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进展

2020-02-10 17:32梁英梅
关键词:达标率量表血糖

梁英梅

(梧州职业学院, 广西 梧州, 5430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1],2008和2013年的调查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均在20%以上[2]。201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有糖尿病的约占1/4,这一数据在将来还会持续增长,且年龄较高的患者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3]。糖尿病的高患病率,给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约有4.25亿人,全球医疗卫生支出用于糖尿病的费用约12%,3/4的糖尿病患者来源于中低收入国家,而我国位居第一[4]。随着社会迅猛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意识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医有药,而且追求健康长寿。《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倡议鼓励、引导社区、家庭以及居民个人行动起来,对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持续提高健康预期寿命[5]。

1 相关概念

1.1 老年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是指60岁之前患病和60岁及之后患病的全部糖尿病者,且多数为2型糖尿病[6]。

1.2 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

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是指糖尿病患者能够长期坚持有效地管理自己行为的能力,包括健康饮食、适当运动、遵医用药、监测血糖以及应对挫折和困难的生活能力[7]。

1.3 家庭照顾者

家庭照顾者是指在居住环境下为家庭成员提供照护者,照护内容主要包括生活照料、情感支持和经济支持[8],可以是配偶、子女或其他亲属。

2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

2.1 国外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

国外对于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较早、相对较成熟,具有较完善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评估工具。Alrahbi[9]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DSMS)测量266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该量表由健康饮食、积极运动、监测血糖、服药、解决问题、足部护理和降低风险共7个方面60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0~5分,得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300分,分数越高说明自我管理水平越高。研究结果表明,这266名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处于中低水平,只有1%的患者有定期进行血糖自我监测;有9.5%的患者能定期坚持锻炼;18%的患者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Kirk等[10]对489名60岁以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调查,结果发现有56%的患者报告每天食用至少5份水果和蔬菜,每周5次或更多;仅有23%的人能坚持每周锻炼5次或5次以上。Kim等[11]对韩国365名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的调查,得知老年患者每周平均4.77 d进行自我管理、4.36 d实施血糖监测、4.20 d进行体育锻炼、4.56 d进行足部护理。

2.2 国内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

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不太乐观[12],其中自我管理水平较低的是血糖自我检测、足部护理、运动锻炼等。与国外相比,国内对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晚,评估量表也多由国外引进,多数是由引进的量表经过调试后再应用或在他人的评估工具基础上参考后自行设计[13]。王丽等[14]采用王璟璇修订的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门诊203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进行调查,发现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只有21.2%的老年人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水平。何叶等[15]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SDSCA)对18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患者饮食自我管理、运动自我管理和遵医嘱服药表现较好,而血糖自我监测和足部护理较差。张绍果等[16]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650名糖尿病患者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呈中等水平,得分最高是用药行为,得分最低是血糖监测行为。刘国彩等[17]对门诊就诊的252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王文娟等研制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KAB评价简化量表进行调查,调查发现患者自我管理知信行水平不太理想,糖化血红蛋白(HbAlc)达标率仅为39.7%,有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占74.2%,患者血糖控制较差,这可能与患者未能很好地进行自我管理有关,血糖控制不良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3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HbAlc是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金标准[18],糖化血红蛋白<7%被认为是血糖控制达标的指征[19]。研究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并不理想。在2009年—2012年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网”项目组连续4年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各省/市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医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发现,HbAlc达标率较低(30%~35%),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糖尿病病程的延长,HbAlc达标率越来越低[20]。赵满红等[21]对浙江省宁波市20个社区503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平均(64.25±9.23)岁,血糖控制不良为41.35%。李霞等[22]对23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调查发现,空腹血糖达标率为37.71%、餐后2 h血糖达标率为34.75%、HbA1c的达标率为39.41%。Eknithiset等[23]对140例的2型糖尿病患者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对2型糖尿病的知识、认知和实践水平较差,平均HbA1c水平较高(7.22%)。HbA1c反映的是患者最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HbA1c水平升高,可增加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24]。有研究[25]表明,糖尿病患者通过加强自我管理行为可提高10%的遵医行为,从而使患者的HbAlc水平平均降低0.1%。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HbAlc水平,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26]。

4 照顾者的重要性

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受患者年龄的增大、知识水平有限和其他自身因素的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逐渐下降。ADA在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提出,预防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关键在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27]。罗小平等[28]认为,以家庭为核心的干预措施会更有效地提高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效果。叶亚芹等[29]研究发现,家庭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刘倩等[30]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家庭支持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执行功能的影响较大。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大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都是在家里进行治疗和调养,因此家庭照顾者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糖尿病在临床上还无法根治,患者常常会因感到难以治愈而加重其心理负担,因此容易出现恐惧、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导致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影响生活质量[31]。老年糖尿病患者与家人共同生活时,家人可通过及时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使患者能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有研究[32]显示,家人的日常照护行为如督促、提醒患者饮食控制、规律运动、按时用药等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糖尿病需要终身治疗,患者一般难以长期坚持,家庭照顾者的积极参与,能够及时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制止患者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33]。

猜你喜欢
达标率量表血糖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粤北地区前列腺癌患者腹腔镜术后营养素摄入情况调查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