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顺阳 王建业
高血压的是中老年群体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血压长期处于较高状态,是引发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高血压的患者群体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因此,治疗和控制高血压不仅是医学上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1]。高血压目前尚无治愈手段,西医治疗高血压,采用口服降压药的方式,主要以控制和稳定血压为主,但是有报道指出,长期服用降压药,会导致机体的耐药性,从而影响降压效果[2]。近年来有研究人员将中药汤剂引入治疗高血压中,作为辅助治疗高血压的手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3]。瘀血内阻证属中医病证名,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指年老色衰后,患者气血运行迟缓,气滞血瘀。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收治的116例原发性高血压瘀血内阻证患者,分别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西医联合中医治疗的方式,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16例原发性高血压瘀血内阻证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要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其中,对照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41~78岁,平均(58.36±7.58)岁;病程1~14年,平均(6.82±3.22)年;BMI指数21~30 kg/m2,平均(25.36±3.41) kg/m2;合并冠心病25例、糖尿病19例、高脂血症31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40~79岁,平均(58.68±7.82)岁;病程1~12年,平均(6.45±3.21)年;BMI指数21~29 kg/m2,平均(25.24±3.33) kg/m2;合并冠心病26例、糖尿病20例、高脂血症30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BMI、合并症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4]中关于高血压的临床诊断和国家药监局发布《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5]中关于瘀血内阻证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继发性高血压;免疫功能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SHYNDEC,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5 mg×16片,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937)口服,起始剂量5~10 mg,分1~2次服用。根据血压调整剂量,通常为10~20 mg,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40 mg,以及苯磺酸氯地平(施慧达,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2.5 mg×14片,施慧达药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083)口服,10~20 mg/次,1次/d。上述药物的使用,均需依据患者血压情况具体调整。观察组患者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本次应用自拟行气化瘀的中药,药方为:熟地黄、钩藤、当归各15 g,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桔梗、牛膝、枳壳、甘草各10 g。加水1 L,煎至约250 ml,分早晚2次服用,1剂/d,观察治疗8周。
1.4 观察标准观察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Hcy、25(OH)D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情况。观察对比2组患者生活质量,使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判定[7],主要参考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机能、体能影响、体能功能、躯体疼痛、整体健康、感情状态、生命活力判定,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5 疗效判定标准原发性高血压瘀血内阻证临床治疗效果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中医证候积分制定,涉及瘀血内阻证的症状评分有手足麻木、头痛如刺、眩晕耳鸣、脉弦涩、胸闷心悸、舌质暗,每项分值0、2、4、6分,分值越高,临床症状越严重。将患者的症状改善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0%,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效: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70%,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判定。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 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例,
续表1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例,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cy、25(OH)D指标对比治疗前2组患者的Hcy、25(OH)D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cy指标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而观察组患者的25(OH)D指标则上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2组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各个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cy、25(OH)D指标对比 (例,
表4 2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对比 (例,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属“头痛”“眩晕”的范畴,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病主要由劳欲过度、气血不调、情志不畅共同作用所引发,导致五脏功能失衡,气血紊乱,长久以往致瘀血内阻,内结于心,引发高血压。临床上,西医治疗高血压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的手段,应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降压药以及钙-拮抗剂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上述药物在治疗高血压中,能够对患者的血压进行降低和稳定,但是在长期的用药中,许多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导致远期的高血压并发症疾病风险增大。因此,为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有研究人员引入中药汤剂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治疗,并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我国古代中医对高血压就有一定的研究,在《血证论·瘀血中》[8]有关于高血压症状的记载:“既有瘀血,便有瘀血之证,医者按证治之,无庸畏阻,瘀血攻心,心痛头晕,神气昏迷”,表明了高血压对心血管的影响,会导致患者胸痛、头晕,甚至引发患者的眩晕昏迷。因而,中医治疗高血压并发血瘀内阻证可从化瘀血、行气方面考虑,本研究从行气化瘀着手,自拟中汤方剂治疗,以熟地黄、钩藤、当归三味为君药,具有舒血活络、养阴补肾的功效,其中熟地黄属补益药,有滋阴补阳的功效,钩藤则有息风定惊,行气通血的功效,合当归润肺通便、补血活血的功效能够帮助高血压患者行气通血,降低动脉血压,臣药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桔梗、牛膝、枳壳能够宽胸理气、通脉散结、活血化瘀、开窍止痛,辅以甘草调和,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在本次研究中,应用上述药方加减辅助治疗高血压,使患者的血压控制更为理想,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症状改善更为明显,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还能够改善患者的Hcy、25(OH)D指标,与西医常规治疗对比,差异显著(P<0.05),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高水平的Hcy是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高度危险因素,Hcy能够促进氧自由基的合成,使血管壁和内皮细胞受损,引发动脉血管硬化,最终导致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25(OH)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能够促进钙磷代谢,维持机体的细胞生长和发育,其水平降低,可增大肿瘤疾病、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改善患者机体的Hcy、25(OH)D指标,能够显著降低高血压诱发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稳定地控制患者血压,使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和改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中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对比西医常规治疗,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中药主行气通血,西药主降压稳压,两两结合,使治疗效果提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