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莹,朱壮华,张文军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 广东 佛山 528000)
随着临床研究的发展,口腔科种植技术已经日益完善,临床上接受上颌无牙颌种植修复的患者逐渐增多,该技术也是目前治疗无牙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1]。无牙颌种植全口牙与传统活动义齿的全口牙修复相比,其舒适度更高,活动义齿、活动假牙、全口假牙可以依靠种植体进行固位,对咀嚼功能的影响较小,且固定修复假牙舒适度好,异物感较少,可避免活动式假牙或半活动式假牙基托留在口中的不便,且能够改善患者发音及美观度,因此近年来的临床应用逐渐广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上颌无牙颌种植修复的过程中,如何应对因退行性改变导致的牙槽骨损伤、从而引发的种植治疗风险,是当前临床研究关注的重点。
抽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28例接受上颌无牙颌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接受上颌无牙颌种植修复的过程中,均联合锥形束CT与简易种植导板技术辅助治疗,28例患者中,包括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28~56岁,平均年龄(38.47±4.53)岁,病程1~5个月,平均病程(1.83±0.24)月,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上颌无牙颌种植修复治疗标准,种植体植入前均过渡性佩戴活动义齿,10例上颌无牙颌者存在18个月以上的义齿佩戴史,且患者义齿固定效果不佳,其中8例存在不良修复史;28例患者中,16例患者的上颌部位存在1~2颗天然牙,既往病例资料建议需长期佩戴活动性义齿。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根尖周疾病、牙髓炎、畸形牙、错位牙等疾病者、临床治疗相关药物禁忌者、认知、行为、精神障碍者。
(1)锥形束CT:选择仪器为VG型CT扫描仪(NEWTOM公司出品),维持管电压为90~120kV,调整高频直流,确定焦点0.3mm,灰阶12比特,根据NNT软件进行前期数据计算,建立三维重建分析,以Dicom3.0格式交换提供影像数据处理。(2)结合锥形束CT诊断结果,结合患者病情标准,确定上颌无牙颌种植修复方案,选取Ankylos种植体长度不低于8cm,鼻底管、上颌窦底骨量≤10mm,Ankylos种植体最低直径3.5cm;结合锥形束CT三维成像技术,规划种植体的植入位置、方向,术前取模灌注后成功设计出石膏模型,根据患者口腔环境、义齿情况开展模型修复工作。在此过程中,需参考锥形束CT测量数据、活动义齿部位及下颌牙对应咬合关系。术前6h给予3M注射型轻体硅胶推注,确定圆形标记,将活动义齿嵌入石膏模型,根据标记点进行钻孔定位,维持直径为5mm,制作简易导板后,选择碘伏进行消毒,术中局部麻醉后翻瓣,促使牙槽骨暴露,植入简易导板,选择先锋钻进入牙槽骨,确认植位点,以锥形束CT对种植点处牙槽骨进行测定,逐级进行扩孔并植入种植体,术后修补简易导板,治疗6个月后,进行二期手术,装入牙龈成型器,修复上部修复体,术后不同时期均需进行锥形束CT扫描,检查其口腔异常。
观察接受锥形束CT与简易种植导板在上颌无牙颌种植修复治疗的28例患者的锥形束CT检查结果,记录患者种植体植入数量,分析其种植体固定义齿修复例数与种植体修复枚数,根据骨密度分类标准确定其分类,同时观察其种植体存活率及临床相关信息。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合锥形束CT检查发现,所有患者中,鼻底及上颌窦底骨量充足者9例(32.14%),植入种植体数量6~8枚,上颌无牙颌固定义齿修复,2例(7.14%)经植覆盖义齿修复,11例(39.29%)患者选择种植固定义齿修复,6例(21.43%)患者鼻底骨量剩余充足,但值得注意的是,患者上颌底剩余骨量为仅3.5~6.0mm。
28例患者共植入种植体62枚,术中、术后检测未见相关并发症症状,术后执行为期12个月的长期随访,并经锥形束CT检测可见,其骨吸收效果不佳,种植体存活率为100.00%。同时,28例患者骨密度维持在300~600HU之间,根据骨密度分类标准,其属于Ⅲ类骨质,本次研究过程中,出于对患者骨组织质量的考虑与植体整合情况的考虑,种植体均选择潜入式结构,6个月后执行二期手术,在此过程中,需保持种植体暴露,并植入牙龈成型器,术后一年内给予锥形束CT检测可见植体安置部位十分理想,与手术设计无出入。
全口无牙颌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全身慢性疾病,属于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发展,全口无牙颌的患病率与日俱增,约为在 8%~31.6%[2-3]。一旦治疗不当,将致使患者口腔功能异常、咀嚼功能受限,同时对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较大,深入分析其内在机制,寻求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十分关键。
全口无牙颌在本质上不会导致相关牙周疾病的出现,但在牙齿周围炎症等相关症状的影响下,同样有威胁患者口腔健康的效果,全口无牙颌会导致牙齿功能的丧失,从而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功能。长期以来,针对全口无牙颌临床上并未形成统一的治疗标准,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种植固定义齿修复等在全口无牙颌患者的治疗中取得越来越重要的定位,种植固定义齿不依靠基托,同时无需患者自行摘戴,具有较高的便捷性,可在佩戴期间提升患者的咀嚼效率,相较于种植覆盖义齿,其远期成功率更高。
发展至今,临床上已确定全口义齿修复的治疗方向,但总体上仍旧以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方式为主,但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全口义齿修复方式仍旧存在固位性较差、稳定性不佳、存在口腔异物感、咀嚼效率低等情况,因此选择一种更加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十分重要[4-5]。随着临床研究的发展,种植修复已成为治疗牙体牙列缺失最有效的举措之一,但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上部结构的内在差异对无牙颌种植固定义齿修复有着不同类型的影响[6]。
本次研究证实,锥形束CT具有十分精准的诊断效果,及时对解剖结构及种植区进行测量,并借助三维重建,准确两区其角度与长度,具有较高的影像学空间分辨率[7-8]。而种植导板可在锥形束CT的基础上获取十分精确的数据,从而有效避免翻瓣手术的创伤,且制定的三维重建模型,可精确标记种植部位,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手术效果[9-10]。在本次研究结果中,通过锥形束CT与简易种植导板在上颌无牙颌种植修复中能够获取精确的数据,提升义齿修复效果,未见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术后恢复效果理想,植体存活率高。
综上所述,锥形束CT与简易种植导板在上颌无牙颌种植修复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