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
(江西农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MOOC 正推动着人类教育的再次革新,实现了教育的广泛参与。然而,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对Coursera 平台16 门MOOC 课程的分析数据表明,课程的平均完成率只有4%[1]。果壳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MOOC 课程的学习完成率也不过6%[2]。“时空分离”的学习方式致使MOOC 学习者出现了孤独情绪,进而影响了MOOC课程的完成率。研究表明社会性交互与完成率相关[3]。学习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交互的过程,学习者借助社会性交互方式能够打破“时空分离”的限制,有利于积累知识和维系感情,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和课程的持续性,加强MOOC 学习者粘性。
Appiah-Kubi 等探索社会性交互在促进众多MOOC学习者同伴支持中的作用[4]。Diyi Yang等以文本聚类和图形聚类相结合为视角研究MOOC中的社会性互动,并在MOOC 课程线程化讨论中得到了应用[5]。Sunar 等研究MOOC 中学习者的社会性交互行为对课程完成的影响,表明当学习者进行重复和频繁的社交性交互时,辍学率会更低[6]。张喜艳等研究利于MOOC学习者社会性交互行为发生的社会属性,提出增强MOOC 社会性交互效果的策略[7]。方佳明等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提出一个社会交互对MOOC 课程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模型[8]。秦瑾若等分析研究《现代教育技术》MOOC课程讨论区中的社会性交互情况,提出改善交互现状的建议[9]。曹传东等以《财务分析与决策》MOOC课程为个案研究,提出提高和完善讨论区社会性交互现状与质量的建议[10]。这些研究成果显著提升了MOOC 课程的学习完成率,但对于提升MOOC 学习者粘性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因此本文以在MOOC 中引入“学习者粘性”作为切入点,分析社会性交互和MOOC 学习者粘性的内涵,基于MOOC 课程的特点,提出增强MOOC 学习者粘性的提升策略,延长MOOC 学习者持续学习时间,进而大幅度提升MOOC 课程完成率。
Moore早在1989年就把远程教育中的交互行为划分为三类,即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互[11]。Bates 将交互分为个别化交互和社会性交互两类,其中社会性交互主要是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问题交互[12]。陈丽把交互方式划分成个性交互与社会性交互两种[13]。研究人员虽然在交互方式的分类上持有不同的见解,但对社会性交互基本上形成了共识,即社会性交互包括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互。社会性交互功能具体包含认知层面、元认知层面、行为层面、情感层面和社会化层面。交互的形式以线上和线下为主。线上交互主要借助学习平台自带的功能实现互动,如资源共享、批改作业、话题讨论、在线答疑和即时交流等。线下交互一般是指在学习平台之外的互动,如利用博客、微博、微信、QQ 和Facebook 等进行相互交流。这两种社会性交互方式都能够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与思维碰撞,有效地缓解学习者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孤独情绪。
基于MOOC 学习的时空分离特性,MOOC 学习者粘性表现为保持持续关注的注意力并激发学习意愿的内在动力。将MOOC 学习者粘性定义为:MOOC学习者对课程的忠诚度、信任度以及用户体验等综合起来所形成的依赖感和再使用期望值[14]。体现了MOOC 学习者在未来会持续使用平台并坚持完成课程学习的一种内在的良好行为和真实意愿。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学习者本身就是MOOC 平台用户,所以学习者对于MOOC 的粘性实质上就是一种正常的使用行为,因此应该把研究重心放在MOOC 学习者的心理意愿和行为方式层面上。国内外学者对“粘性”的研究表明,粘性来自学习者心流状态下的自我行为,表现为学习时间、学习精力、学习频率、学习深度和学习专注力的提升。因此,切实增强MOOC 学习者粘性,便能够提升MOOC 课程的完成率。
良好的课程教学交互设计效果会显著影响MOOC 学习者粘性,而多元化的教师团队能够保障课程教学交互设计的质量。组建MOOC 教学共同体其目的在于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对话和分享,寻找MOOC 课程教学过程的有效实践,保障MOOC 学习者的学习质量。教师需要经常浏览MOOC 学习者所提出的疑问,根据这些疑问适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在保障学习者学习质量的同时还实现了自主个性化学习;教师可以依据MOOC 大数据的分析结果,研究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和学习习惯,推荐适合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轨迹[15],解决在MOOC 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应该引领MOOC 学习者进行问题的讨论,并及时解答问题,以学习者满意度为导向,设计更为合理性的课程教学交互环节,增强学生学习的粘性;教师在必要时要督促MOOC 学习者学习,比如学习者忘记上交作业或者是学习进程缓慢的时候,需要以发电子邮件或电话的方式提醒学习者,促使学生尽快投入到学习中;教学共同体必须加强老师信息化能力的培养,强化MOOC课程教学设计技巧,教师需要依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视频中预设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互动,让学习者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平台的论坛中,教师需要发布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讨论观点,启发学习者进行深入的思考。此外,教师需要加强对学习者的情感关怀,适当的鼓励和及时的赞扬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心态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升MOOC 课程的学习满意度,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者粘性的目的。
“时空分离”的学习方式致使MOOC 学习者需要更多的社会性交互,来自各地的教师和学生以某种共同的目标通过MOOC 平台聚集起来,构建MOOC 学习共同体可以缩小社会性交互的交互距离,实现有效性学习。MOOC 学习共同体是指在MOOC 课程学习过程中,由老师和学生一同构成的虚拟学习团体,通过互相帮助、相互影响、交流与讨论、合作与分享等方式体验学习,共同完成MOOC 课程学习任务[16]。在MOOC 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MOOC 平台大数据分析结果引导学习者担任课程核心参与者的角色,再以这些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的学生主动增加持续学习时间,在增强课程学习活力的同时,学习者粘性也会随之增强[17];在平台的论坛中,学习者可以通过话题讨论加强MOOC 课程中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启发学习者深入思考。然而,调查数据表明授课老师参与到MOOC 课程话题讨论的人数并不多,有些教师没有适时引导学习者的话题讨论,间接产生了部分垃圾帖子,话题讨论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同时学生发布的话题讨论得不到教师或是同学的及时回复,挫伤了学习者进行社会性交互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满意度。所以老师应该加强引导作用,及时纠正与课程内容无关的话题或言论,主动解答学习者所提出的问题,提高学生者独立活动与交互活动平衡性从而达到增强学习者粘性的目的[17];此外,学习者需要强化社会性交互的意识,在关注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如何通过MOOC 课程考核的同时,意识到话题讨论、发布和回复帖子也是一种学习行为,理解社会性交互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学习态度。
MOOC课程教学就是一个互相交流和传播知识的过程,互动反馈机制是提升学习者满意度的核心[18],因此,必须优化MOOC 平台的社交功能,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交互机制。MOOC课程让“人际交流”变为“人机交流”,目前“人机交流”的主要问题是学习者交流互动的主动性不高、参加人数较少和互动工具使用不熟练等。平台可以引入奖励机制,对主动参与交流互动的学习者给予积分奖励,让更多的学习者参与到话题讨论中,调动学习者交流互动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在分析互动工具功能性差异的基础上,合理设计课程教学交互内容,如在MOOC 课程中的增加弹幕,提高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使学习者能够与教师和学习同伴进行实时交流,达到增强MOOC课程粘性的目标;MOOC 平台除了实现评价成绩功能之外,还可以考虑实现过程性评价,比如学习者互评等,学习者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少走弯路,更加健全了学习支持服务,所以完善MOOC 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评价机制,能够提高MOOC 的社会性交互效果。此外,MOOC 平台应该具备做读书笔记的功能,学习者在记录学习心得、总结学习情况的同时,完成和自己的社会性交互,从而提高课程学习质量。
MOOC学习平台能够支持学习者的自主个性化学习过程[19],但是学习者长时间处于“孤独”的学习状态,其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持续性必将下降,从而影响了MOOC 课程的完成率。因此,提升MOOC 学习者粘性有利于降低MOOC 课程辍学率。本研究以MOOC 平台的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在MOOC中引入学习者粘性,提出了MOOC学习者粘性的提升策略。通过加强MOOC 教学共同体建设、MOOC学习共同体建设、优化MOOC平台的社交功能,提升了社会性交互的水平,加强了MOOC 学习者粘性,提高了MOOC 课程的完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