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联合艾灸在中风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盲插鼻肠管中应用效果

2020-02-10 17:32焦莉敏韩丹丹裴景秀
关键词:置管肠管胃肠功能

焦莉敏, 唐 玲, 韩丹丹, 裴景秀

(1. 北京市回民医院 护理部, 北京, 100054; 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护理部, 北京, 100078)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患者易出现胃肠功能障碍,51%~64%的患者在入院时存在吞咽障碍,多数患者有营养不良的表现[1-3]。胃腔残留余量>500 mL/6h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促动力剂或幽门后喂养[4]。研究[5]显示,由于脑卒中患者胃肠动力差,在为未使用促胃肠动力药物的重症患者进行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时的成功率仅为29.7%。因此,如何提高中风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鼻肠管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并发症,减轻不良反应,是临床医护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中医适宜技术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中,均取得了显著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讨耳穴贴压联合艾灸在中风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盲插鼻肠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月北京市回民医院收治的中风后胃功能障碍患者8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8岁;②中风后脑损伤致胃肠功能障碍营养供给不足患者;③重症患者急性胃肠损伤分级评分(AGI)显示为II级及以上的患者;④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3分;⑤均符合中风后胃肠功能障碍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不能耐受鼻肠管插入者;②患有胃恶性肿瘤、食道肿瘤、活动性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严重肠道吸收障碍、麻痹性或机械性肠梗阻者;③心、肝、肾等器官患有严重疾病者。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8~82岁,中位年龄62.5岁。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8~82岁,中位年龄64.5岁。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置管干预,材料为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规格型号CHIO-145。置管均由经过专门培训、取得置管资质的护士进行操作。置管前24 h禁食水,每12 h肌肉注射盐酸甲氧氯普胺10 mg。置管操作:①操作者戴无菌手套,用0.9%生理盐水润滑螺旋型鼻肠管。②用带刻度的鼻肠管测量患者前额发际-脐部距离(成人约55~65 cm)[7-8],记录长度。③按鼻胃管置入方法先将鼻肠管置入胃内(55~65 cm),抽出胃液测试pH<7为酸性或听诊有气过水声以证实导管在胃内。④患者去枕平卧取右侧卧位90°,双腿屈曲。⑤用60 mL注射器往胃内注入空气10 mL/kg(最多不超过500 mL)[7],患者吸气时缓慢送管,以每次1~2 cm速度向前缓慢、轻柔推进鼻肠管,另1名协助操作护士同时用60 mL注射器缓慢脉冲式在管末端推入空气,若遇阻力或咳嗽时停止操作,待阻力下降或咳嗽停止时继续送管,插管至105 cm以上。抽吸小肠液,测试pH值>7为碱性,由导管尾端注入20 mL0.9%生理盐水,缓慢抽出导丝,将鼻肠管固定于鼻翼部。⑥再次抽吸小肠液,测试pH值>7为碱性。⑦置管完毕后协助患者摆放好体位,整理用物及床单位,即刻行腹部X线检查确定导管位置并记录。

观察组在置管前给予耳穴贴压联合针灸干预,置管前24 h常规禁食水,进行耳穴贴压(单侧耳,穴位:交感、神门、咽喉、胃、小肠),每8 h按压1次,每穴每次1-2min,置管操作前再次按压。置管操作前艾灸神阙穴10-15min。置管操作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观察2组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成功标准:置管后即刻行腹部X检查,导管末端位于幽门后为成功,导管末端位于幽门前为失败。并发症包括黏膜损伤渗血、频繁呛咳、腹胀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36例,一次置管成功率90.00%(36/40)。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29例,一次置管成功率72.50%(29/40)。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发生黏膜损伤渗血2例,频繁呛咳1例。对照组发生黏膜损伤渗血4例,频繁呛咳3例,腹胀1例。

3 讨论

脑卒中在中医学属“中风”疾病范畴[6],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胃肠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017年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指南将早期肠内营养(EEN)定义为患者住院后48 h内启动肠内营养(EN),重症脑损伤患者应在伤后24 h放置鼻肠管[7]。鼻肠管置管一般要涉及内镜、X线、B超等操作,对患者体位、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在临床中的开展受到诸多限制。盲插鼻肠管创伤小、经济实惠、操作简便,无需搬运,床边即可完成,其在危重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中应用广泛[8]。

置管前应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或红霉素等促动力药物可以提高置管成功率[9]。红霉素易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一般不作为首选。盐酸甲氧氯普胺的不良反应虽然较轻,但也会给患者造成困扰。此外,长期使用甲氧氯普胺可能引发迟发性运动,是一种不可逆的锥体外系反应,应慎用并观察有无锥体外系反应发生[10]。

耳穴贴压和艾灸是临床常见中医适宜技术。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人体各部在耳部都有相应的代表区,刺激耳穴产生的神经冲动与支配内脏的神经纤维,在中枢部投射于相同或临近部位的神经元。按压“咽喉穴”时,受刺激的迷走神经将冲动传至高级中枢,通过负诱导作用,抑制了插管时从咽部迷走神经感觉纤维传来的刺激,使咽喉反应减弱或消失,从而使得鼻肠管能够顺利进入。胃、小肠等穴位对应相应脏器,刺激耳部穴位有助于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利于鼻肠管在胃肠蠕动下通过幽门。刺激交感穴可兴奋交感神经,从而缓解内脏平滑肌的痉挛,减少置管过程中的阻力,降低黏膜损伤及异位置管的风险。按压神门则可以起到安神镇静、缓解焦虑、止痛的作用,从而减轻置管过程中引发的不适。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通过艾灸熏烤人体穴位以起到保健治病、扶正祛邪的作用。艾灸神阙穴,刺激相关经络,能促进胃肠动力。神阙穴位于脐中,为生命之根蒂,即与十二经脉相连,也和五脏六腑相通,是调治疾病的主要气穴,具有温通元气、运肠胃气机、化寒湿积滞之功。神阙穴与消化器官位置临近,艾灸能激发各经经气,使气血流通而循行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发挥治疗作用[11]。

综上所述,耳穴贴压联合艾灸干预应用于中风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盲插鼻肠管中,可促进胃肠蠕动,对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置管肠管胃肠功能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穴位按压在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效果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