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萍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林业和草原局,甘肃定西 743000)
安定区是我国的重点贫困县之一,由于生态环境脆弱,被称为“十年九旱、苦甲天下”。2000年开始,安定区开始开展退耕还林工程,按照“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方针指引,建设国家重点工程,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1]。党的十八大之后,为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安定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林业产业改革,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在安定区的造林工作中,采用针阔混交、乔灌搭配的模式,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7.9万hm2,既增加了陆地生态系统的碳积累,也构建了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在林业发展过程中,退耕还林改变了农民传统的耕种习惯,解放了劳动力,富余劳动力转移到畜牧养殖、劳务输出、第三产业,实现了增收目标,加快了安定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2.1 播种造林技术播种造林技术非常方便,在全国各地普遍采用。具体操作时,是利用人工或机械设备,将林木种子播撒到目标区域,种子自然萌发生长。该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对播种条件有明确要求:一是地势平坦,土壤营养丰富;二是林木种子饱满,容易发芽[2]。该技术的缺点,是受环境影响明显,干旱地区种子难以萌发,湿润土壤会导致种子腐烂,播种后还可能遭受虫鸟灾害,因此总体上的成活率低。结合实践,播种造林技术适用于成本低、易成活的树种,例如梧桐、油松、榆树等,播种方式有撒播、穴播、块播。
2.2 植苗造林技术植苗造林技术就是将林木的幼苗移植到目标区域,也是一种常用的造林手段。该技术的优点是:①对土地条件要求低,不论是山地、丘陵、平原,均可以植苗造林;②种植效率高,林木生长快速。缺点则是幼苗在长途运输时,根部容易缺水、损伤,继而影响成活率。因此,植苗造林时要分析种植地的特点,选择幼苗后就近移栽;如果是外地购买的幼苗,还要检查是否携带虫卵和病菌,避免引发病虫害。结合实践,植苗造林方式有穴植、缝植、沟植等,根据土地特点和苗木种类进行选择。
2.3 分殖造林技术分殖造林技术适用于无性繁殖的树木,利用树木的根、茎、枝干等部位,培养后得到完整的植株,然后进行移栽,常见方法有插条、插干、分蘖等。该技术的优点是灵活简单,培育成本低,能缩短培育时间,提高林木的成活率;缺点则是对自然环境的要求高,应提前分析种植区土壤的特点,包括含水量、疏松度、营养成分等。结合实践,分殖造林技术常用在杨树、柳树、杉树等树种上,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3.1 幼林抚育在植树造林工作中,幼林抚育是一个重点,会直接影响林木的成活率和健康生长。其一,要从光照、空气、水体、土壤条件等方面入手,做好灌溉、施肥、清理积水等工作,确保空气流动性,有足够的光照时间,保证根系正常生长。其二,在幼林生长过程中,及时清理杂草,剪除多余、形态差的枝干,确保苗木获得充足的养分。其三,幼林郁闭度未达到要求时,由于枝叶繁多且细小,很容易引起火灾,此时应该加强防火管理,提高巡查频率。
3.2 封山育林在森林养护工作中,封山育林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封山育林期间,不能在林区进行放牧、砍伐、垦荒,以促使植被自行修复,发挥出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愈能力。幼林生长一段时间后,便会满足郁闭度要求,此时应该进行封山育林,保护幼林生长,减少不良因素的干扰。此外,人工林和天然林的生长有差异,通过封山育林可促进两者共同生长,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林业资源的储备。
3.3 预防灾害在林业管理中,常见的灾害有病害、虫害、水灾、火灾、气候灾害等,均会威胁林木生长,降低存活率。因此,预防灾害是林木养护的一个重点,要求管理人员提高警惕。例如:在幼苗移栽时,检查有无病虫害;在林木生长期间,及时疏水、除草;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应严查火灾隐患;在虫害高发季节,应喷洒合适的农药等。管理人员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结合林木生长特点,制订完善的灾害防治方案。
3.4 基地建设林业基地建设,就是要求林业管理部门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保护林业资源上,注意保护天然林,增加林木储存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对森林资源进行综合开发、高效利用。基于此,林业管理部门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制定科学的工作制度,落实岗位职责,不断吸引高素质人才,创新植树造林技术和养护措施,为林业发展做贡献。
林业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资源,本文从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分殖造林3个方面介绍了常用的植树造林技术,希望能够为造林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推动我国林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