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2020-02-04 20:34谢梦
现代盐化工 2020年5期
关键词:提升对策供给侧改革

谢梦

摘 要: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的大学生业就一直存在供给与需求的失衡,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又增加了新的挑战,就业变得更加困难。简述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和供给侧改革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新要求,对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基金项目:2017年度校级人文社科课题“供给侧视域下95后‘慢就业现象研究及对策分析”(51800021932)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就业一直存在供给与需求的失衡。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需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结构优化,并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1]。因此,企业需要引入大量優秀人才,满足企业升级的需要,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保证企业丰富的人力资源。高校作为人力资源市场的主要输出机构,肩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的重要任务。但是高校在实际教学中忽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就业出现困难。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就业困难,企业单位在招聘中找不到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人才供给的有效性。

1 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1.1 大学生自身能力不足,专业知识匮乏

普通高等院校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让大学生在社会工作中比其他人员具有更高的竞争力。大学通过开设专业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或者生活中遇见的问题,都需要自己在大学中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解决。现在的大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普遍存在一个思维误区,认为大学学习的专业知识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没有用处,感受不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学校中不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导致在考试中经常挂科,补考成为常态,因此,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非常弱。大学生走出校门在求职过程中就能深刻感受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当招聘者让学生用他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某个问题进行分析时,学生无法进行专业分析,因为其在校没有对自己的专业课程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导致求职过程中专业能力不足,难以胜任企业的工作,因此,大学生需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

1.2 人际交往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弱

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让自己的工作变得简单、轻松,生活中与他人相处愉快。目前,很多大学生对学校的学生会和社团没有兴趣,更加热衷于电子游戏竞技,不重视人际交往。很多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只局限在自己的宿舍,不积极主动地融入社团与他人进行交往,经常回避与他人主动交往,不熟悉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规则。还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性格的内向和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内心渴望与他人进行交流,但是不知道如何去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不注意言语的表达,导致人际交往困难。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弱,会对未来的工作产生不良影响[2]。

1.3 实践训练环节薄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随着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深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人才,能够立刻在企业展开工作。现在高校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导致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差,无法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大学生缺少实践能力,在短时期内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无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2 供给侧改革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新要求

2.1 提升大学生应对风险的能力

随着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加大,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减少,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也随之降低。大学生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强大的就业能力,拥有良好的就业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和技能,因此,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创新和创业的能力,努力提升就业能力。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要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3]。

2.2 学校要加强对人才需求侧的分析

在供给侧改革的视域下,学校的供给侧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侧,导致人才市场出现了供需矛盾。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注重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但是,高校的人才教育模式没有从市场需求侧来考虑,使得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不符合企业的需要。高校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调节人才市场供需平衡,需要充分考虑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4]。高校可以通过改变目前的教学内容,根据人力资源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人才培养,为人力资源市场增加有效的供给,达到供需平衡。

3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策略

3.1 以学习为主,注重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是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大学生在学校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大学生在学校中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提升自己的就业优势。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提高综合素质。要认真对待大学的每一节课,按照讲师的要求进行系统学习,完成自己的必修课程,选修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课程,对自己的专业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大学生还要多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活跃自己的思维,开阔自己的视野,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对专业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3.2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目标定位

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要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通过职业规划,大学生可以制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并且为之努力,从而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学生要制定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目前所欠缺的能力,制定自己专业课的学习计划,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学习,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大学生要正确地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评估,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和企业发展需求进行分析,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理想,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清晰的定位,这样制作的职业生涯规划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大学生要时刻做好就业准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5]。

3.3 要積极参与社会实践,积累就业经验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对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有清晰的认识,提升自身就业能力,有利于明确就业目标。大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加强社会实践[6]。可以通过参加教授组织的实验课题,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科学实验中去,可以有效地检验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高校中有众多的学生社团,大学生可以积极地参加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学生可以策划社团活动,参加学校志愿者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锻炼管理能力,还能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更好地走向社会,可以利用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兼职工作,感受工作的过程,积累就业经验,为以后的求职就业做好准备。

3.4 高校要强化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求职能力

就业指导也是高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要强化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的求职素养。在大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学校就业指导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学校会通过讲座的形式对其进行就业指导,让其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形成大学生就业素养。大学生在校学习一年,会对自身能力有清晰的认识,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活动对学生进行应聘能力和求职技巧的培养。当大学生处在毕业学期,学校要对其进行详细的就业指导,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通过交流沟通了解问题,缓解学生的压力。学校的老师要指导学生面试的技巧和方法。高校可以邀请企业的招聘管理者到学校给大学生讲解企业招聘的要求、面试和笔试需要注意的事项,对大学生招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7]。

3.5 高校要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

高校培养的人才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校的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定向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可以建立学生的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实训,学习企业的基础工作。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增加工作经验,提升就业能力[8]。

4 结语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能力不足,学校的供给侧与企业的需求侧存在矛盾。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一方面国家需要完善就业机构,加强就业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高校要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优秀的人才,协调供给侧的平衡。同时,大学生也要扎实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最终达到人职匹配。

[参考文献]

[1] 孙保营.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当代经济,2019,23(1):146-151.

[2] 孙月红.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商情,2019,21(18):242,244.

[3] 范莉莉.残疾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某高校听力残疾大学生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6):100-109.

[4] 吴宇梦,丘晓静,徐超.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调查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11(3):9-11.

[5] 曾秀兰.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校政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探索—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探索,2016,14(9):52-56.

[6] 张阳.阶层固化背景下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的供给侧改革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8(9):40-45.

[7] 王卫英.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增强体育院校就业指导课实效性的路径探析[J].青年时代,2018,31(7):209-210.

[8] 朱舒晴.“互联网+”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路径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8,12(2):123-124.

Study on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side reform

Xie Meng

(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Textile and Garment, Changzhou 213164, China)

Abstract: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unbalanced,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focus and hot spot of the whole society. In the context of supply-side reform,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increased new challenges, making it more difficult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obtain employment.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outlin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supply-side reform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n probes into the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vision of supply-side reform.

Key words:supply-side reform; employment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countermeasures

猜你喜欢
提升对策供给侧改革
小学低年级美术色彩画教学实施要点刍谈
大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
体育舞蹈教师再教育对策研究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对策研究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试论如何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