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
摘 要:出版是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手段,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出版担负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的重要责任。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促进教育公平及提升国民教育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在出版转型过程中,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理念为传统出版行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教育出版行业借势信息化发展大潮,聚焦内容优势,进一步提高传播力及影响力。
关键词:教育出版;学前教育;教学信息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发展关乎国家和每个家庭,我国历届政府和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六大保障措施之一专列一章;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这预示着基础教育信息化正在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延伸,学前教育的信息化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关键时期。
一、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状态
(一)总体趋势
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我国教育信息化大致经历了起步——应用整合——融合创新三个阶段。到了今天,城镇信息化教育已经具备基本的物质基础、技术条件和内容储备。我们可以预测,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下一阶段,科技将逐渐成为核心的驱动力,AR/VR、大数据、云计算等与教育结合,会成为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化应用的主旋律。
(二)学前教育经费投资有限,地区信息化水平差异明显
因为信息化在硬件、技术和内容生产方面投入较大,一般的幼儿园靠自己的经费投入进行信息化难度较大,经费及财政投入的不足成为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原因。此外,地区性的經济发展,对教育信息化的影响也非常巨大,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信息化程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同样的,城市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也明显高于农村。
(三)信息化资源匮乏,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信息化资源建设是保证信息化能够落地生根并长期发展的软实力,这点,在教学信息化方面尤为凸显。幼儿园教学信息化的产品主要以教学课件为主,幼儿园教学课件主要来自教师自制的课件及市场采买。应该看到的是,无论是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还是市场上购买的课件,在丰富教学内容、延伸教学形式、激发幼儿兴趣、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等方面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专业能力较低的教师,通过使用采买的教学课件,基本能够顺畅地完成一节教学活动。
二、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必要性
(一)顺应互联网信息教育发展方向,数字出版开拓行业应用市场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分为三个阶段:工具与技术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最终可能产生学校形态的改变。2013年《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认为,在近期发展阶段,“云计算”“移动学习”技术将进入基础教育的主流应用,独特的数字内容提升硬件产品价值,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拉动内需。开拓幼儿数字教育的行业应用市场,培育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新型业态。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与共享”提供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在全面推进建设信息化标准示范园的新工作中,抓住品牌机遇。
(二)促进教育公平,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状
从世界学前教育趋势到我国二期学前行动计划都强调要从全民教育向全民学习转变,要保证教育质量。全民教育更多强调的是接受教育的机会,而全民学习更多强调的是接受教育的结果。以动漫教学课件资源库为核心教学资源,通过备课系统、家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完备的评价体系,进行全方位信息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解决城市与农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全面提升孩子学习品质,无缝对接幼儿园教学,减轻教师备课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三)为传统出版转型进行创新探索
出版社作为内容提供商,可以在自身优质内容的基础上,与技术进行结合,特别是教学信息化方面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出版的创新探索。数字出版从创作、制造、流通到消费都是全新的一种商业模式,必须与数字化的传播与流通方式相配套。
三、教育出版如何助力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一)牢牢把握好内容资源优势,借力科技,做好学前教育教学内容信息化生产
通过比较众多学前教育教学信息化的产品后,我们发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其实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内容。如果说技术是形式外壳,是“肉”,那么内容才是其核心竞争力,即灵魂部分。因此,作为传统的出版企业、内容提供商,一方面,我们要发挥我们的优势,继续深耕内容,抓好个性化、优质的内容生产,这是我们的命脉,是必须坚持不能放松的;另一方面,要积极拥抱技术,让技术服务于内容,使形式为内容增色。
(二)走专业化、标准化、创新发展的路
作为出版工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专业分工属性,尤其是专业出版社或出版部门。专业化发展,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在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专业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尝试让产品标准化,最好是能做到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并且这个标准为政府或行业所认同。
总之,在信息化大潮下,机遇和挑战并存,作为出版业,我们应该立足优质内容生产这条生命线,借科技之力,把我们的内容用更好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用户体验满意度,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姜瑜.“互联网+教育”课程学习平台教学管理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