为复方阿胶膏的质量控制方法。廖伟中等[26]采用薄层色谱(TLC)技术定性鉴别益气开胃膏中黄芪、山楂、陈皮等,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方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表明所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比较完善,专属性好,可以用于控制益气开胃膏的质量。
中药膏方作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历史悠久,经历了从外用到内服,从使用混乱到规范,从固定的一病一方到随症加减自如,从组方到用药逐渐趋于成熟,但是膏方在很多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膏方制备过程更多地依赖于专业人员的技术与经验。从药材的煎煮到最后熬制成膏,炼至“滴水成珠”或者“挂旗”状态,更多地需要经验来衡量,针对膏方制作过程中易糊化,一方面可以不断搅拌以防焦化,另一方面,可采用旋转蒸发法避免糊化[27]。
炼糖过程常出现转化率过高或过低,可测定炼糖过程中单糖及多糖含量来计算转化率,研究发现,现代糖的测定主要采用苯酚-硫酸法或蒽酮-硫酸法[28],但硫酸具有腐蚀性,糖的测定也可采用反向滴定法间接反映糖含量[29],国外有采用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和碘取代多糖生成复合物,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复合物中碘的含量,间接反映多糖的含量[30]。我们课题组提出建立一种快速检验糖含量,进而推算出糖转化率的方法,应用在实际生产中,将大大提高炼糖效率及质量。
第二,膏方属中药复方范畴,中医讲究辨证论治,遵循一症一方,近年来的膏方热尤其是冬令进补一词的时兴,导致许多人盲目使用膏方进补保健,这存在很多隐患。一方面,使用膏方进补切忌盲目,要有医师的指导;另一方面市场上膏方质量良莠不齐,建议到正规药店或者医院,辨证论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膏方.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膏方的作用,不能盲目跟风,应当一人一方,规范用药。
第三,针对膏方成分复杂,有效成分难以确定的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采用整体观念,明确的一症一方。研究整体膏方中的成分含量,通过整体量化再来研究它的药理活性和作用机制。
第四,质量控制方面,一方面要从源头上开始,从药材的种植和筛选上开始控制,采用道地产区的药材,另外,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膏方制备整个过程中人员的培养教育,必须是专业素养过硬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现代多运用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相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对膏方中的成分进行评价,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更多地运用现代科技对膏方的质量进行评价,比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智能感官分析技术,可以用一个单一的分析平台,不使用人类嗅觉系统,即“人工智能嗅觉”来表征关键的食物气味,可以应用于实际工业化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监控[31]。
通过膏方规范化的制备和应用,希望能最大化的发挥它的功效,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