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杨娟,张文光,李晓俞,王巧倩,杨素云
(1.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按照联合国的新标准,一个地区65 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7%,则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据调查显示,至2017 年底,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达17.3%[1],老龄化进程急剧加速。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5 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 亿人,而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数量也会进一步增多[2],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双重需求亟待解决。在此背景下,医养结合成了养老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我国养老事业起步较晚,医养结合模式存在政策支持不足、结构性失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3],养老服务质量是制约医养结合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有赖于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护理专业人才[4]。目前,国内很多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方面,对于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的研究甚少。为解决我国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数量匮乏、培养考核评价标准短缺的问题[5‐7],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半结构访谈和专家函询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核心能力指标体系,为我国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考核及评价等提供依据,规范医养结合服务内容,改善医养结合服务质量。
1.1 量表的初步编制
1.1.1 量表条目池的形成 本研究依据刘明等[8]的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框架的8 个维度,同时参考王章安[9]的中国老年护理核心能力测评量表以及邹文开等[10]对医养结合型专业人才的定义,通过小组讨论、文献分析及半结构访谈,初步形成了包含63 个条目池的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核心能力指标体系。
1.1.2 专家咨询 根据德尔菲专家咨询的原则,本研究最初选择35 名专家,最终有24 名专家完成两轮咨询。专家遴选标准为:①从事老年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或老年护理教育工作;②专科及以上学历;③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④10 年及以上工作经验;⑤学术态度严谨,对本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性,愿意回答专家咨询问卷。专家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专家基本情况(n=24)
1.1.3 专家咨询结果
1.1.3.1 问卷回收率 本研究第1 轮共发放问卷35份,有效回收30 份;第2 轮发放30 份问卷,有效回收24份。两轮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86%和80%,两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
1.1.3.2 专家的权威程度 专家对各个指标的判断依据系数(Ca)和熟悉程度系数(Cs)的算术平均值表示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权威系数(Cr)=(Ca+Cs)/2。本研究第2轮专家咨询结果显示,Ca=0.925,Cs=0.738,Cr=0.832(>0.70)。
1.1.3.3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两轮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见表2。
表2 各级条目的协调系数
咨询问卷回收后,对同时满足变异系数<0.25、均数>3.5 分、满分比>20%的条目予以保留,并根据专家的意见对条目进行修改,最终形成了包含7 个一级指标、16 个二级指标和65 个三级指标的量表。
1.2 量表的预实验 为了进一步确定量表条目的表达是否清晰、准确,是否符合护士的语言习惯,本研究选取了我省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50 名护士进行预实验,对量表中的条目语言进行调试,最终形成了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核心能力指标体系。
1.3 量表的正式调查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对我省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护士进行调查,排除进修、轮转护士及实习护生,研究小组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
1.4 质量控制 本研究对各个环节进行了质量控制。在正式调查前,本研究选取了某三级甲等医院(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试点科室的50 名护士进行预实验,对量表中的条目语言进行调试,根据结果对条目表述进行调节。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及完整,在设置问卷星时增加了指导语,对本次调查目的进行解释说明,尽量保证被调查人员理解调查目的。问卷回收后,由2 人核对并录入数据,将数据不完整的问卷及填写时间少于15 min 的问卷进行删除。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23.0 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项目分析采用临界值法将数据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信度检验应用Cronbach's α 系数、分半信度及重测信度来评价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用内容效度指数来反映量表的内容效度;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来反映量表的结构效度;用Pearson 相关系数来反映量表各维度之间以及各维度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性。
2.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41 份,回收问卷341 份,其中有效问卷327 份,有效率为95.9%。其中40岁及以上人员占29.36%,30~<40岁36.70%,20~<30 岁33.94%;在编护士47.40%,合同护士52.60%;工作年限20年以上占27.22%,10~20年23.25%,6~<10 年24.46%,1~ <6 年25.07%;本科及以上占80.12%;副主任及以上职称14.07%,主管护师30.58%,护士及护师55.35%。
2.2 项目分析 将量表的总分按降序排列,前27%的样本代表高分组(n=88),后27%的样本代表低分组(n=88),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条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全部予以保留。结果见表3。
表3 条目临界比值分析结果
2.3 信度分析 本研究对30 名调查对象进行了第2次调查,结果显示,Cronbach's α 系数为0.972,分半信度为0.842,重测信度为0.894,均P<0.01。
2.4 效度分析
2.4.1 内容效度 根据24 名专家对条目的重要性评分计算内容效度指数,总问卷的内容效度(S‐CVI/Ave)为0.91,问卷条目水平的内容 效度(I‐CVI)为0.75~1.00,均等于或高于推荐值,说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11]。
2.4.2 结构效度 将65 个条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 值为0.921,Bartlett's 球形检验达显著水平(χ2=19 136.492,P<0.01),适合做因子分析。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提取特征根>1.5 的因素,产生7 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63.503%,碎石图见图1,总方差解释见表4,旋转后的成分矩阵见表5。将7 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养老护理能力(A)、专业人文特质(B)、临床护理能力(C)、沟通协调能力(D)、教育指导能力(E)、创造性能力(F)、专业认同及发展能力(G)。随后,将量表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χ2/df)为4.122,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64(<0.08),规范拟合指数(NFI)为0.921,不规范拟合指数(NNFI)为0.910,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31,增值拟合指数(IFI)为0.932,均>0.90。
图1 碎石图
表4 总方差变量 单位:%
表5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续表)
2.4.3 量表各维度得分之间以及各维度得分与总分的相关性 量表各维度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503~0.878,量表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167~0.746。具体见表6。
表6 量表各维度间及其与总量表的相关性(r 值)
3.1 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 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快速来临,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医养结合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传统的老年照护队伍并不能满足老年人在医疗和养老方面的双重需求,因此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邹文开等[10]认为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不仅要有老年照护、保健、护理及康复的专业医学知识技能,还要有一定的老年心理知识,教会老年人如何健康养老,对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更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不同于医疗机构的老年科病房护士[12],也不同于老年专科护士,更不同于传统养老机构的护理员。普通医疗机构的老年科病房护士主要承担的是住院病人的护理工作,护理对象是病情较为危重、需住院治疗的老人。老年专科护士则是具有学术专长、经专门机构认定的专家型临床护士,全国仅有217 名,其能力重点体现在临床管理、护理教育及临床科学研究等高级实践工作方面[13]。王希晨等[14]认为护理员并非注册护士,只是经过培训后承担养老院老人的生活照护,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本研究充分考虑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与传统养老服务的区别,以及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与老年专科护士、护理员的区别,量表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框架的基础上进行构建,具有合理性。
3.2 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的信效度 信度越高,越能准确反映研究对象真实情况;效度越高,说明越能反映期望研究的概念程度[15]。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72,分半信度为0.842,重测信度为0.894。在一般情况下,Cronbach's α系数、重测信度大于0.8,分半信度大于0.7 表明问卷有良好的信度[16]。本研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指标的评价与修改,最终量表总的内容效度为0.91。一般认为,S‐CVI/Ave>0.9 时,表明量表的效度良好[17]。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7 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3.503%(>40%);χ2/df值为4.122,RMSEA的值为0.064,NFI,NNFI,CFI,IFI 均>0.90,提示本量表因子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数均良好,满足拟合优度的条件,说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18]。有研究显示,量表各维度得分与总分的Pearson 直线相关分析r值应高于各维度得分之间的r值[16],本量表各维度得分与量表总分的r值为0.503~0.878,各维度得分之间的r值为0.167~0.746。此外,项目分析结果显示各条目高低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界比均≥3,说明修订后的量表适合对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进行评价[19]。
3.3 构建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的意义 充足稳定的资金支持和足量、专业的人才储备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许多学者已认识到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但目前对于如何培养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什么样的护理专业人才的研究尚少。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在培养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构建的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核心能力指标体系,能对我国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储备,以及我国医疗和养老护理员师资队伍的能力建设提供借鉴。
我国老龄化现象严重,满足老年人的养老及医疗需求,使其“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安享晚年”,对我国民生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意义[20]。本研究经过严格的信效度检验,最终形成包含7 个维度、16 个二级指标及65 个三级条目的指标体系,该量表可以作为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的评价工具。但本研究仅局限于调查山西省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可能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倚[21]。此外,本研究运用网络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即通过问卷星分享问卷链接或二维码让被调查者自行填写,由于缺乏当面解释说明和监督指导,可能存在被调查者理解偏差及填写不认真的情况,从而产生偏倚[18]。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对量表的条目进行更完善的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