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华
(吉林省辉南县畜牧总站 135100)
在进一步提高绿色原生态理念下,养殖户也逐渐对林下山地鸡养殖方式予以了更高的关注。 作为市场新型品种的林下山地鸡,具有绿色生态、肉质鲜美、安全卫生等优势,因而在市场中十分流通。 此类养殖方式能够实现经济成本的减少,同时在短期内便能将丰厚的利润带给养殖户。
林下山地鸡的养殖中,选择养殖场十分关键。 具体选择中,科学化、 合理化的原则是必须遵循的, 养殖业应当与村庄保持400~600m 的距离,切忌过远。 同时,应背风向阳、无污染源、坡度适中(以35°为佳)[1]。 此外,要确保养殖场附近充足且洁净的水源,若有较大规模的森林更宜。
要求养殖户以自身经验为根据进行选种、育种、保种。 由于政府是多数优良鸡种的经济支出承担者, 在此期间政府时常会有经济费用不够支出的情况出现,面对此类情况,养殖户在优良鸡种的培养中若是能够自主、积极地参与,那么林下山地鸡养殖业必然能够实现进一步发展。 依托自行培育的优良鸡种,能为养殖业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尽管林下山地鸡的养殖是以散养为主,然而也必须搭建鸡舍。 养殖户在鸡舍选择与搭建中,应重视下述工作:首先,搭建鸡舍时需要将交通便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有利防病等因素综合考虑在内,同时落实遮阴设备的配置;其次,将山地鸡特点综合考虑在内,挑选坐北朝南的方向,将鸡舍搭建于树林旁,提供避雨、乘凉的场所,且便于山地鸡觅食;最后,做好鸡舍内取暖工作,将一层约20cm 厚度的锯末铺设在内,锯末需发酵,同时定期翻松或更换,以便将鸡舍中的异味去除。
在饲养林下山地鸡时,要想获取足够的经济效益,饲料应以混合或全价颗粒料为主。 同时,可将适量杂粮加入其中,有助于饲料营养与适口性的提升。 日常放养的同时,应在早晚进行精料的适量补充。一般日粮组成为:稻糠15%、浓缩料35%、玉米面50%。
尽管雏鸡有着较快的长势, 然而各方面机能的还不健全,特别是体质弱、温控能力差、消化机能弱等。 因此在管理雏鸡时必须严谨、细致。 进雏前,彻底清扫育雏舍,落实消毒管理。 通过交替使用百毒杀、烧碱消毒[2]。 投食管理中,于进舍3h 开食,每天控制在6~8 次。 雏鸡进舍时间达到14d 后,每天控制在3 次,保证所有食物全被吃完。 2 周龄内的雏鸡,应当将密度控制在50~70 只/m2。3~5 周龄时,应将密度控制在30 只/m2。 同时,应以季节和气候等变化为根据,适时予以调整。
一般来说, 育成鸡可散养于林下, 此时要求养殖户适时补饲,将一定量蛋白质加入饲料中。 同时,进入育成后期的山地鸡,食量增加、食欲旺盛,林地放养的方式更为适宜。 林下放养过程中,要求养殖户将密度妥善控制在200 只/亩,并以20∶1 的比例对母鸡和公鸡合理进行搭配。
育肥期是养殖效益得以实现提升的关键阶段, 要求养殖户必须密切开展管理工作。 育肥阶段, 养殖户应采用育肥期的饲料,将蛋白质含量减少后,增添鱼粉、麦麸及玉米等,同时将一定量维生素加入饲料内。 成鸡出栏时的体重应在2.5~3.0kg 左右。
养殖林下山地鸡,不但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同时有助于土壤质量的改善,可促进本地其他产业的发展。 山地鸡在市场中有着良好的销量,且市场需求日益增大,这也突出了养殖山地鸡的客观前景。 而要想确保山地鸡养殖的长远、健康及稳定发展,就必须积极优化养殖技术,确保养殖质量,贯彻落实生态养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