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两类教育文化同构的影响机制研究
——基于组织整合机制理论视角

2020-02-16 05:46吴炜炜晏冰清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同构办学机制

吴炜炜,张 洁,晏冰清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 南京210036)

自2012年教育部推进全国“5+1”开放大学试点建设以来,6家开放大学在新型大学办学体制、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资源建设等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其中有几家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一个法人”的管理运行体制,开展了开放与高职“双模式”办学,建设成为各自省域内一流现代开放大学和高水平高职院校目标并行不悖。这类开放大学在两类模式迥异的教育中加强文化同构,对于其落地两类教育“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建设具有开大特色和优势的现代职业教育文化、实现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组织整合机制理论视角研究开放大学两类教育文化同构的影响机制,一是因为“文化既是一个产品又是一个过程”,[1]文化建设是组织的行为方式、价值驱动和意义认同,组织情境、协调机制和文化情境、精神理念相互嵌入,两类教育文化同构势必在开放大学的组织管理运行中展开自身的文化实践和文化输出;二是因为文化具有重要的组织整合功用,文化是任何一个组织价值信念、管理决策、制度规范、结构运作、流程机制、目标使命的总和,文化的定位和辐射能够增强组织稳定性,激励其发展效能。

一、组织整合机制的理论观照

现代社会呈现出高度组织化特征,组织成为社会的基本元素和公共关系的主体,整合是组织运作的策略和发展的路径。学者研究得出,以政府或企业为代表的组织具有系统整合性,在发展变革进程中组织内外各要素互相影响、动态整合,生成并依赖特定的整合机制,影响着管理的实施和功效及组织的文化特征。如李和中(2009)指出,地方政府规模实质上是政府、市场、社会三者间往复整合与博弈的结果,同时还应把地方政府的利益、观念、制度及流程的整合纳入到分析框架。[2]朱莺(2010)指出,Larsson and Finkelstein等学者定义组织整合是并购后组织如何将双方互不相容、互不协调的组织体系资源,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流程、管理制度等要素进行有效的协调、融合乃至创新,重新设计建构出新的机构框架与制度规范。[3]杨艳(2012)指出,传统公共组织、以官僚制组织为典型形态的公共组织、合作型组织分别对应权威主导型、权威-价格整合型、权威价格和信任三维有机整合的整合机制,分别塑造了依附性、工具性和独立的行政人格。[4]

大学是学术组织应具备学科知识属性,“但也是一个权力场,政治权力、行政权力、专业权力等在大学的运行和功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5]“总体而言,我国大学主要存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市场权力和专业权力等几种主要权力”,[6]伯顿·克拉克指出“高等教育系统整合的过程主要通过官僚、政治、专业和市场四个方面的协调”。[7]金顶兵指出,“科层、文化和市场三种机制在中国大学组织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运用,对研究型大学组织总体来说,都是以文化机制为主要整合机制,但大学组织整合也同时运用科层机制”。[8]徐海涛选用金顶兵和闵维方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研究指出,“中国地方性大学的整合机制中,科层机制和文化机制都发挥重要作用,但相比而言科层机制的作用更大一些”。[9]李望梅依据金顶兵的三种组织整合机制模型研究得出,“在地方高校转型中文化机制、科层机制的整合作用呈现弱化,而市场机制的整合作用在加强”。[10]

组织整合机制在不同性质的大学中呈现强弱主次的差异。开放大学作为一所新型大学,发展理念、文化嬗变、科层管理、学术自治、专业布局建设、市场化诉求和回应等都是其转型变革期须思考的重要课题,直接指向开放大学组织整合机制的生成和协调,对两类教育文化同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拟将文化、科层、市场三大机制纳入分析框架,以探不同机制对当前开放大学两类教育文化同构的整合现状、整合功能和整合路径。

二、三大机制对开放大学两类教育文化同构的整合现状

(一)文化机制整合缺失滞后

1.学校文化建设滞后,未能与开放大学更名同步转型为教育资源。转型建设的这几年,开放大学基于办学自主权将精力主要用于布局申报新专业、迎接学位授权评估、制定教学管理规范和质量标准、开展在线课程建设等工作。因应现代职教精神、具有自身特色的开放大学办学精神和发展内涵凝炼散见于事务性工作或规章制度,文化建设还未作为专项工作加以推进,故当前通过各种媒介人为强化宣传学校痕迹明显,教学和职能部门都缺乏文化建设自觉和积极性,学校缺乏规划和指导总体文化建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文化建设的滞后使得文化资源并未能同期转化或先期引领成为推动开放大学新阶段新发展的教育资源。

2.组织文化惰性较强,既定行为方式难以突破和创新。广播电视大学的文化传统和运行模式仍影响着开大发展进程中人们的价值理念与工作方式,无论是校领导、中层管理者还是教师都有自己的行为定势,部门开展工作会不愿改变传统习惯,可以说个体和部门从认识到行动上都还没有普遍形成两类教育融合发展的改革共识,教学实践、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中两类教育也未完全打通,线上线下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教学模式改革和育人机制创新亟须提升。开放大学中部门和个体的定势化行为都有待突破,多元主体面对开放大学事业变革发展呈现出参与和改变的不平衡不一致,导致开放大学组织文化重构的冲突、消极和阻滞,组织文化惰性凸显,现代大职教的价值诉求和多元化的办学格局还未成为组织内共享的观念认知和行动方式。

3.系统文化发展不一,还不能与校本部文化互鉴互学和整合共创。各办学点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文化建设举措、成效也呈现极大差距。少数办学点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引领,办学实践中不断融通两类教育制度、课程、师资、生源、教学物理空间、在线学习平台、实验实训平台等资源,坚持在两类教育一盘棋中形成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内涵和育人水平。但大多数办学点极端不重视文化建设,办学中偏于只求扩大招生规模、组织教学办理毕业、比拼就业率等工作,缺乏对办学质量、发展内涵、价值理念、教学模式的文化“自省”,加上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持续性工程,难以短期见效,校本部在文化建设上又还未形成示范效应和制度规定,所以这些办学点的文化建设极度缺失。

(二)科层机制整合弱化“失效”

韦伯认为,科层制是“指一种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依照既定规则持续运作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应一组理性规则体系和价值设置,指向一种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与分层、以专业分工和正式规则为管理基础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11]开放大学作为现代正式组织也依循科层制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整合自己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控制。科层管理逻辑使得开放大学的两类教育文化同构具有了一定的组织化科层化特征,例如对口两类教育相关大类工作职责和业务,在机构设置上只统设一个职能部门一套管理人员如1个教务处负责两类教育教学管理,1个招生工作处负责两类教育招生,1个学院既办开放又办高职;制定了开展两类教育混合式教学及竞赛的相关文件及工作量计算办法、年底绩效考核中学校会增加对学院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权重;将积极承担两类教育教学、开展两类教育融通的教改研究纳入教师工作职责等等。这些举措确实为推动两类教育文化同构打通了组织机构,创设了组织环境,提供了制度规则的稳定性和保障性。但是仍然存在科层制管理中“失效”现象:比如在两类教育生源打通的制度设计上效力不足,招生宣传、学分银行、学制衔接等并未充分发挥出政策及机构的吸引力和管理效率,仍然有大量高职生源流失在开放教育生源之外;在对教师绩效考核管理的导向问题上搞一刀切,比如有的学院更加重视科研导向加大科研成果考核权重,降低对开展两类教育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绩效权重,导致教学型教师个人发展的迷思;构建两类教育适用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实训平台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受限于前期调研不充分、校园网络安全隐患、教学平台端口不对接等原因会导致“买用分离”无法启用的情况,对开放学员的开出率很低,更遑论组织高职学生线上实训,而开放教育也基本以线上教学为主,实践性教学环节基本是让学生提交实践报告或参观学习,几乎不会组织开放学员参加依托高职实体实验室开出的线下实训,所以线上线下一体化实训平台的开发急需教务处、信息化处、资产处和学院等部门协调合作并花较长周期才能完成。总体而言开放大学当前的科层管理体制方式在激发两类教育文化同构的产出和效益上,制度设计不够切实有效,文化发展空间相对割裂,组织协调机制不够健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尚未融通。

(三)市场机制整合强化突起

首先,两类教育文化同构是推动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而开放大学扩大招生规模、提升政府财政拨款力度、提升办学经济效益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规模-效益-质量-内涵”是开放大学的办学规律,“规模效应-经济效应-质量效应-社会效应”平衡发展是市场机制整合开放大学办学的必然要求。因此,两类教育文化同构一定是置于市场机制整合作用不断加强的开放大学办学实践中展开的,市场机制、政府机制和教育机制的有机结合势必要求两类教育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协调发展、推进文化同构。

其次,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专业、打通专业、共建专业是两类教育文化同构的重要保障,文化同构势必要求两类教育具备共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学校基于市场需求导向的职前和职后专业设置衔接、人才贯通培养的建设策略。两类教育文化同构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应用性,以文化软实力为建设“开放式、社会化、应用型”高水平开放大学筑牢发展根基。

最后,满足社会、市场、职业发展需求的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正成为两类教育文化同构的重要载体。陈丽教授在对广东开放大学学历继续教育市场研究中指出“进一步拓宽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的学分兑换范围”,如“对于职业技能培训类的非学历教育的成果认证,学习者在修完课程,获得相应学分的基础上,可以用学分兑换为学习开放大学部分课程的费用,或者兑换为获取开放大学图书馆资源的费用”。[12]高职培养方案中都有对高职学生参加技能培训和考证的硬性要求,学校层面如果出台规章制度明确高职技能考证和开放教育资源的兑换互通机制,比如将高职阶段的职业技能证书甚至是优秀有成效的顶岗实习经历或参加校级及以上技能竞赛获奖证书等纳入开放大学学习的兑换范围,转化为学费、学分、奖学金评定依据等,则可以从制度文化上保障高职教育和开放教育顺利对接的现实性、可行性,从精神文化上增强高职学生对母校开放教育的认可,激发他们主动投身开放本科学习的理念追求,从行为文化上推动高职、开放本科生源衔接转化和两类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办学格局形成。

三、三大机制对开放大学两类教育文化同构的整合功能

(一)文化机制整合应推动开放大学的组织文化重构,统一两类教育文化同构的价值诉求和行为方式

“与高校合并相似,新组建学院实现实质性融合,同样要经历表层融合、深层融合和核心融合三个层面。其中,核心融合旨在实现办学理念和学院文化的整合与创新,这是学院组建是否成功的最终标志”。[13]开放大学转型发展也须通过核心融合最终实现实质性融合,应充分发挥文化机制整合功能,推动开放大学组织文化重构,克服两类教育“两张皮”现象,引导全校上下重构、认同、践行现代职业教育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借此统一两类教育文化同构的价值诉求和行为方式,促进两类教育文化融合,带动两类教育融合式发展,为两类教育协调发展提供文化软环境,为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机制整合对于两类教育文化同构的功能,旨在以稳定的文化机制,引领全校普遍认同的办学理念和行动策略,推动两类教育从精神到制度再到行为的基于文化同构的文化内涵养成和文化过程实践,保障从两类教育融合发展的具体目标到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整体目标的实现。

韦明思正在踏上这条直接向前的艺术道路,侗寨的“灵光”依然,今天他坚持呆在永不改变的大山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身上有一种气质,浪漫的、沉着的,面对着绘画艺术在图像时代最为严峻的挑战。他豪言:“今天,我敞开心扉地构思历史和将来的那些不在场的设想,感悟时代图景,抽取、拼贴,触发可能。事物景象的历史经验地传承赋予我强大的意志,在创作中,回归本源!这是真诚的创作实践!”这些感言透漏着他的斗志,人们会给与年轻画家更多的期待。我期待着他画出的新的或许不是侗寨的作品,会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惊喜,就像他以往的作品一样。

(二)科层机制整合应赋能开放大学的组织管理过程,增效两类教育文化同构的管理决策和制度规范

科层制以工具理性为行动基础、以规则制度为管理规范、以职权机构等级为管理模式、以专业化分工为运行保障、以追求效率为价值诉求,“具有组织理性、高效率和行为的确定性等特征”。[14]科层制管理在开放大学应既具备合理性,也具备高效性,要通过其工作目标、机构设置、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专业分工、员工等级等要素组合完善学校管理的组织环境,提升开放大学现代治理能力,通过科学的组织体系和高效的管理方式推进各项决策和制度的执行。科层机制整合应能凝聚两类教育文化同构在开放大学发展中的目标共识,推进促进两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制度设计和有效执行,优化机构设置、职权分配和管理协调手段,规范工作运行,加强一体化管理。

(三)市场机制整合应激发开放大学的新型大学特色,提优两类教育文化同构的资源配置和质量内涵

开放大学秉持现代职教理念,力争以新型高等学校样态在国家高等教育序列中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更充分更均衡的发展,并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平衡”。[15]这种动态平衡关涉开放大学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建设、办学模式等多个层面,只有这些层面真正构建出“依据市场导向、对接社会需求、满足职业发展”的优质供需关系,开放大学才能实现办学规模、办学效益与办学质量、办学内涵的平衡,也才能彰显新型大学特色,迈入高质量发展。市场整合机制有力推动了具有开放大学新型大学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建设体系、师资建设体系和办学模式的构建,市场思维助力开放大学成为高素质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和学历进阶新地,也深层提优两类教育文化同构的资源配置和质量内涵。

四、三大机制对开放大学两类教育文化同构的整合路径

(一)文化机制整合关键在于推动文化治校理念的变革和组织文化重构的开展

“大学本质上是个文化属性的组织,文化作为一种资本是大学办学治校必须依赖的资源,这意味着大学作为一种文化组织,其内部的整合协调及其制度安排、秩序建立均离不开大学文化的参与和作为。”[16]文化治校应该是开放大学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是高水平办学育人的基本取向,也是两类教育文化同构基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双重选择。

1.加强现代职教精神引领,优化两类教育深度融合的职教一体化运行机制

开放大学办学具有社会化、应用型、实践性特征,文化治校理念的变革,势必要求开放大学充分发扬现代职教精神,聚焦现代职教文化引领,推动现代职教体系构建,形成办学价值向度一致、教育核心价值认知一致的现代职教价值诉求。两类教育都具备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职能,两类教育文化同构因应现代职教体系和应用型高校建设要求,必然要打通两类教育办学壁垒,整合高职和开放不同类型资源,充分发挥融通效应,因此开放大学应不断优化两类教育开放共享、多元融合、协调发展的职教一体化运行机制,构建校内两种教育类型深度融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以此践行大职教观,探索和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新路径。

2.加强组织文化重构,优化两类教育文化同构的文化生态环境

(1)推进文化形态转型升级。“广播电视大学在30多年学历教育办学中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包括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将随着学校功能的转型而改造和进化,并且培育生成与终身教育功能相适应的更新更高级的文化形态。”[17]只有对电大和开大两种文化进行“扬弃发展”、“变革再造”、“整合创新”,才能实现开放大学组织文化重构,只有开放大学文化形态应时转型升级,两类教育文化同构才具备发展环境和文化土壤。

(2)加强办学系统文化共同体建设。省市县体系化办学是开放大学鲜明的办学特征,因此加强文化体系性、发展文化共同体、加强系统内文化的整合共创,应是开放大学加强组织文化重构的重要举措。校本部要加强文化建设的示范和引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省办学点构建既统一价值向度又各具特色内涵的开放大学文化生态,从而将两类教育文化同构纳入开放大学文化生态发展总进程,展开两类教育在各校的文化协同乃至在办学系统内的互学互鉴。

(二)科层机制整合关键在于提高开放大学现代治理能力和文化治理效能

1.加强对文化建设的战略规划,将“文化强校”定为开放大学转型突破的发展战略和重要工程

开放大学应通过党代会报告、教代会报告、十四五规划编制、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等途径做好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将文化建设上升为发展战略,定为推动学校转型突破的重要工程,从总体要求、奋斗目标、任务部署、决策执行、制度规范、考核评价等方面全面启动“文化强校”工程,将文化建设转型为开放大学更名后促发展、谋突破的优质教育资源,为两类教育文化同构指明方向和要求。

2.优化对文化建设的制度设计,强化制度执行效力和文化治理效能

关于文化建设制度的制定能力和执行效力,是开放大学办学特色、试点转型、内涵式发展、治理能力的敲门砖,是对开放大学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履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重要评估标准,应该纳入高水平开放大学治理绩效的衡量指标。学校应出台规划和指导文化专项建设的总体性纲领性文件,同时细化做好加强两类教育在招生衔接(在校生转化)、专业衔接、课程资源融通、混合式教学、学分存储转兑、学术科研、教师考核评价、学院绩效考核、教学竞赛、就业推荐、校友联谊会(两类教育生生联盟结对)、新校区建设等方面统筹管理、一体化推进的制度设计,既建构学校层面的宏观制度和组织环境,也建构各部门、各具体工作层面的中微观制度和行动环境,强化制度执行效力,通过制度文化打通两类教育发展空间,提升文化治理效能。

3.健全对文化建设的管理机制,强化组织保障和考核评价

只有通过组织协调、管理机制的健全,才能激发开放大学的文化效应和文化输出,赋能增效两类教育的文化同构。开放大学应坚持“学校决策的顶层设计-职能部门的组织管理-学院院本制度的制定执行-职能部门的考核监督”四级联动管理机制落实两类教育文化同构工作;以同一套人员同一类工作职责同一个部门(学院)的组织体系推动两类教育协调发展,融通两类教育文化共建资源;整合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形成文化协同管理模式,健全两类教育文化同构的组织体系,完善文化建设主体,加强文化同构的活动设计和方案制定,提升文化管理的专门化程度;以“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管理思路和机制加强对两类教育文化同构的整体推进等,借此强化组织保障,优化管理实践,深化考核评价,提升对两类教育文化同构的管理效率和效能,最终形成涵盖所有部门所有人员的文化管理网络。

(三)市场机制整合关键在于立足开放大学特色构建办学元素的优质供需关系

开放大学要彰显办学特色,创新体制机制,必须构建起符合市场经济需求和人才发展需求的办学元素优质供需关系,以高质量办学、社会化办学、应用型办学回应市场机制整合日益强化的现状,同时也要将市场需求落实在办学的方方面面。譬如在招生上,两类教育要做好生源的衔接转化,尽可能扩大高职在校生转化率,采取高职在校生开放式课程学习等灵活学习机制,以规模促效益、提质量、优内涵;在人才培养上,两类教育均应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有能力、会学习”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做好人才贯通培养;在专业建设上,两类教育均应回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升级需求,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做好不同类型的专业开设、调整和衔接,形成开放大学个性化的专业集群,并根据市场需求导向认真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在课程建设上,两类教育均应顺应现代社会“互联网+”发展趋势,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强在线教学设计和微课慕课制作,打造省级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两类教育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打造省级国家级可推广应用的混合教学经典案例;在师资建设上,两类教育均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做好校内师资在两类教育实践中的交互涵养、在行业企业一线的挂职锻炼和校外师资(行业能手、企业专家等)在兼职队伍中的扩充支撑、考核评聘等;在学分转换上,开放大学应建立依托学分银行开展的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或高职在籍期间取得的学习、考证、培训、实习、竞赛等成果向开放本科教育要素转化的标准规范,以实现两类教育职前与职后教育的相互衔接,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相互沟通,满足市场和职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市场机制整合要求开放大学重视多领域、多元素、多维度中两类教育业务工作的协同发展,而这势必有力推动两类教育文化的协同共建,市场机制在其中发挥了导向性和决定性作用,赋予了两类教育文化同构应然的实践要求和实然的实践样态。

猜你喜欢
同构办学机制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例谈函数中的同构思想
指对同构法巧妙处理导数题
同构式——解决ex、ln x混合型试题最高效的工具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多自由度行星轮系机构拓扑表示与同构判别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