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媛
摘要: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学前儿童许多知识和习惯都是从家庭里学习的,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学前教育能够带给学生的帮助只是一部分,无法弥补家庭环境带给学生的影响,所以家庭关系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注意营造合适的家庭关系,引导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认知。本文主要是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家庭的关系来展开论述的,旨在进一步推动学前儿童的成长。
关键词:学前儿童 社会性发展 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对于学前儿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好的家庭关系能够让学前儿童感觉到温馨,他们会对生活充满希望,他们在学习中也会更加快乐。但是如果家庭关系非常复杂,家庭成员关系不好,经常争吵,就会对孩子的性格和社会性发展带来很大的破坏。会让幼儿变得孤僻、自卑,他们通常不愿意与别人进行交流,他们也会变得具备一定的暴力倾向。好的家庭关系会让儿童的社会性增强,他们非常快速地融入社会中,他们的实践能力也超过其他同学。本文主要是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家庭关系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研究综述以及讨论建议三个方面来展开进一步论述。
1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家庭关系的概念界定
所谓社会性发展,它的定义非常广泛,但总的来说就是衡量一个人对社会适应程度、与人交往的能力、能否遵守社会规章、个人心理发展是否健康等指标。幼儿教育词典把社会性定义为幼儿在参与社会活动中情感、性格、认知、行为等的变化。儿童在日常各种学习中,会接收到一系列消息和信号,他们会对这种信息进行一定的消化,从而对他们的社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学前时期的儿童,他们的社会性会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是家庭关系。因为学前儿童接触到最多的人就是家庭成员,他们会学习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会对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所以家庭成员要给学前儿童树立好榜样作用。家庭成员之间要营造和谐氛围,适当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他们养成正确的认知习惯,锻炼他们与人交往等社会性行为,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一个大环境中。在家庭环境中不止包含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还包括家庭的物质条件。不同物质条件的家庭幼儿会有不同的社会性发展方向,这是非常明显的一种现象。相对来说,家庭物质条件较好的幼儿,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往往更快更全面,但往往也更容易走向叛逆等极端。家庭物质条件较差的儿童,他们的社会性发展较为缓慢,融入社会的能力较差,他们也更害怕与人交往。家庭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非常重要,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以身作则给孩子提供正确的导向。
2 研究综述
近年来,许多学者和专家对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都获得了许多不同的发现,这对于更好地解决儿童成长问题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大量研究调查表明,城市的學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会更快,但他们往往会存在多动症、思想不集中、行为较为混乱等现象。而农村的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较为缓慢,他们更加不愿意与人交流,害怕和排斥在公共场合发言。农村的学前儿童更容易出现精神障碍、智力不足、受到虐待等现象。这都是由于他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他们所接触到的家庭关系也不同,生活条件和受到的教育也都有着较大差异。还有学者研究发现,城市的学前儿童其社会性发展与性别并无太大关系。但在农村就会由于性别差异有较大的变化,农村地区学前男性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要远远低于女童。农村地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不会受父母知识水平的影响而波动,但是城市父母的知识水平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从总体来看,城市地区的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要远高于农村地区。这都是受到家庭关系的影响,家庭成员给予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培养了孩子不同的性格和情感。城市地区通常多为独生子女,父母把所有的爱都倾注给他们,对于幼儿成长的关注程度也更高,给予了他们更多的教育和关怀。但农村地区就恰恰相反,通常一个家庭会有多个子女,父母无法顾及每一个孩子,许多教育都是统一进行的,这就会导致幼儿发展较为缓慢。
3 讨论与建议
3.1 讨论
根据不同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家庭关系对于学前儿童的成长有非常大的作用。首先,城市儿童总体社会性发展水平高于农村儿童。家庭当中子女的数量会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通常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更高,因为他们获得了更多父母的关怀与引导。家庭子女较多的幼儿,他们在与人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发展略低于独生子女。父母离异会对幼儿社会性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父母离异家庭的学前儿童往往会更加孤僻,他们的性格中存在一定的暴力倾向,他们也更加需要有效的关怀和引导。父母的文化水平对于学前儿童的成长也有一定的帮助,其中母亲的知识水平,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最为重要。所以家长要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反思和行动,更好地引导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行为。
3.2 建议
首先,家庭成员要认识到自身对于幼儿的影响,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要在日常生活中给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榜样。其次,父母要建立融洽的关系,给儿童建立温馨的成长环境。父母如果发生争执,不要在儿童面前进行,要尽量减少发生争执的次数,处理好父母之间的关系,给儿童提供一个完整健康的家庭。第三,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前儿童普及一些知识,要让他们树立更好的认知和“三观”,营造出自由平等的家庭关系,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要给予幼儿更多的鼓励,让他们的内心足够强大,也引导他们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更多的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第四,母亲要加强与幼儿的互动,要不断提升和丰富自身的涵养,让幼儿受到母亲的影响,学习母亲良好的素养和行为。父母都要有正确的引导,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社会规则,对待生活有开朗乐观的心态,对待别人也能够积极友好,这样幼儿才会更好地成长。
总而言之,家庭成员一定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为幼儿打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关系对于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程度,努力提高自身的涵养和水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学前阶段就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做好铺垫,让他们的性格和心理更加健全,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郅青.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家庭的关系研究[J].才智,2017(2):19.
[2]卢婷.基于家长投入视角浅析家庭与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关系[J].黑龙江科学,2017,8(15):30-31.
◇责任编辑 刘晓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