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香兰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传统教学课堂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变化,作为一名在职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在不断地实践中探索更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初中物理知识,还有利于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效果,增加课堂效率。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物理;激发共鸣;强化实践;辅助理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这一学科中逐渐完善,初中物理是一门严谨而又复杂的学科,大多数的学生对其并不感兴趣,也不愿意深入了解物理,导致物理成绩很不理想。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为纽带,引导学生通过这些熟悉的例子进行学习,去了解物理的内在的美好。通过将生活化的气息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效率,也可以更好地开阔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一、贴近实际,激发学生共鸣
大多数学科的教学情况存在与实际生活脱离的状况,初中物理便是其中一员,这种状况并不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课堂效果,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来改善这种情况。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就是在生活中学习,而其中最为直接的就是教师通过一些生活化的例子来拉近学生与物理这一门学科的距离,将物理从高高在上的神坛拉到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打破学生对物理固化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例如,我在讲授“透镜”这一节内容时,如果我没有任何铺垫直接地向学生讲述透镜的特点,讲述凸、凹透镜的差异,就会导致学生十分被动的接受我所讲授的知识。但如果我以每个人都了解的眼镜为切入点,引出我们的眼睛一旦近视了,便就需要眼镜帮助我们更好的观看世界,而眼镜就是透镜的一种,接着可以通过讲述眼镜为何可以纠正视力,来引出透镜对光的折射。教师在课堂上引用生活化的实例,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增加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强化学生物理实践
在绝大多数学生的心中,物理是十分复杂,同时也是和我们实际生活没有什么关联的一门学科。教师应该借助生活化教学来将学生这一死板印象扭转过来,将物理课本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强化学生的物理实践,带领学生体会物理的乐趣所在。借助生活化教学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物理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对物理理论的再次验证,绝不成为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
例如,我在教授“小孔成像”这一节内容时,我会通过阳光透过树叶之间狭隘的缝隙时,投在地上的都是圆形的光斑这一自然现象引出小孔成像的概念。在講解完有关小孔成像的原理——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后,我会带领学生进行小孔成像的实验操作,通过蜡烛、小孔和玻璃屏这一实验,我们可以在玻璃屏上看到蜡烛火焰倒立的实像,通过移动蜡烛,我们可以得出:物距越近,像越大且亮度越暗;物距越远,像越小且亮度越亮这一实验结论。这种生活化教学不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节课所讲的对象和现象上来,还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物理知识。
三、辅助学生知识理解
物理概念的理解是物理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环,但是物理概念的冗长、复杂并且枯燥无味却又正是每一位学生最为苦恼的地方,因此教师需要实行生活化教学,通过一些生活化的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的意义与含义,掌握相应的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领会物理知识。甚至有时候教师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时,对于某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逐字逐句的引导学生去理解,带领学生进行认真、反复地推敲,保证学生对概念有着十分明确的理解。
例如,我在讲解“杠杆”这一节内容时,学生不仅要掌握杠杆的概念,理解物理公式的意义,还要掌握有关杠杆的一些规律和法则。如果我只是单纯地以一个抽象的模型来进行讲解,就会造成学生理解困难的情形,所以我选择一些生活中常用的一些物品来辅助学生理解杠杆知识。好比如我在讲解省力杠杆的时候就会举一些事例,比如开瓶器,剪刀,钳子等常见的实物,而费力杠杆则有镊子等物品,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就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最好途径。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与实际相结合,可以拉近学生与物理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教师决不能把物理知识讲得枯燥无味,教条死板,这会使学生丧失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要做到将物理课讲得生动有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潜心钻研,不断地探索教学方法。如果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辅助学生理解并探索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具有生活气息的例子推动课堂的发展,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代荣.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思考[J].学周刊,2018(19)
[2] 李强.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