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敏 巩玉发 林 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系,辽宁阜新 123000)
建筑设计理论课程是建筑设计专业不可缺少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传授建筑设计基础性的知识、方法、观念、原则等,是基于广大学生认知水平所开展的一门系统理论课程教学。建筑设计理论课程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建筑设计实践理论依据,其课程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有关理论和思想的认知和运用。
建筑设计理论课程以往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导,而学生则始终是被动接受的状态,缺少对所学知识的主动思考,导致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在较大的考试压力下,学生的学习只是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长此以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面对复杂的设计问题往往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同时也没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力,无法把控问题。传统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热情,同时也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新要求。
建筑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同步进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建筑设计理论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带领学生认知和了解建筑设计的关键,并且对实践教学有着指导作用。但因教学体制的原因,导致了当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分离,无法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低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作业较多,大部分学生往往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通常情况下,考试结束以后,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没有太深刻的印象,无法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因此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实践分数的现象比较普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应将其作为评价的重点内容。
在建筑设计实践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建筑矛盾的独特性,同时也要探索建筑矛盾的普遍性。建筑设计理论课程的核心就是深入研究设计实践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帮助学生认知建筑设计的根本原则、设计方法以及重要的组合技巧等,以便让初学者能够打下坚实基础,进而逐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如果从宏观层面上看,教师要树立学生科学的建筑观念,构建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以及职业素养,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这是建筑设计理论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
结合理论课程在教学体系中将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对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全面树立。针对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从深到钱、从简到繁的过程,重新构建教学内容。针对建筑设计理论课程广泛覆盖的知识面,复杂的内容以及较乱的知识点,包括逻辑结构不清晰等各种问题,要对建筑设计的认知与有效的设计方法进行总体概述,对其理论进行详细阐释。利用系统理论,在重构教学内容时,适当尝试构建其对建筑总体性、多层性、多维度的整体认知。通过种类学习的方法研究和阐述,比如,空间及其组合、构造种类、基础设施等,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从根本上实现理论课程教学的全面化、主题化以及板块化,以此来与实践课程一一对应。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身认知能力有限且课程作业较多,从原则上来说不应盲目拓展,但可适当延伸书本知识内容,教师可向他们推荐一些有用的书籍,比如《建筑空间组合》或是《外部空间设计》等,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总结,以此来提高他们对理论课程的兴趣,丰富学生知识体系。
采取板块化教学模式,以下面三条线索为教学依据,重点培养广大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建筑设计理论的能力。首先,重新了解建筑,利用调查研究与分类探索建筑,来引导学生站在专业角度仔细观察与了解建筑物。其次,架构建筑设计概念,向学生详细讲解核心设计原理,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建筑设计概念,以此来构成价值判断机制。最后则是建筑实践设计原理,根据设计实践,深化学生对建筑原理和实践运用的理解与认知,了解与掌握建筑设计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设计能力。具体板块设计如下:
一是认知教学板块。利用课堂教学与提前设定题目组织学生探讨,让他们从整体环境、作用和流线、内外空间、结构设备以及形式美等各个方面进一步从不认知和了解建筑,构建起学生初步的建筑设计专业知识框架与体系,以此来让他们明确建筑设计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要素的复杂系统,了解建筑设计面对的是一个系统化的问题。建筑设计行为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创意工作,而是一个价值判断的体系。
二是调查研究板块。在全面认知和教学板块的前提下,让学生为特定的建筑环境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从整体环境、作用流线、构造设备、空间组合以及形式美等不同方面按照层次和项目来展开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和探讨,使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在真实案例中得到较好的印证。通过对调研内容的分析,客观总结建筑设计理论在实践运用中的各种变化和,争取做到融会贯通,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三是思考设计板块。在强化对建筑的了解、分析设计案例的基础上,利用事先设定好的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建筑空间组合种类,设计创新方法等,以此来让学生根据实际案例深入解读原创者的设计初衷和理念,以便更好的培养学生设计思考能力。
四是设计实践板块。建筑设计实践板块是教学革新的重点,主要目标是让广大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将所学的知识合理运用在建筑设计实践过程中,尽量在短时间内实现建筑设计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转换,加强学生对建筑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消化。具体流程如下:首先在教学安排方面,打破原理课程与建筑设计课程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隔阂,将两门课程尽量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其次将理论课程与建筑设计课程安排同一位教师进行授课和指导。最后则是在课程进度方面,要确保两门课程基本同步。一样的教师、一样的时间、一样的进度,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理论知识,并且还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及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情况,可让教师及时发现和弥补日常教学中的不足。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可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得到指导,从设计图纸的构思、从二维到三维,步步为营。利用这一板块的实际操作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学生不管对理论课程的学习还是实践课程的操作,都能表现出较为强烈的主动性。
五是报告演讲板块。看的明白、做的正确、讲述清楚是每位建筑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与能力。在调查研究板块与实践操作板块后,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成果进行详细讲解和论述,培养他们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总结与积累更多的设计经验。通过报告过程促使学生对看到的、学到的、做到的展开逻辑思维行的思考,根据语言和图例来表达自己设计的方案和想法,真正做到言之有物,以理服人。
根据学生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的现象,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实际学习全程中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将评价机制划分成三个部分,也就是各个教学板块都要有针对性的问题与任务,合理设计实践任务,其中要包含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充分运用,理论测试部分必须全面掌握。这种多样性的考试,能帮助学生转变以往传统的学习模式,得到全方位的评价。详细来说,第一部分,教师要着重检测学生对建筑体系的了解、总结以及汇报演讲等相关能力,这部分占比可设定为20%。第二部分,教师要重点检测学生在建筑设计实践过程中对其设计理论的具体应用能力,其占比可同样设定为20%,最终的评分与建筑设计课程成绩彼此参照。而第三部分,则是最关键的理论测试,教师要打破以往简单与论述题为核心的测试内容,应注重和增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题型与绘图题型,其占比为60%。优化之后,考试内容将强化对学生实际学习过程的监管与把控,不仅能转变学生对建筑设计理论课程不认真的学习态度,还能促使他们理论学习效果的提升,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从而培养他们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全面总结和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建筑设计理论课程是建筑设计专业重要的原理教学,在新时期背景下,建筑设计理论教学面临着教学模式落后、学生认知方法传统、课堂教学缺乏互动等难题。对此,需要深入探索理论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明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等可行性路径,来提高理论课程教学质量,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