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西部燃煤型地氟病区8~14岁农村小学生营养不良和氟斑牙调查*

2020-02-12 07:38喻艳琴张秀秀田薇李鸣李福成张婷官志忠何燕吴昌学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年龄组病区燃煤

喻艳琴, 张秀秀, 田薇, 李鸣, 李福成, 张婷, 官志忠,何燕*, 吴昌学*

(1.贵州医科大学 地方病与少数民族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贵州 贵阳 550004; 2.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省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贵州 贵阳 550004; 3.六盘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营养不良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因素,极易导致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迟缓、机体免疫能力降低等,严重危害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生长[1-2]。有研究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虽然营养不良检出率呈持续下降趋势,但总体检出率仍然较高,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西南地区[3-4]。贵州省属于经济欠发达的西南省份,同时是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的高发病区[5-6]。地氟病是指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人体长期通过饮水、空气、食物、茶等介质摄入过量而导致的全身性慢性中毒病变,主要分为饮水型、饮茶型和燃煤型,贵州省属于燃煤型地氟病区[7-8]。众所周知,经济水平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9-11],但地氟病区儿童营养不良情况是否与氟中毒有关的研究尚未见报导。因此,本研究于2018年3-7月先后对贵州省西部燃煤型地氟病区毕节、水城、六枝等地8~14岁农村小学生的营养不良状况及氟斑牙情况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以贵州省西部燃煤型地氟病区毕节、水城、六枝的5所农村小学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纳入8~14岁小学生481人,其中男生239人、平均年龄(11.18±1.69)岁,女生242人、平均年龄(11.02±1.65)岁。所有调查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评价指标

按《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GB/T 26343)[12]规定的器材和方法对调查学生身高和体质量进行测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采用《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WS/T-456-2014)对学生的营养不良进行筛查,营养不良判断标准为身高<同年龄及同性别的“生长迟缓”界值或(和)BMI<同年龄及同性别的“中重度消痩”或“轻度消痩”界值者[13];采用《氟斑牙诊断》(WS/T 208-2011)对学生的氟斑牙情况进行分类,正常定义为牙釉质呈半透明乳白色、表面光滑、有光泽,极轻定义为细小的白色条纹或纸样的白色不透明不规则地分布在牙面上且不超过压面的1/4,轻度定义为白垩色不透明区超过患牙牙面的1/4甚至累及整个牙面上、牙无光泽,中度及以上定义为白垩色不透明区遍及整个牙面并且在唇颊面有微小的独立的窝状缺损、牙可有明显的磨损甚至更严重[14];将极轻及以上程度均可统称为患氟斑牙。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分析组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出营养不良学生的年龄、性别差异

本次样本人群中男学生营养不良总检出率(45.19%)高于女学生(3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岁年龄组男女学生间营养不良检出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他年龄组男女学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营养不良总检出率为39.92%,各年龄组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82,P<0.05),以12.5~14.0岁组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最高。见表1。

表1 贵州省西部燃煤型地氟病区8~14岁农村小学生营养状况的年龄及性别分布Tab.1 Age and gender difference of malnutrition among 8~14-year-old students in coal-burning area of 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2.2 检出氟斑牙学生的性别及年龄差异

本次样本人群中男学生氟斑牙总检出率(66.95%)高于女学生(63.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内男女学生氟斑牙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氟斑牙总检出率为65.07%,各年龄组学生的氟斑牙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9,P<0.05),其中11~岁学生氟斑牙检出率最高。见表2。

表2 贵州省西部燃煤型地氟病地区8~14岁农村小学生氟斑牙情况的性别、年龄差异Tab.2 Age and gender differences of dental fluorosis among 8~14-year-old students in the area of coal-burning fluorosis in 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2.3 学生营养不良与氟斑牙的关系

本样本人群中患氟斑牙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43.45%)高于正常学生(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患氟斑牙学生与正常学生间营养不良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学生营养不良的地区差异

与其它地区比较结果显示,贵州西部地氟病区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明显高于贵州省及全国水平[15-16],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表3 贵州省西部燃煤型地氟病地区 8~14 岁学生氟斑牙与营养不良的关系Tab.3 Difference of malnutrition between in the normal group and dental fluoride group in 8~14-years older students in coal-burning fluorosis area of 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3 讨论

本次样本人群中男学生营养不良总检出率(45.19%)高于女学生(3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岁年龄组男女学生间营养不良检出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他年龄组男女学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与2010-2014年我国汉族学生营养不良率变化分析调研结果一致[17],可能是因为男生处于青春期生长发育突增的阶段,体质量增长的速度与幅度均比女生大,体力活动量也较女生多,造成能量消耗大,营养需求大而供应相对不足。学生营养不良总检出率为39.92%,各年龄组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2.5~14.0岁组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最高,可能原因是这一年龄段学生处于发育高峰期,同时营养知识可能比较匮乏,饮食结构单一,蛋白质摄入量较少,容易导致营养不良[18-19]。因此,提示有关部门应关注男生的营养状况,同时更应重视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营养的平衡,以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

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使用防氟炉灶对预防氟中毒效果良好,政府对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氟病区进行了防氟宣传并提高了防氟炉灶的使用,从而促使当地氟中毒情况有所改善[20-22]。然而,本次样本人群中男学生氟斑牙总检出率高于女学生(P>0.05),男女学间各年龄组氟斑牙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氟斑牙总检出率为65.07%,各年龄组学生的氟斑牙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1.0~岁学生氟斑牙检出率最高,这些结果提示氟斑牙检出率仍较高,可能是因为病区长期日照不足,当地居民习惯使用含氟的煤火烘干主食如玉米、辣椒等,生活在该地区的居民食用后导致氟摄入量过多[23-26],因此提示当地政府应在继续提高防氟炉灶使用基础上,对群众加强正确储藏主食的宣传教育。

表4 贵州省西部燃煤型地氟病地区与贵州省及全国学生营养不良状况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malnutrition among students in the area of coal-burning fluorosis in western Guizhou and Guizhou province and the whole country

注:(1)与贵州西部地氟病区比较的χ2值,(2)与文献[15]资料比较,(3)与文献[16]资料比较。

氟中毒学生的营养不良状况情况分析结果显示,患氟斑牙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43.45%)高于正常学生(33.33%,P<0.05),但各年龄组患氟斑牙学生与正常学生间营养不良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提示氟中毒学生易出现营养不良,这可能是原因氟中毒病区中贫困家庭的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未能及时补充营养,学生易出现营养不良[27]。与贵州省及全国水平比较结果显示,贵州西部地氟病区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明显高于贵州省及全国(P<0.001),提示贵州省西部燃煤型地氟病地区学生普遍存在营养不良问题。

综上所述,贵州西部地氟病地区8~14岁农村小学生营养不良发生较严重,患氟斑牙学生更易发生营养不良。

猜你喜欢
年龄组病区燃煤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比较
多点网格采样在燃煤机组总排口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中CEMS的选型与应用
“超低”排放技术在我国燃煤电厂的应用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