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伟,何忠明,刘长城
(云南省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204)
脑出血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中老年患者为该病的主发人群[1]。发病率占脑卒中的25%~30%。主要的发病原因与患者自身有一定的联系。主要由于颅脑内血管破裂引发脑溢血,此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危及等特点,可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增加社会和家庭的负担。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该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由于诊断过程中的漏诊及误诊率较高,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2]。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率及治疗率,更为有效的诊断方式受到了诸多的关注。本研究中,分析探讨螺旋CT 在老年急性脑出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选取我院于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1 年内收治的88 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88 例患者中男性48 例,女性40 例,平均年龄为(67.5±5.4)岁。
有效诊断的过程中使用相对规格的螺旋CT 扫描机对患者的头颅进行有效扫描。有效调整螺旋CT 扫描机的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在300mA,扫描层有效控制在6 ~10mm 左右,扫描时间为12s,层厚0.624mm,矩阵为510×510,将患者的眶耳线作为基准线,进行常规的CT扫描检查。88例患者中有1例发病后30d进行一次CT复查,1 例患者发病后 2 个月进行2 次复查。
选择两名专业的医师对CT 图像进行主观评估,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变程度、检查情况有效的分析。若相关的评估结果存在分歧,需要找一名副高级医师共同协商而定。
在88 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54 例患者属于规则型脑实质出血,34 例患者属于不规则型脑实质出血,患者脑部出血的位置主要集中在基底出血、脑叶出血、丘脑出血、小脑出血、多发性出血,88 例患者中有50 例患者的初选中线移位的症状,移位在4mm 左右的患者为20 例,死亡患者4 例,移位在8mm 左右的患者为8 例,死亡患者2 例,移位在10mm 左右的患者为6 例,死亡2 例,34 例患者无中线移位症,死亡1 例。
脑出血是又称脑溢血,是神经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破裂是常见的病因,头痛、呕吐、嗜睡和昏迷属于临床常见的症状[3]。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行的加快,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老年急性脑出血的发病率也呈现水涨船高的趋势,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但临床的漏诊率及误诊率较高,可能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4]。为有效降低临床漏诊率及误诊率,更为有效的诊断方法受到了诸多关注。
随着医学治疗水平及诊断水平的不断更新,CT 检查不断的应用于临床的诊断中。有效诊断过程中无创伤性且操作便捷、时间短成像速度快,能够清晰的显示病灶的位置、形态、等情况。在诊断的过程中可通过诊断结果对患者的脑出血量进行有效的计算,为临床治疗提供便利条件。在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诊断中利用螺旋CT 诊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漏诊及误诊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显示,在88 例急性脑出血的诊断中有54 例患者属于规则型脑实质出血,34 例患者属于不规则型脑实质出血,患者脑部出血的位置主要集中在基底出血、脑叶出血、丘脑出血、小脑出血、多发性出血,88 例患者中有50 例患者的初选中线移位的症状,移位在4mm 左右的患者为20 例,死亡患者4 例,移位在8mm 左右的患者为8 例,死亡患者2 例,移位在10mm 左右的患者为6 例,死亡2 例,34 例患者无中线移位症,死亡1 例。由此可知在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诊断中利用螺旋CT 的诊断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诊断中利用螺旋CT的诊断效果显著,能够清晰的显示病灶的位置、形态、大小、出血情况以及中线位移等情况,降低漏诊及误诊率,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有效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