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威,金净进,孙明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药学部,武汉 430030)
患者,女,54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就诊。2017年11月18日(发病20 d后)入院。起病以来,患者睡眠尚可,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心慌、发热寒战、胸闷气短等不适。既往无疾病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体检:体温36.7 ℃,脉搏85次·min-1,呼吸20次·min-1,血压110/85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入院诊断:胸腹腔积液原因待查;①癌性胸腹腔积液?;②结核性胸腹腔积液?;③自身免疫性胸腹腔积液?。考虑到患妇科肿瘤可能性较大,患者于2017年11月24日转入妇科肿瘤病区。术前诊断:①恶性腹水原因待查:卵巢癌?;②肺部感染;③慢性出血性胃炎(Ⅰ级)。2017年11月28日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阑尾切除术+减瘤术。
术后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2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80滴·min-1,bid;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 000 mg(100 mL)静脉滴注,60滴·min-1,qd;甲磺酸多拉司琼注射液37.5 mg(3 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80滴·min-1,qd;低分子肝素钠(商品名“希弗全”)注射液4250 I.U.aXa 0.4 mL单独皮下注射,qd;注射用七叶皂苷钠2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60滴·min-1,qd;注射用复方维生素(3)(每瓶含维生素B110 mg、核黄素磷酸钠6.355 mg与维生素C 200 mg)2瓶+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40 mg+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80滴·min-1,qd。
2017年12月12日(术后第14天),治疗同前,患者无呕吐、发热、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体检:体温36.7 ℃,脉搏120次·min-1,呼吸20次·min-1,血压145/102 mmHg。当日夜间患者睡眠欠佳,给予酒石酸唑吡坦片(商品名:思诺思,杭州赛诺菲民生健康药业有限公司,批号:CT009)10 mg睡前 (19:16)口服,服药2 h后出现胸闷、气促。体检:体温38.4 ℃,心率131次·min-1,血压153/111 mmHg。给予吸氧、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盐酸异丙嗪50 mg肌内注射,症状缓解,疑诊为酒石酸唑吡坦所致不良反应。2017年12月13日(术后第15天),停用酒石酸唑吡坦片。当日6:00体检:体温36.5 ℃,心率106次·min-1,血压137/98 mmHg,胸闷、气促缓解。2017年12月14日(术后第16天),停用抗感染、护胃、止吐等药物,其他治疗不变,未加用其他药品,未再服用酒石酸唑吡坦片。患者诉当天早晨胸部及腹部出现皮疹,胸部及腹部皮肤可见弥漫性针尖大小红色皮疹,无瘙痒、破溃及渗液,其他无特殊不适。体检:体温36.3 ℃,脉搏96次·min-1,呼吸18次·min-1,血压133/95 mmHg。皮肤科专家会诊后诊断为皮炎,给予枸地氯雷他定胶囊口服,每日8.8 mg;鱼炉洗剂外涂,每日3或4次;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维生素C 2.0 g+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商品名“美能”)40 mL静脉滴注,80滴·min-1,qd;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 g(10 mL)静脉滴注,80滴·min-1,qd(2017年12月14~15日)。2017年12月15日(术后第17天),体检:体温36.7 ℃,脉搏110次·min-1,呼吸20次·min-1,血压139/86 mmHg,舌尖部见溃疡,胸部、腹部及背部见散在红斑,部分融合成片,无破溃及渗液。2017年12月16日(术后第18天),未使用抗变态反应药物,体检:体温36.6 ℃,脉搏106次·min-1,呼吸20次·min-1,血压110/76 mmHg,胸部、腹部及背部红斑消退,病情好转。
酒石酸唑吡坦为新一代咪唑吡啶类催眠药,该药选择性拮抗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A受体α1亚型,作用于GABA调节通道,导致氯离子通道开放,增加细胞膜对氯离子通透性,使氯离子流入神经细胞内,引起细胞膜超极化,从而抑制睡眠中枢,产生镇静催眠作用[1]。该药还可增加总睡眠持续时间,促使患者睡眠时间延长[2],有效改善睡眠质量,且不影响认知和精神运动功能[3]。该药治疗偶发性失眠症、暂时性失眠症疗效较好[4]。酒石酸唑吡坦已作为安全性好的治疗睡眠障碍药物被临床广泛应用,但其不良反应较常见[5],如导致不宁腿综合征[1]、尿失禁[6]、幻视[7]、异常睡眠行为(如睡行症[8]、梦驾症等[9])等。此外,长期服用该药可产生依赖性[10],可能导致精神异常,包括精神错乱[11]、精神症状[12]、精神障碍[13]等。
本例不良反应很可能由酒石酸唑吡坦导致。根据NARANJO APS评分法归因系统,本例不良反应评分5分,不良反应事件关联性为“很可能”[14]。分析原因如下:①患者既往无胸闷、气促等不适,截至2017年12月12日19:00,抗感染、化疗、止吐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未致胸闷、气促。加用酒石酸唑吡坦片后出现胸闷、气促,用药和药品不良反应出现有合理的时间关系;②应用酒石酸唑吡坦前后药物治疗未改变,患者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前未诉胸闷、气促等不适,排除其他药物所致不适。结合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患者服用酒石酸唑吡坦后出现胸闷、气促、皮疹,对症治疗后缓解,且停用酒石酸唑吡坦后胸闷、气促、皮疹未再发生。不良反应可以排除合并用药影响,也无法用其他影响因素解释;③2017年12月5日患者因夜间睡眠欠佳,睡前口服艾司唑仑片1 mg,未见不适,无胸闷、气促、皮疹等。2017年12月6日夜间患者睡眠不佳,睡前给予地西泮注射液10 mg静脉注射,用药后无不适。患者使用类似治疗失眠药物未引起相似反应,酒石酸唑吡坦导致胸闷、气促和皮疹具有特有性;④酒石酸唑吡坦血浆消除半衰期约2.4 h(0.7~3.5 h),患者服用酒石酸唑吡坦后2~3 h胸闷、气促,不良反应发生与酒石酸唑吡坦体内过程大体同步。根据2005年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因果判定进行关联性评价[14],显示胸闷、气促很可能由酒石酸唑吡坦所致,与前述评价结果一致。
酒石酸唑吡坦致胸闷、气促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患者个体因素和剂量有关[15]。研究表明,唑吡坦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在女性和老年患者中常见。MONTI等[16]研究显示,女性、老年患者和体质虚弱患者推荐剂量5 mg,肺部疾病患者服用酒石酸唑吡坦片后应密切监测。该患者54岁、有肺部感染、体质虚弱、女性,给予酒石酸唑吡坦10 mg后出现胸闷、气促,可能由于患者对酒石酸唑吡坦代谢、清除减慢,导致酒石酸唑吡坦在体内蓄积,增加了氯离子通道开放,更多氯离子流入神经细胞,引发细胞膜超极化,加强中枢抑制,抑制睡眠中枢产生镇静、催眠作用,同时也可能因为药物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呼吸频率降低,呼吸越来越浅,二氧化碳潴留,最终导致缺氧,出现胸闷、气促症状。还可能因为患者有肺部感染,单次给予较大剂量酒石酸唑吡坦后,呼吸被抑制,从而引起胸闷、气促。
国内外尚无酒石酸唑吡坦致胸闷、气促的报道。已有文献报道酒石酸唑吡坦导致皮疹、荨麻疹等皮肤不良反应。本例不良反应属酒石酸唑吡坦新的不良反应。为保证临床安全用药,老年和体质虚弱患者服用酒石酸唑吡坦片,尤其是用药后4 h内,应定时观察,如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