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芹,李 斌
(1.灵寿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050500;2.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66114)
感染范围广;病毒易变异;毒株多;不同毒株交叉保护力不同;母源抗体对早期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早期主要通过活疫苗来预防;病毒抵抗力差,容易通过活鸡带毒排毒。 近几年,除呼吸性传支外,还表现为生殖型传支、肾型传支、腺胃炎型传支。
近几年产蛋鸡产蛋无高峰或推迟,或者220~300 日龄左右产蛋下降、蛋壳变差和蛋清稀薄。 商品肉鸡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特别是和H9 混合感染时多表现支气管堵塞。 其次为肾型传支,病鸡精神不振,拉水样稀便。
本病呼吸道传播为主, 在群体之间传播迅速,1~2d 即可感染全群。
饲养批次密集的鸡场, 特别是多批次育雏的青年鸡场,传支病毒对环境造成的累积效应, 或早期有冷应激风险的鸡场更容易诱发本病的发生。
生长差、死淘高,传支多和H9 并发感染,临床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病鸡精神不振,大群采食减慢,有的鸡眼角变形。 呼吸道症状表现以张口呼吸为主,解剖发现支气管堵塞的现象。 腺胃显著肿大,腺胃乳头水肿、充血、出血或乳头凹陷消失。
主要为生殖型传支,病鸡俗称“假母鸡”,表现为“大肚子”鸡,走路呈“企鹅状”,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在产蛋爬升期间,产蛋率无高峰,200 日龄鸡群产蛋率仅有50%~80%,而且出现部分水袋鸡或输卵管狭窄症状;还有一种临床表现为,未表现水袋鸡,但产蛋率无高峰,产软蛋比例为5%~8%,剖检发现子宫部有干酪样物附着,不易剥离。
环境污染过于严重,已早期感染。 在部分发病鸡场,对3~5日龄鸡进行检测,发现QX 野毒的感染。像这一类的鸡场,单纯依赖疫苗防治传支是无效的, 必须空场并进行严格冲洗消毒一段时间后方可上鸡。
免疫的传支疫苗毒株与流行传支型不匹配, 比如仅使用单价M 株疫苗(例如H120),对QX 型传支预防效果较差。
免疫程序不合理。一是忽视1 日龄早期免疫的重要性。二是第二次免疫不及时。
鸡舍管理不当,存在冷应激的风险,比如湿度过低、通风设置降温过于激进等导致鸡群发病是主要诱因。
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应建立综合防控理念, 须从管理和免疫两方面入手。
重视生物安全:全进全出,减少同期饲养批次,尽可能延长空舍时间, 污染重的鸡场要求空舍时间应达到1 个月以上方可进雏,并且在进雏前要进行严格的冲洗消毒。
防止冷应激:季节交替时注意气温的变化,特别是在育雏早期(1~2 周内),保持鸡舍温度相对稳定,减少昼夜温差,相对湿度恒定不得低于60%。
疫苗对型、程序科学。 选择同源性高、安全性好的疫苗。 目前,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我国主要流行的血清型是QX 型,建议选择QXL87 株同源保护的疫苗。 蛋鸡与种鸡要使用同源的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联合进行免疫。
?
规模化鸡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病原和血清定期双重检测,早期发现并评估发病的风险,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损失,达到早发现、早评估、早处理的效果。
分别在5 日龄和12 日龄,采咽喉棉拭子,利用PCR 法和基因测序监测传支野毒的感染。
在7、14、21 日龄分别采血,采用ELISA 法,通过检测抗体水平来监控野毒的感染情况和评估疫苗的保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