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凯,边 云,弓 静,彭雯佳,田 冰,王 莉,陆建平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上海 200433)
为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我军提出构建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从设计上看,院校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训练实践是人才培养的大课堂,职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大平台,三者彼此延伸,不可分割;从职能上看,院校教育固本强基,训练实践检验升华,职业教育拓展提高,三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须统筹设计,整体推进。
作为培养高素质新型海军医学人才的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影像医学科以军事转型为牵引,将人才培养观念由传统大陆军主导向联勤观念转变,针对影像医学实践性强、知识更新速度快、信息化集成程度高的全科医学特点,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培养体制方面积极探索,构建起基于PACS系统的以五年制本科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为重点、影像医学系列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的较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以满足海军各层次影像医学卫生人才的培养需要。
1.1 培养目标面临着新要求未来信息化海战是各军兵种联合作战的军事行动,不仅会出现各军兵种伤病员,而且伤员可能受到烧伤、弹片伤、化学伤、放射伤等复合伤多种伤病,以及涉及头、胸、腹、四肢等多部位伤,甚至同时还合并多种疾病[1]。和平时期三军联勤的原军兵种医疗机构(如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也会收治各军兵种伤病员及地方的各种病患,这就对首诊的影像医学人才提出严峻挑战,要求具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素质。
1.2 培养方式面临着新任务卫勤保障的根本目的是打赢战争,而军事医学人才的医疗水平直接决定部队战斗力的保障,因此军事医学人才的培养应由教授知识向注重能力转变,不断提升学员专业技能[2]。同时,针对信息化条件[3]、学科特点和海军多样化任务要求,影像医学人才的培养应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病例汇报、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加强学员信息素质培养,提高学员沟通交流能力,提升人才培养层次。
1.3 培养内容面临着新问题目前影像医学卫生人才仍以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学历教育为主,没有为影像医学专业人才设置课程内容,仅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包含《影像诊断学》,从而导致医学生毕业后不能形成稳定且高效的执业技能,无法胜任部队的卫勤保障工作[4]。其次,学历教育与部队训练实践缺乏有机衔接,军事医学影像专业继续教育缺乏支撑,阻碍军医大学毕业学员适应基层部队卫生工作以及个人发展[5]。
1.4 培养体制面临着新挑战长期以来,我军人才培养缺乏对社会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影响我军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6]。军事转型迫切要求军事医学人才院校教育体制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借助国民教育资源,将军队培养与依托地方教育培养紧密结合,厚植军队卫生发展根基,以提高海军影像医学卫生人才的培养质量。
2.1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海军影像医学卫生人才无论战时还是平时,都必须能够独立完成多军兵种、多种伤类伤情、多系统疾病的诊断评估,这要求其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全面的疾病理论、过硬的专业技能。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医学科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尝试将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应用于教学工作,有效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基于PACS这一可视化工具,本科室建立影像医学教学病例数据库。首先,按系统分类,标准化各病种X线、CT及MRI扫描方案,对教学及科研的伤类疾病,如:骨骼肌创伤、头颅血管、消化道肿瘤等量身定制高清扫描及三维后处置流程。其次,为了影像诊断书写更加客观规范,便于学生和医师学习,将各系统的检查报告按国际指南推荐数字化、结构化,利于教学检索和科研统计。最后,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按照典型性、阶梯型、跨学科原则,收集、筛选病例,建立集成于PACS上的教学病例库,并由一名教学助理负责管理。
通过初步教学实践,基于PACS的教学病例库具有以下优势。①适用于多层次人才培养:既能面向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进修生,又适合以“研究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八年制研究生、规培医生。②内容广泛,病种多样,难易兼顾,有利于学生和医师反复演练,加速影像知识的积累和理解,按阶梯提升专业水平。③模拟临床诊断工作流程,贴近实战,通过对比既往扫描,结合不同检查信息,学生与医师能充分掌握实际工作中影像专业诊断方法,开拓综合思维能力,磨炼阅片技能。
2.2 有效转变人才培养方式立足信息化战争对军事医学人才的要求,加强影像医学人才培养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和信息素质的培养,本科室有效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在本科生、研究生、规培生、进修生及面向基层医师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PACS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以全面提升影像医学人才将信息优势转化为决策优势的能力。
2.2.1 本科生培养方式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PACS教学病例库中丰富的教学图像,将传统的“邮票式”多媒体教学变革为多模态、多序列、多方位的数字化教学。其次,在实习带教中,教师直接在PACS上调节窗宽、窗位,显示病变细节,利用系统三维后处置功能,表现病变位置和毗邻结构,使教学演示更加生动形象。最后,开放教学病例库,允许医学生在PACS上复习讲课内容,任选课堂教授与实习病例,反复阅览,在加深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熟悉信息化的诊断系统。
2.2.2 研究生及规培生的培养方式 因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养目标、科研及临床能力培养具有高度一致性[7],所以都采用导师指导及自学结合的培养方式。每天的“疑难病例读片查房”、“临床教学PPT综述”,每月的“随访病例总结汇报”,都需要学生在PACS上准备病例,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对照病理,在互联网数据库里查阅文献,然后以多媒体形式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经上级医师讨论,再由资深教授给出指导意见。这不仅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其严谨的科研思维与治学态度,同时也锻炼信息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表达沟通能力。
2.2.3 基层单位进修生的培养方式 对于来本科进修的基层医生,侧重海军兵种常见的伤类伤病和多发疾病,建立基于PACS的病例数据库,便于检索学习;鼓励基层医生大胆书写影像学报告,保留带教教师在PACS上的修改意见,利于对比分析,总结提高。
2.2.4 基层部队影像技术和医师人才的培养方式 很多基层部队影像专业技师和医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甚至缺失,由其他医务人员兼任。为了更好地进行远程实战教学,科室联合信息科上线全军首个基于云PACS的影像医疗数据平台,打造出先进的基础教学影像云应用,平台支持多终端、多平台、影像数据秒级调阅等功能,实现医院与课堂内部的信息互联互通,通过日常更新基础教育(影像解剖、基本征象、常见病影像诊断思路)以及真实病例实战分析等短课,辅以互动选择的手段,实现临床教学的碎片化、智能化、移动化。同时,基于云PACS影像医疗数据平台,与基层单位影像数据可以互联互通,将远程影像会诊应用于点对点的为军服务,仅科主任年均完成会诊量500余次,不仅让广大基层官兵享受到触手可及的优质服务,同时也提升基层医学影像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
2.3 合理设置人才培养内容
2.3.1 本科教育 2017年海军军医大学依托学科优势创建成立影像医学系,结合国内外影像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本科专业培养内容中增加专业基础模块(医学影像物理学、医学电子学基础、图像处理算法基础、断层解剖学、影像病理学等课程)和专业方向模块(影像诊断学从60学时增加至160学时,新增超声诊断学、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放射治疗学、介入治疗学等分支学科课程),给影像医学系五年制学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其次,为了避免专业与勤务脱节,强调勤务对专业的牵引和增效作用[8],在教学内容中设置模块化的海军军事医学卫勤课程,实现学历教育与初级海军职业教育并举,增加学员的军事适应性。最后,为加强院校与部队的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影像医学系的本科学历教育实施“3+2”学制,以增加部队训练实践比重。
2.3.2 非学历继续教育 针对非学历继续教育即中、高级军事职业教育,每年举办一次国家级血管系统影像诊断继续教育培训班,授予I类学分10分。在课程内容建设中,密切结合临床职业能力要求,依托PACS制作X线图片、CT图片、MRI图片、断层解剖图片400余件,极大地充实课程教学资源,使得在教学中能紧密结合临床及专业发展。除此之外,还安排科室的专家教授每周开展一次系统化的“影像诊断继续教育讲座”,根据部队提出的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结合PACS自编一套教育课程,涉及每个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以临床能力培养为重点,兼顾新的影像技术应用等新知识、新技能的普及。
2.3.3 基层部队影像专业技师与医师教育 针对基层部队的影像专业技师与医师,为了符合军队人才培养要求,还自编一套任职教育教材《医学影像检查基本技术》。2012、2013、2015年在全军范围内举办影像技术培训班(2012、2013年为护理转岗影像技术培训),为基层部队培养影像技术和医师人才279人次。
上述面向继续教育的课程建设,不再以教师教授及考核为标准,均通过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标准,创建课程内容体系,积极培养较强综合能力的影像医学卫生人才。目前,为了实现这些课程的远程教学,构建全员全时全域的学习环境,让更多基层影像医学卫生人才的个人学习与岗位需求有机结合,本科室正积极准备,于完成军事职业教育改革综合试点后,在线开放所有课程。
2.4 优化完善人才培养体制军事医学人才的军地通用性决定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医学人才的可行性,而平时部队卫勤保障力量需求较小与战时卫勤保障力量需求巨大之间的基本矛盾决定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医学人才的必要地性[9]。自长海医院纳入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以来,本科室不断优化完善平战一体,院校、部队、科研机构相互协作的全方位多层次人才培养体制,从医疗救治到健康维护,从平时服务到战时支援,从教学联合培养到科研联合攻关,积极拓展军队卫勤与地方卫生、军事医学技术与民用医疗技术的结合面。
2.4.1 完善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 主要采取每个工作日的“疑难病例读片查房”、“临床教学PPT读片”和每周一次的“影像诊断继续教育讲座”,以及每月一次的“随访病例总结汇报”相结合的教学方针,有机融入军事医学教育,提高影像诊断水平,并引入评分机制,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
2.4.2 坚持与临床科室交叉发展 为适应信息化战争中“一专多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打破学科界限,拓宽学科口径,坚持与临床科室交叉发展,以PACS为平台,组建多学科团队模式,并根据中青年医师的研究兴趣为每一位中青年医师明确自己的亚专业方向,鼓励中青年医师多参加自己研究方向的多学科门诊,加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并引入奖惩机制,采用个人制定计划、年终汇报总结等措施增加中青年医师“一专多能”的专业素质。
2.4.3 从一线来 到临床去 针对基层部队影像专业技师与医师在教学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不断深化院校、部队、科研机构的相互协作,从部队训练实践及临床工作出发,提炼科学问题,转化研究目标,联合地方高校及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集体攻关,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解决训练及工作问题的实际应用,并及时总结经验,丰富理论认知,由单纯的院校教育走向院校、部队、科研机构联合培养,不仅符合军事医学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10],同时也实现服务社会和面向战场的双向融合,培养、储备一大批新型高素质的影像医学卫生人才。
本科室按照部署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开展讨论,以研究探索新时代办校育人特点规律为重点,结合本科室主体教学任务,围绕教学定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战教战落实等具体问题进行梳理总结,逐步健全基于PACS的面向海军各层次影像医学卫生人才的培养体系。
以此次新时代办学思想大讨论为契机,将自身定位于为海军提供卫生服务和军队卫生防护的专业医疗教育、培训和资质的统一支持部门,应用创新的、信息化的学习方法全面提升海军各层次影像医学卫生人才的技术、合作关系和联合活动,以快速适应和响应海军多样化卫勤需要,通过卓越文化培养卓越能力,并在培养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以确保价值理念,努力成为世界一流海军医疗教育、培训和资质服务的领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