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高效课堂

2020-02-14 05:58薛婷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薛婷

摘  要:学习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有效课堂建设的策略应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总结了近年来新课程改革趋势下的教育经验,并提出了以下策略。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之一是注重学生的参与,体现过程和情感。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时代,让学生参与其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教学效果满意。

关键词:高效课堂;激发兴趣;初中历史

历史高效课堂就是如何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意义、有效的学习活动,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结合和共鸣。然而大量调查显示,许多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上欢历史课,甚至存在“老师累,学生难学”的问题。因此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师要努力创造高效率的历史课程。

一、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历史被认为是一种副科,被学校家长和学生所轻视。因此,学生的学习计划得不到保证。在一年一度的高中入学考试中,语数英都是一百二十分,物理和化学是也占了一百分。毕竟,历史作为一个文科学科,受到冷遇,这样就使得很多历史教师没有责任感失去了动力。学习历史要多记忆、事件、人物、地点等复杂的知识。学生距离这些知识有些遥远学生难以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只能把历史当做文物一样,不能像数学一样迅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这就使得历史这一充满智慧的学科被尘封在角落。历史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内容单一。随着计算机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了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但是,大多数教师的教育观念还停留在一本教科书、一页纸教案、一支粉笔,填鸭式教育阶段的教学上。这样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升历史兴趣途径

(一)让交流互动成为课上的主旋

上课的最大的好处是,教师和学生是可以广泛的交流和讨论,这是学生的知识的相互作用能集中,充分发挥的实际效果是类的预览之前,这样可以最大化学生的潜力,大家集中讨论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交流的时候,让每一个人盲目地追求自由,各自阐述自己的意见,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做一些事情。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学生可能会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对于一些有价值的见解,即使是教师也不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及时的鼓励。当然,可能不会有问题或简单的看法,例如现象。在交流和沟通的环节中,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放下架子,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课堂上交流,并发表者的演讲可以表达一组的结果,确保了“想”的良好局面,形成“能听到”,学生经验传给:表现在所有的人一种快乐,也是所有人的评价是一种进步,也是学生的演讲怀疑有最大的收获。

(二)拓展思维,迁移延伸

课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一堂课重点,是创造兴趣、激发兴趣,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关键。老师的选择代表着在操作练习中对学生的训练,让学生有知识迁移,并能够举一反三,然后达到初步的目标类别。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一定的知识,通过训练操作强化了知识,智力也得到了发展,但这离实现在课堂上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还很远。因为,知识的迁移和提高能力的最终的和有距离。让历史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历史,让学生成为历史的参与者,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才能激发他们了解历史的热情。因此,利用直观的图片、易懂的材料和当地的历史资源加强学生的感性体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达到知识迁移和延伸的最终目的。只有达到这个目标,才能基本完成人才培养任务。

(三)培養良好的学习兴趣

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中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渴望新事物和知识。历史学科恰恰可以满足学生在这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历史的外延很广,时空很广。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新的东西,新的知识。另一方面,正因为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和情节是真实的,但由于时代的影响,他们与现代大不相同,这也给历史蒙上一层面纱。另外,虽然历史上的人物和故事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但学者、教授、普通人对历史上发生的事情进行评价和理解也是历史的魅力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兴趣似乎并不难。因为历史本身是神秘而富有魅力的,但教师对学生的良好学习培养既要有兴趣,又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两个要求就更难了。历史作为人文学科,具有丰富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是社会发展的见证。

教师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仅要从教材中挖掘知识,更要通过多种途径联系教材,在实践中挖掘丰富的知识传播历史。充实历史教材后,教师要注意教学形式。另一方面,中学生还不成熟,没有理论知识,很难独立思考。另一方面,教科书中历史知识的广度是有限的,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历史。以此为基础,在有利于聘用教师的前提下,采用学生讲课的形式,即在接触历史相关课外知识的前提下,讲历史故事。故事的形式和历史书的主要区别在于,故事有情节和人物。这就有了学生的培养,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兴趣重点培养也是学生探索历史、自学兴趣的重要突破口。

另一方面,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更方便的渠道。通过播放电影、视频、纪录片、视频等材料加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兴趣,主要是抓住他们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利用新媒体技术,帮助学生了解孙中山的革命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对孙中山的兴趣,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思想和观点,从而更扎实的理解,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国情。

三、教学方式的优化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以学 生为主体。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同时,应积极进行教学 手段的优化。

(一)优化教学形式

在历史课上,教师要突破过去“一课一字”的僵化模式,多安排学生交流、提问、讨论的练习,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是深入学习历史,增强知识厚度,提高学生知识素质的关键。

利用已有的教学方法,许多教师培养了善于记忆的学生。在谈论某一事件或人的时候,他们可以告诉我们相关的历史事件,但在询问对历史事件的看法时,他们不能给出成熟的观点。这样的历史教育是失败的。例如,我的学生喜欢历史,记得很多历史资料。有一次,他被问及鸦片战争时,背诵了鸦片战争是如何进入中国的,鸦片战争是如何毒害中国的。最后,我想让他通过自己的理解告诉我,现代中国是否有其他形式的“鸦片”。他不会给我相关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希望学生只记忆过去的历史,在了解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可以有一定的见解。这也是历史的重要目的之一。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需要进行更多的交流和讨论,而不是背诵课文。

(二)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

现在很多教师重视优等生,或者重视那些语数英学习好的学生,而忽视对初中和学习困难历史感兴趣的其他学生,这是错误的。历史本身就是人文系,人文系的特征是对先天性智力等的要求远低于其他学科。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支持学生的努力和学习。另外,历史教育的目的并不局限于取得高分。其内涵在于认识事物,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教育的作用不应当得到忽视,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充分的关心和鼓励学生在历史和兴趣,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加强历史文化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韩琼.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优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33-34.

[2]  孙娜.基于生本教育模式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76-77.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