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萌 沈 洋
(吉林开放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空军航空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终身教育”起源于196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以来。但是,终身教育的概念迄今为止也没有统一的权威性定论,概念上的缺失从某一方面反映出了这一崭新的教育理念对全世界来说都十分新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一个机构能完全准确、毫无疑义的去定义它。
在这里,参用国际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作的定义:“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世界上没有一个非终身而非割裂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换而言之,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的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终身教育是人们一生中所接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包括正规的全日制教育,也包括非正规的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等。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队伍,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更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世界的开启者,所以教师的终身教育更是至关重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对教师的终身职业发展是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的。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由此可见,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吸引学生非常的重要。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如今,时代发展迅猛,社会向前大踏步的前进了,“一桶水”已远远不能满足如今学生对各种知识领域的猎奇心理。作为好的老师必须要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如此才能做到真正的掌握教材、才可以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为一个有魅力有吸引力的的教师。
1、提升教师创新意识,激发教学理念的活跃性。时代在变,学生的水平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良莠不齐,教学的设备也会更新换代,这就需要教师一定时刻保持对外部环境的高度警觉性,不断进行学习,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思想,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把对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自己的责任,为教师职业发展奠定深厚基础。终身教育理念要始终贯穿教师的一生,提升教师的学习主动性,保持思维的活跃性,与时代并进,更新教学理念。
2、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凸显职业发展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的个人素养可以直接改变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不但会让教师自己保持思维的活跃性,创新教学方法,还会直接言传身教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在学业上的学习习惯和成长将会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
3、改善传统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思路。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数据库、信息云等数字化技术持续浸透到教育领域,加速了多种学科交融的发展态势,教师在在日常工作中也将面临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需要积极开拓眼界,跳出单一学科的传统教学模式,主动参与到各学科大融合的发展和整合当中,创新教学理念,用跨学科、跨时代的眼光来解决和思考问题。
终身教育视野下教师职业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其终身接受学习的过程。首先教师在做学生时接受的专业理论知识极为单一片面,需要教师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其次,单纯的理论知识显然不能够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教师也应当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够适应“双师型”的角色需求。最后,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教师的行为以及品德修养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基于以上观点,我国教师应主动投身到终身教育的队伍中,对自身的职业发展给与足够的重视。
1、相对落后的职业发展意识
我国多数教师职业发展意识有待提高。
第一,我国部分教师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他们的视野往往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认为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做好课程的讲授。身处一线的教师们只是简单将自己备课内容传达给学生,专注于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对与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过于忽视,导致很多学生都是理论高手,在人文素质上多数是欠缺的,在未来职业生涯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第二,我国许多教师的继续学习观念比较落后,在职业生涯中都缺乏自我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认为自己接受的高等教育足以应付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然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知识的转变和融合已经使他们无法接受新近领域的知识,他们被动地接受着自己学科领域的新知识,忽略了从社会大环境汲取知识的重要来源,缺乏参与入职后继续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单一的课程设置
终身教育思想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注重课程的广范性,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重中之重,这就更需要教师的专业性,以提升教育理论水平;还需要贴近教学需求,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我国现行的教师教育体制正处于探索与改革阶段,很多问题亟待完善。
第一,很多教师只学习单一学科,不注重综合学科的学习。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教育学、心理学等综合学科也应提上日程。师范类的学科结构不协调、特征不突出。
第二,实践课程薄弱,很多教师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较差,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经验。
1、目标放长远,制定合理置业目标。
重视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树立长远目标,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单一学科与综合学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目标,使自己的知识储备能跟得上时代的日新月异,不被社会淘汰。培养自身终身学习技能,才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正确选择。
2、激发职业意识,树立正确教育观。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材施教,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3、深化教育课程改革,摒弃固化思维。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实需要调整课程。根据社会进程更新教学进程,时刻关注知识领域的更新,制定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先进性和速成性的教育内容,是学习的目的性增强,解决当前生产、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和满足现实的需求。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通过持续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足够的把握,烂熟于心,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来满足现代学生的猎奇心理和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要教到老学到老,也就是所谓的终身学习。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知识的“源头活水”。要不断给自己增加学习新知识的机会,创新教学理念,超越自我,把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当做毕生的追求。做一名使学生终身难忘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