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水火
【内容摘要】体验式教学是基于人本主义提出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式,它强调通过体验激发学生思考而生成,建构知识。体验式教学重在让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育学生健康生活素养有着可行性的作用。结合近在一阶段来的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培育的课题研究实践,笔者从体验式教学的内涵解析入手,就体验式教学实践中,深刻解读教材、创设育人情境、唤醒生活经验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体验式 学生 健康生活素养 培育
亲身经历、实地领会称之为体验,亲身体验到的事物能让人感到真实、实在,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记。体验与合作、探究、对话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教学模式或方式。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学习兴趣为主要特点,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式。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了让学生能理解教学内容,辅助设计了“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拓展空间”“方法与技能”等模块,而且素材选择很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已现在有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联系,很适合于体验式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承担着显性的育人功能,培育健康生活素养是重要学科功能之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命健康生活素养培育来说,重在以健康育人,培育健康之人,基于教材、基于学生,从生命健康的角度,精心设计,以实现生命健康知识与能力、与素养培育并举的以学科育人目标。
一、深度解读教材,挖掘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培育思政点
教材最具权威性的课程资源,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导向性载体。教材具有统一性,而不是唯一。深度解读教材,就初中道德与法治健康生活素养培育的教材文本来说,笔者认为,深度解读就是恰如其分地解读,也就是挖掘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思政点,这是有效用教材培育素养的重要前提,这也是有效教学或精准教学的根本所在。
深入方能浅出,但深入不是要追求高大上,不是要走极端。教师用于课堂教学的教材解读不同于专家们的理论解读,也不是教师任凭以往教学经验的随意性解读。教师的深度解读教材,正好适合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解读出来的思政育人点,对于学生健康生活知识的建构,健康生活能力的培养,健康生活素养的培育,一举多得,一触多用。同时,深度解读出来的思政点,在体验式教学中,可以提起学生经验的参与,生成健康生活的知识与信息,为形成健康生活素养提供了可能。任何脱离学生经验的教学,只是“岸上学游泳”“纸上谈兵”。
如笔者在新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网络生活新空间》这一框题,包括“网络改变世界”与“合理利用网络”教材的知识逻辑是从“网络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即“网络是把双刃剑”推导到“合理利用网络”,“合理利用网络”是知识的逻辑终点,这也是学生健康生活素养之自我管理(利用网络)的知识载体。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情境等方面就以“利用网络”为主题,分别从网络的正反方面、合理利用网络的做法,启发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建构知识,进而正确认识网络,培养网络生活的正确态度,不沉迷于网络,也不回避网络生活,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带来的便利和乐趣,终归回到合理利用网络的健康生活素养上来。有了这样的深度解读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科活动中,教师心中有数,学生的学习也不茫然。
二、创设育人情境,寻找学生健康生活素養培育切入点
体验离不开情境,体验式教学需要情境的预设与生成。健康生活素养培育是在情境之中体验,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静悄悄地受影响,以期达到育人效果入脑入心,或将根深蒂固。当然,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情,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寻找健康生活素养的切入点。作为思政课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情境育人遵循着统一性与多样性,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学科在健康生活素养培育的知识与信息的教学中,设置情境所有的信息,应与学生健康生活有关。换言之,就是育人情境的多样性与针对性、感染性的有机融合。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体验式学习中,来自于预设或即时性创设的情境,其中健康生活素养培育的切入点寻找,正是考验着思政课教师的驾驭教学的能力与智慧。
如笔者在新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走向未来》这一课时,上课时,播放视频《92岁核潜艇之父讲述传奇人生》,然后请学生思考:黄旭华的事迹告诉我们要应以怎样的心境和行动走向未来?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做法。让学生置人榜样人物的传奇人生之中,反思自己现实生活,触碰内心,思考“人生规划”,这是也健康生活素养之自我管理的“人生规划”素养。典型的育人情境,引发学生间接或直接体验,常常具有强烈的震憾性和感染力,触及灵魂,这对健康活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唤醒生活经验,生成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培育共鸣点
思政课教学,是时政育人,充满着正能量,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为初中阶段的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或高效教学,唤醒学生,提起相关生活经验的参与,生成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培育的共鸣点,是学科育人的重要落脚点与归宿。众所周知,知识只有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建构的,才可能成为学生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成为真知识,而不是惰性知识。教学活动中,所讲授的知识只有为基础理解生成的。
比如,课题组核心成员詹小梅老师在讲解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让友谊之树常青》课时,课一开始,她巧妙地创设交友情境,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式与学生对话:(1)初次见面,“我”面无表情说:嘿,××同学我们交个朋友!(2)初次见面,“我”笑嘻嘻说:嘿,×××同学,这部手机送给你,我们交个朋友!詹老师腑下身子,微笑地面对两位同学,直呼姓名。如此温情,哪个孩子不敞开心扉呢?产生交友的情感共鸣,进而投入学习情感与激情!接着,课件显示:(1)“我”可能交上朋友?(2)请帮老师分析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依据平时交友的经验说说自己的看法。接下来,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了,纷纷讲起来各自的交友故事,有的甚至说得相当激动。接下来,她又紧扣本节课的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研究目标——健全人格包括遵守规则、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和谐人际等。以交友为主题,内设暗线:友情建立与呵斥友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培育,有效地运用体验式教学,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生命成长,以学生为中心,唤醒学生,提起学生已有经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在育人情境中感染、启思、迁移,建构学生健康生活知识与能力,形成健康生活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万新.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A]. 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一)[C].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746-748.
[2] 范丛红. 体验式教学在中学政治乐学中的运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29.
[3] 王忠安.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9(52):91-92.
【本论文为2019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新时代初生学生健康生活素养培育研究——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为例》(项目编号:JZ19019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浦县古雷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