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术教育一直是基础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一个人是否有高尚的情操,是否有博大的胸怀,是否能乐观面对世界。美育的启蒙教育做好了,对一个人今后的人格发展、性格发展及人的思想格局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美育任重而道远,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上要始终把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引导和培养上。
关键词:儿童;审美教育;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2-012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2.124
美术教育改革要求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强化在生活中寻找美,在作品中欣赏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并能将这些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内化于心,运用在自己的美术创作活动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与创作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用新的理念、新的策略、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手段,来上美术课。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美术教学内容,通过循序渐进的欣赏,平实语言的评述来拉近美术教育与学生的生活,从贴近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的角度作为切入,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基础,让充满生活气息的审美教育贯穿在整个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新形势下的美术教学中,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加强美术作品及美术知识的欣赏课的学习,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分隔开,而应在课堂上通过美术作品或生活现象,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美,从而寻找创作的方法,引出美术的技能技法学习,使学生能够做到知美并知其所以美,能够运用自己的所学,灵活运用材料表现美、创造美,这才是我们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一、激发兴趣,事半功倍
兴趣,是学习与成长的动力和源泉。一堂好的美术教育课同样需要有一个激发学生好奇心的良好开端。在上课伊始,通过美术教师一系列的教学方式,视频、游戏、示范、谜语等,来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强烈好奇心,让学生怀着“十万个为什么”的心理去探究学习,这同样也是一节美术课成功的关键因素。课堂上,教师有趣的语言引导,面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有趣的技法,以及课堂生成的“意外”惊喜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
所以,教师的循循诱导,层层推进的问题预设,使学生不断在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推进,这也是一节课成功的良好开端。如《顽皮的猴子》一课,这是一节中国画的绘画练习课,难点就在于中国画的特色是落墨不可更改,而猴子生动的动态和表情,是学生表现的难点。学生往往害怕画错,或不是自己设想的效果,而不敢下笔。这时在课堂上,我先给学生示范画了一只猴子,在画的时候, 我先给学生介绍我要画一只在树上荡秋千的猴子,画着画着,我“一不小心”把猴子的两只手画得离得很近,这时,我问学生,这可怎么办,谁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好多不同的办法。教师借机告诉学生,在绘画之前先做到心中有数,即使画的过程中出现“意外”,我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画面完善。教师讲得生动形象,学生才能听得入神,迅速进入课堂创作状态。
课堂现场示范的感染力很强,使学生对中国画的落墨不可更改,根据墨迹即兴发挥这一特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课堂上的學习气氛一下子激发了出来。有学生想画画的急切的表情溢于言表;有的学生特意把猴子画得很胖,周围又加了几只桃子,表现了一只贪吃的猴子;有的学生把猴子的腿画得很健壮,索性就加了几条水波纹,表现了一只游泳的猴子。学生再也不会畏首畏尾的不敢画了,反而觉得中国画很有意思,能够让他们尽情发挥,还能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落墨不可更改,上课前,本来还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还使学生谨小慎微不敢随意下笔,但学生在看了教师的“出错”示范后,立马打消了自己的顾虑,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激情。
二、培养想象力,生活启美
生活就像一位教师,总能在无形的点点滴滴中传递给我们许多的信息,生命的顽强力量, 大自然的雄伟壮丽,人类文明发展中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都蕴含着无穷的魅力,在带给我们震撼的同时,又带给我们视觉上美的享受。人类的文明都是从不断地生产劳动中获取的,这不仅仅是获得了物质上的满足,还从中获得文化的进步、情感的愉悦、美的享受。
随着历史的进程,人们的生活在不停地进步、提高,现代科学与技术也在不断地提升,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活物品不仅要有实用价值,还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同时还要兼具美学价值,所以在物质条件满足后,还要提高精神层面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想创作出美的作品,首先要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在美术课堂上,我们就是要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带好学具等,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就要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开始,一片树叶、一棵树、一座房屋、一架桥等,引导学生观察局部的线条、图案、色彩等,进一步引导学生联想,这些线条和图案还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进而引导学生在学习内容方面联想,一座房屋还可以用什么线条和图案装饰,一架桥还可以变换哪种造型,一幅作品的画面构图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组织构图,学生已经有了生活观察的积累,在创作作品时,就可以从自己的观察积累中选取合适的素材,进行画面的组织安排,再多种形式地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组织画面,提升画面的表现力,更好地创作作品。所以,想象力的培养,是使学生先从生活中去观察、体验,再通过自己的发现不断地学习,丰富了自己的思维,从而来创造性地表现生活,表现美。
三、教育魅力,以德启美
现在,我国的教育是倡导全面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美育不仅只是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最重要的是它还能帮助学生提高思维感情、性格品质、品德情操、文化修养等。美术作品表现运动的场景,鼓励学生热爱运动;表现劳动的场面,鼓励学生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在创作作品的同时,一遍遍地修改,重来,这样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又使作品不断升华;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使学生受到美的、积极的正能量的提升。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授课过程中的语言,语言美了,学生听了自然能够印象深刻,而富于哲理、充实而含蓄的语言,总能给人以启迪性,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形象生动、锦上添花的作用。在美术课堂上,我们经常会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这些优秀作品的感染力不仅仅在作品本身的表现力,更在于教师通过运用恰当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欣赏美,感悟美,使学生内化于心,再通过自己的欣赏表达出来。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想使学生通过学习内容受到强烈的感染力,首先,上课前,教师必须先对所教内容中做一番深刻体验,设想自己是学生会怎样,遇到教学难点又会怎样,在自己的体验中要做好多种课堂预设和假想。所以,要上一节好的美术课,教师先要对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材的把握,教具的使用,教学示范的灵活运用等了然于心,课前要充分备课,利用自己准确的语言描述、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引导学生与教师授课内容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现在,我们进行的美术教育教学,并不是要把学生都培养成画家、创作家等,而是致力于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审美心理构造的形成和创造个性艺术展现的教育教学环境,从小开始,使学生基于生活实践,通过不断学习,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的教育目的,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文化素养,提升创造性思维,陶冶其情操,并将自己的美术修养运用于生活实践,这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华.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实施与思考[J].吉林教育,2016(29).
[2]朱志刚.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浅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4(11).
[责任编辑 谷会巧]
作者简介:耿静(1979.2— ),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小二,研究方向: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