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工业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

2020-02-11 13:09张艳辉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0年1期
关键词:工业企业资产管理

张艳辉

摘要:目前我国企业的资产管理仍处于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趋明显,而资产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显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加大企业成本投入,降低企业经济效益,阻碍企业发展的进程,由此可见,加强资产管理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工业企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围绕如何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以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占稳脚跟,实现可持续高效发展。

关键词:工业企业;资产管理;资产报废

一、工业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一)资产管理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能持续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随着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进行,资产的价值逐步转入到产品成本中去,形成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有助于增加企业产品的产量、提高产品质量,对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也有重要影响。

(二)资产管理促进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的生产经营不可避免要投入使用一定的资产,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促使企业合理配置足够的资产,既满足生产需求又避免过多资产闲置,最大程度发挥资产使用效率,为实现规模经济奠定基础,如果现有资产不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就需要增加资产配置,以此扩大规模增加产量,适应市场需要,由此可见,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有助于经济效益的增长。

二、 工业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对资产管理的意识淡薄,管理者往往更重视业务的开发及销售、市场拓展等方面,而对于资产的管理也仅仅关注其购置的相关事宜,对后期维护工作则缺乏重视。基层员工对资产的使用及维护缺乏责任意识,没有主人翁责任感。资产维护人员没有尽职尽责,设备维护工作不到位,造成资产闲置或使用效率低下,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资产的作用。

(二)相关部门对资产缺乏有效的监管

企业对资产重视使用而轻视监管,有些企业不能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即使盘点也不能按照清查盘点制度的要求严格执行,使盘点工作流于形式。出现账实不符、账卡不符等现象,不能掌握企业资产的实际情况,影响资产配置,降低资产使用效率。

(三)资产报废处理不及时、不规范

对于损坏严重及使用不当提前报废或超过使用年限不能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应按照规定报废审批程序进行报废处理。有些企业报废流程缺失,特别是重要的大型设备,报废处理时比较随意,而且报废后没有专门人员进行具体管理,随处放置,导致一些设备部件丢失、损坏严重,转让或出售时,由于设备部分被毁损,影响其整体使用功能,大大降低了设备转让的价值,造成资产流失。

(四)各部门在资产管理过程中衔接不畅、责任不清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各部门对于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的衔接和积极的沟通,使用部门之间进行设备调转时,管理部门记录后不能将变动情况及资料按时传递给财务部門,因而未能及时入账,导致实物与账务不符。而且部门之间存在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的问题,容易造成部门间彼此推卸责任,协同配合不力,难以提升执行能力及管理水平。

(五)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资产的购置、核算、使用及维护、盘点、报废等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与考核制度不健全。由于缺乏制度的有效监管,盲目采购,不能从实际生产需求出发,导致资产闲置或浪费;资产使用及维护不规范,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盘点流于形式,不能如实掌握实际状况;报废流程不规范,处理不及时,致使资产流失;监督考核不力,导致资产管理失效。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方式改进,势必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六)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

一些企业没有建立一套完备的资产管理体系,不能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需要,导致企业管理职能缺失、管理过程衔接不畅。首先,组织机构不健全,个别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由财务部门行使资产管理的职责,部门之间无法相互制衡、相互沟通和影响。其次,资产信息化体系不完善,由于企业资产规模庞大、构成复杂,管理难度较大,如果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不能确保资产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就无法实现资产的动态细化管理。

(七)资产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资产管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及文化知识素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企业的发展除了有运筹帷幄的领导层,还需要高素质的一线员工队伍,员工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资产管理效果。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而且缺少有效的培训,导致企业资产管理水平较低。

三、加强工业企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资产管理意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要改变以往企业中存在的重使用、轻管理的陈旧观念,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转变观念,深化企业资产管理意识。首先,企业的管理层要重视资产管理工作,增强管理意识,加强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宣传与贯彻工作,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起参与到资产管理的工作中去。其次,全体员工要增强责任感,积极主动参与资产管理与维护工作,不能只依靠资产部门与财务部门进行资产管理,要建立全员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

(二)建立资产管理过程跟踪机制、加强资产监管

加强企业资产管理,首先要注重全过程跟踪管控,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与管理。强调事前注重规则、事中加强监督、事后重视分析考核。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随时了解资产动态,建立动态的监管机制。其次要加强资产的全面监管,建立资产管理规章、完善资产信息系统、加强风险管控、健全监督考核体系,以此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三)加强资产报废管理工作

资产报废业务是企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首先,要依据企业现实状况制定合理有效的资产报废实施细则,在细则中明确申报范围及条件、申报审批处理流程,具体要求力求明确详实。在实际报废时,严格按照细则规定认真执行,对于不满足报废条件的资产,如经过修理仍有使用价值的资产,不可申请报废。报废必须按照规定流程申报、审批后再进行处置,避免随意报废。其次,应将报废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及人员,确定相关责任人的职责权限及范围,建立考核制度,定期进行考核。再次,资产部门应与财务部门有效衔接,准确进行账务处理,收回的残料及变价收入及时入账。同时,要保证资产系统和财务系统的数据一致。

(四)加强部门协作,明确部门责任

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部门间的沟通与交流尤为重要,而资产管理工作同样需要部门间加强协作,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资源的使用效率。企业要充分利用资产信息系统,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便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资产动态,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通过制度明确各部门具体职責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加强监督与考核。

(五)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规范企业资产管理,使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企业要根据国家资产管理制度和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状况,充分调动各部门及人员的积极性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资产管理制度。首先,资产管理制度要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能指导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实现资产的统一管理。形成以企业主要领导为负责人,各部门管理人员为辅助,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资产管理制度。其次,资产管理制度要明确资产管理责任、审批流程及权限、资产购置、资产使用及报废、资产监督及考核等事项,使资产管理有章可循。

(六)健全资产管理体系

首先,要完善组织机构,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全面负责企业资产的各项管理工作,监督资产的使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原因,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保障资产安全完整。

其次,完善资产信息化系统,信息化数据系统为资产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及技术支持,企业应充分利用其优势,进行资产统计及分析,了解企业资产状况。利用信息系统及时录入资产购置、调拨、报废等信息,实现动态管理,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实现资产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最后,健全资产监控体系,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内部监控,管理层及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要发挥监督作用,推动监督工作顺利展开,完善监督流程,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另一方面要配合外部监督部门推进资产监督的常态管理,对资产价值降低及闲置等问题及时解决。

(七)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

定期组织资产管理人员参加学习,针对性的对制度、素质、技能等方面进行提升培训,与同行业先进企业学习和交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形成进步的动力,推动公司整体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四、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原有的资产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科学合理、快速健康的发展需要,对于工业企业来讲,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新形势下,企业要转变资产管理观念、增强资产管理意识,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与体系,加强监督与控制,提高财务与业务人员能力,从而促进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工业企业实现可持续、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文仙.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7,(6):169+175.

[2]李自兴.试论当前形势下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2):191-192.

[3] 延玉清.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7,(9):174-176.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化工有限公司东昊分公司)

猜你喜欢
工业企业资产管理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浅析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论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潜存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构建产业转型升级倒逼机制的路径研究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对现代工业企业能源计量的规范化管理探讨
如何有效加强工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