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

2020-02-10 23:57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程教学内容

侯 丹

(广元广播电视大学,四川广元 628017)

近年来,在社会多元化发展下,行业领域间对于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现象。而对于高等教育院校来讲,其属于承接社会应用型人才综合性人才的教育载体,高校必须对自身的课程进行优化,以适应当前社会大环境下的发展趋势,令教育机制与社会机制呈现出精准对接。对于大学语文课程来讲,其属于公共课程的一种,同时也作为母语文化传播的一种良性载体.要想正确发挥大学语文课程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必须对原有的课程教学机制进行优化与革新,从多个角度分析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然后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规划,提高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一、大学语文教学现状解析

1、课程教学内容单一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在实际课程教学中,仍然只是以理论知识的传导为主,并没有在文学鉴赏与文化传播方面做出相应的教学拓展。例如在对文章进行讲解时,过于偏重理念的传达,教师的教导形式也多以课程内文章的框架作为执行基准,这就对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行约束。单一化/传统化的语文教学内容,并不能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度传播,同时课本上的文字框架也间接削弱了母语文化的导向作用。此外,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多以传统的诗歌、小说和散文为主,缺少现代化元素的融入,这对于当前多元化社会发展态势来讲,教学内容易与社会体系相脱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体课程的教学质量。

2、教学方法陈旧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学方向一般局限于文字、词句上,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填鸭式、机械化的教导方法,将令学生形成一种固定的学习思维,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将把大学语文的学习作为一种定向化需求机制,在等位迁移效应的影响下,将令大学语文课程与其他的专业课程无异,间接加大了教学的枯燥性、乏味性,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大学语文课程所应有的教学本质功能的发挥。

3、评价机制缺失

教学评价是学生在一定周期内学习效果的检测手段,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测评环节。然而在实际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由于大学语文课程属于公共教育体系的一种,其内部的评价机制大多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评价模式,试卷内容过于刻板化,多以固定的填空、选择、简答为主,此类固定的评价框架将极大影响学生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多以套话、固定的句式为解题思路,其并不能很好的令学生养成一种文化思维,长此以往,将降低学生对语文文章的审美能力。此外评价机制的缺失,将令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脱节的严重现象,教师只能依据学生的分数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衡量,这也就导致了教师在制定新的教学方案时,无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形成精准对接,严重降低了整体教学质量。

4、教学团队专业性不足

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的一种,其在教育环节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锻炼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性与语言运用能力。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来讲,必须具备与教学导向相等的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才可令大学语文课程在整体教育体系中发挥出应有的效用。然而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在整体教育体系中处于劣势地位,多数学校并不重视大学语文课程,这也就导致了在建立师资团队时存在一定的缺失现象。甚至在部分课程教学中出现了语文教师身兼多职的现象,专业性不足以及教师教学压力的剧增,将令教师无法分化出更多的精力应用于教学课程,严重降低整体教学质量。

5、大学语文课程设定不合理

课程整体化设定是教育体系施行的重要基准,在课程实际设计中,必须依据课程的导向作用进行针对化处理,以确保课程教学工作开展的科学性与有序性。然而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公共课程,多数院校并未能认知到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只是将其作为选修课,而非是必修课,甚至部分大学并没有开通此门课程,此种教学体系中呈现出的失范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究

1、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性

在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时,首先应将传统教学框架进行更新与延展,令语文教学工作本身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文章分析中,而是将语文内容与文化进行结合,打造出一种融合型的教育格局,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对学生的主观学习思维进行引导。其次,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应进行多元化延伸,不再是以传统的文章赏析为主,融合现代化元素,令语文内容更加贴近于生活,通过现实中距离的拉近,令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语文学习中。例如将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并通过课堂活动来实现语文教学。最后,语文教学应将人文教育观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摒弃传统固定思维的教育模式,通过思维导向,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学生在通读文章时,不仅可以领略到文字内涵,更可对文化形成一种深层次的认知,在此种内容导向下,学生的学习思维将与文章中的文化形成同质化,进而令学生更好地塑造己身,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2、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趣味性

语文课程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教学本身存在的共性问题将逐步进行延伸,在学生的思维体系中形成一个固定的框架,以至于在大学语文课程开展中学生并没有从传统的学习观念中走出来,学生潜意识中仍然认为大学语文课程与原有的基础类语文课程相同,导致在课程未开始前,学生思维中便展现出了一种枯燥乏味的观念。而对于大学语文来讲,相对其余基础类语文学科最大的差别在于文化导向,观念导向的作用,其实为学生树立一种价值观、思想观。大学语文也可以看成是母语教育文化的一种延伸,为彻底转变突破传统教学的壁垒,在语文教学方法改进过程中,可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与教育管理理念,例如翻转课堂、项目教学法,并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在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相应管束,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内涵.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可对语文内容通过微课形式进行布置,令学生提前对课堂教授内容进行解读,这样便可节约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语文文化知识的拓展,提高实际教学质量;在项目教学体系中,教师可针对某一篇文章设定研讨式教学方法,令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样学生通过思想层面的交流,可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此外,课程教学中可为学生创造独立表演的机会,令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领悟到大学语文内容所宣扬的主旨,进而提高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认可性,为后续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完善评价机制,加大教学针对性

在建立评价机制时,必须将评价环节与教学环节进行整合,且教学评价不应单独以成绩作为评价基准,还应将学生课堂的表现行为、学习能力等,当成是课程评价的辅助体。在制定考核体系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特性,与课程内容制定多元化的考核机制,尽量避免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考核内容,并应适当增加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考核课题,真正实现大学语文课程理论与实践相整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大学语文课程的本位价值。例如,在建设评价体系时,可通过理论层面、实践层面、课堂表现层面为切入点,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行为进行全面测评,以得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4、建构完整的师资梯队,为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教师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核心,教师的专业性直接决定了整体课程教学方向,对于此高校必须整合教师团队,针对课程的设定来重新制定岗位工作属性,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教师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与教学机制形成精准对接。此外,学校应定期开展教师培训,针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向制定培训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高校还应建立教师考核机制,针对教师的执教能力来设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间接提高教学质量。

5、正确界定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

近年来在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下,行业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由专业性转向为应用性与综合性,其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学生具备与自身能力相对等的思想境界,这也为高校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学生思想观的一个导向载体,内容中含有的知识与文化内涵,可对学生的思想体系形成一定的引导作用,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下,将对自身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以适应教学需求。为此,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中要想正确发挥出大学语文的文化导向与价值观传播作用,必须重新界定大学语文课程在整体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充分发挥母语文化的资源优势。例如,将语文课程作为大学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充分挖掘出语文教学内容中含有的价值,并结合社会行业中的发展趋势来建立共生化的教育格局,以提高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中,必须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结合学科特性以及学科在行业发展中所起到的效用,进行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更新,以此来提高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此外,承担语文学科学习与教育的载体,学生与教师之间必须建立“教”与“学”相对接的教育机制,以发挥出大学语文学科应有的价值效用。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程教学内容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浅析语文课程的运作及其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