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婉芬, 张小培, 叶日春, 谭妙青, 邱寅龙, 邬志雄, 彭顺旺, 洪妙君, 陈二辉
(广东省中医院 1. 神经重症医学科; 2. 重症医学科, 广东 广州, 510120)
新型冠状病毒人群普遍易感,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影像特征,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全过程中发挥了其独特优势。因此,从中医角度识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中西医护理,对改善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支援武汉雷神山医院时的护理经验,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以期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护理提供参考。
笔者所在武汉雷神山医院C6病区2020年1月—4月共收治99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其中轻症及普通型患者75例,重症20例,危重症4例。患者典型症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少数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入院后,首先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可简单为患者解释此次疫情及其病情,适当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焦虑等情绪。此外,向患者详细介绍病区的环境,以及入院后的常规要求;教导患者正确佩戴及日常污染物的放置、处理方法,嘱其在病房内必须戴口罩;适当限制患者活动区域,谨防对他人或病区环境造成污染;非必要则禁止家属探视,日常生活辅助可由护士协助完成。
生命体征检测: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士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监测患者体温、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等,若患者出现气促,呼吸频率(RR)≥30次/min、呼吸窘迫症状、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等异常状况时,需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关注患者症状:护理的过程中,应了解患者主诉,尤其是合并有其它基础疾病的患者,尤其需要观察其全身的症状。发热护理:加强日常体温监测,对于发热患者,应根据医嘱予以退热处理;使用退热类药物治疗后,应密切检测患者的体温及出汗的情况。用药护理:护士遵医嘱按时、按量给药,注意监测药物服用后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良反应。其它:因隔离要求,对于感染新冠病毒而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应予以更多关注,做好日常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嘱患者保证足够的休息、营养等;此外,对于有潜在并发症风险的患者,应做好预防,积极开展病情观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因此,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呼吸护理尤为重要。首先应保持病房负压通气装置正常运行,定期采用定向通风式空气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其次,对于卧床休息的患者,需做好体位管理,可适当采取半卧位,增加患者肺容积和肺通气;活动不便者,应定期协助患者调整体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氧疗措施减轻喘憋,改善缺氧的状况。氧疗采用从低到高的呼吸支持等级,使用鼻导管、面罩给氧以及经鼻高流量氧疗;氧疗前需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保证氧疗期间的安全,同时氧疗器材实行专人专用原则,谨防交叉感染。痰多粘稠、咳痰困难的患者,可遵医嘱行雾化治疗或叩背排痰,在雾化治疗期间关注有无心慌、气促等反应,如有则停止雾化并报告医师,雾化后嘱患者漱口,以减少口腔中残留药物的刺激;叩背排痰时,护理人员应先做好防护,其后自上而下,均匀用力,边叩边嘱患者尝试咳出痰液。
中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而饮食是化生后天之精,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重要源泉。饮食调养历来为中医调护所重视,《养老奉亲书·饮食调治》中记载:“资气者食, 食者生民之天, 活人之本也”,饮食得进,则气血充盈,身体得以滋养[2]。因此,合理的膳食,有助于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患者病情。
饮食上应定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黄帝内经》记载:“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水谷之气不入,势必影响气血的生成,进而妨碍机体正常功能。参照国家卫健委下发营养膳食指导建议[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患者应保证糖类、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的摄入,每天可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 g,优质蛋白质类食物150~200 g,总脂肪的供能占膳食总能量的25%~30%,同时多食用新鲜蔬菜与水果,蔬菜每天500 g以上,水果200~350 g。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减少肥甘厚味,以养护脾胃。《脾胃论》中提到“脾胃不足,为百病之始”,顾护脾胃是扶正祛邪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全过程[4]。《素问·热论篇》记载:“热病已愈,时有所遗”,此时胃气未复,因此在护理过程,应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不宜食用肥甘厚腻、过于甜滑之类是食物。
疫情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及隔离人员均存在不同程度焦虑、紧张、恐慌、担忧、抑郁等情绪[5-6]。中医重视情志在疾病预防、治疗中的作用。《素问·举痛论》中记载“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百病生于气,不良的情绪会影响人体气机升降。既往研究[7]也提示了疫情期间的不良情绪,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不利于疾病治疗与恢复。心理干预已被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中,明确了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同时,应关注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干预。针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除日常护理操作外,可适当融入部分中医情志疗法。常见的中医情志疗法包括了情志相胜、顺情从欲、移情易性、五音疗法、中医认知和行为疗法等[8]。
情志相胜是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通过一种情志平衡另一种不良情志,进而调理情绪的方法。情志调畅则脏腑维持正常功能,有助于疾病的恢复[9]。因此,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现的一些恐惧情绪,可以晓之以理,借助一些客观资料,鼓励患者理性思考,以帮助克服恐惧心理。顺情从欲,即顺应患者本身意志、情绪,如患者情绪较低落,期望安静环境,则可顺应患者的意愿,营造相对安静的环境,这对患者低落情绪具有一定纠正效果。移情易性法则是通过改变环境和生活方式,以摆脱不良情绪[10]。护理人员可以引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隔离期间通过线上工具与外界沟通,适当娱乐,培养兴趣,进而缓解不良情绪。五音疗法是常用的情志调理方法。《内经》云:“天有五音,人有五脏”,五音疗法是以五行理论为基础的,结合五音、五脏、五志于一体治疗疾病的音乐疗法,“角徵宫商羽”五音,对应着“肝心脾肺肾”五脏及“怒喜思悲恐”五志[11]。临床护理中,可根据患者情绪表现,辨证播放相应的音乐。如患者情绪急躁、易怒时,肝在志为怒,此时可多听角调类的乐曲,包括《春风得意》、《霓裳曲》等;如患者情绪比较焦虑、担忧时,脾在志为思,此时可多听以宫调类的乐曲,包括《空山鸟语》、《高山流水》等[12]。
整体、综合治疗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思想,一方面采用中医药内治,另一方面采取合适中医外治及中医特色护理方式,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价值。条件允许下,临床一线日常护理工作中可适当采纳艾灸、耳穴压豆、穴位贴敷、运动导引等中医适宜技术[13]。
《本草纲目》记载:“艾叶......生温熟热,纯阳也......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者多为“寒湿(温)疫”,其性属阴,病多在肺与脾[14]。艾灸可以通过发挥,温阳散寒,扶正祛邪等作用,针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艾灸取穴包括大椎、肺俞、上脘、中脘、膈俞、足三里、孔最等。耳穴是指分布在耳廓上的腧穴,与人体脏腑和经络密切相关,通过特定的刺激方式,可以调理脏腑,改善身体状况。临床中辨证使用,将耳豆贴敷与相应的穴位,并稍加用力,以酸麻胀重感为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患者,可选用耳穴包括支气管、肺、内分泌、神门、枕、脾、胃、大肠、交感等。穴位贴敷是在穴位上贴敷药物,发挥穴位及药物共同的作用,从而治疗疾病,在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得到广泛的使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穴位贴敷主穴包括肺俞、大椎、天突、膻中、膈俞、定喘等穴[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具备自主下床活动能力后,可选择八段锦、太极拳、导引操等运动方式,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预防疾病加重,改善病情[16]。八段锦源于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具有调理脏腑,强筋状骨,调养正气之功效[17]。太极拳动作轻柔、放松,是一种传统养生健身拳法。老年人坚持太极拳运动,有利于呼吸通畅,提高肺通气功能[18]。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患者,使用此类运动导引时,应注意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剧烈、过量的运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出院后,护士可以口头、宣传小册等形式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包括:①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随访,如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需及时就医;②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③保证全面、充足的营养摄入;④适当有氧运动,如传统运动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帮助肺部功能的恢复;⑤保持心情愉悦,注意管理自己不良情绪,如有必要可及时咨询心理专科医师帮助;⑥做好个人防护,如尽量减少外出,避免人流密集的地方,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并做好居家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其可通过ACE2受体,侵袭宿主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II型细胞。病毒的感染作为始动因素,通过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风暴、氧化应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多个病理过程,引起肺组织损伤[2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病因为感受“疫疠之气”。《黄帝内经》中曾记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明代温病大家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提到,“疫者,感天行之疠气也”、“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说明疫病的传染性是其主要特征表现。病机方面,仝小林院士通过对武汉金银潭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分析,认为本病为“寒湿 (瘟) 疫”[14]。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以湿阻中焦或寒湿袭肺为主[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方案中认为,“湿、毒、闭、虚”为其最核心的证候要素。由此可见,“湿”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中非常关键,湿毒疫厉之邪,或从口鼻,或从肌表,侵袭人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传播迅速,涉及范围广,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上以对症支持及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为主。及时采取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愈和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应在做好全面防护的基础上,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针对性护理,如肺炎常规护理、呼吸道管理、营养管理、心理护理等,同时发挥中医特色护理的优势,在饮食、情志、运动等方面,依据中医理论给予患者指导和干预,并适当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工作方针,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