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明月
摘要: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易地扶贫搬迁可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以及生态环境。但是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都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发展过程中,需要提出针对性的发展路径,更好地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一步實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问题;因对措施;经济发展
新时期党和国家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措施就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可以改善民生问题,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可以改善搬迁群众的生活条件,拓展群众致富通道,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但是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形式不容乐观,需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出易地扶贫搬迁的作用,保障我国的扶贫成效。
一、易地扶贫搬迁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充分
我国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很多地区都是同时进行侦察、设计、施工工作,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全部侦察地理位置、地形以及地貌等因素,设计出详细的施工图纸和工作流程,完善施工建设工作。但是因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时间比较紧促,无法落实正常工作模式,需要利用“三边”模式,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任务。但是这样也埋下了工作隐患,因为工作任务非常紧迫,无法充分完成前期准备工作,需要处理集中安置点的问题。
利用“三边”施工模式,还没有设计集中安置点的住房和公共设施等图纸,就要进行开工建设,前期计划缺乏准确性,施工方过于重视自身利益,可能会虚报需要的物资,恶意夸大工程量,这样严重浪费了国家资源。
(二)后续发展产业缺乏支撑力
一些安置点的选址没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易地扶贫搬迁未来发展空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规划点没有考虑到搬迁对象的实际情况,导致易地扶贫搬迁缺乏就业支撑点,无法维持发展脱贫效果。布置点后期出现长期返贫的问题。因为搬迁空间的限制,无法实现就地就业,很多搬迁对象希望搬迁之后可以实现就地就业,但是很多搬迁人口缺乏就业机会。此外因为搬迁具有地域性特点,各个地区的易地扶贫搬迁缺乏统一标准,增加了扶持产业的开发困难。迁入地产业基础不够牢固,影响到搬迁对象的生存状态,降低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成效性。
(三)配套设置不够完善
我国不断加大力度支持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但是仍旧无法帮助搬迁人口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一些搬迁安置点只是解决了搬迁对象的住房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后续的生存发展问题。缺乏当地产业培育项目,也没有充分的就业培训资源。易地搬迁安置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缺乏公共服务设置,无法保证易地扶贫搬迁的效果。
当前搬迁安置住房只是满足搬迁人口的居住面积,缺乏储物房的面积,给搬迁人口的生产就业带来很多困难。此外很多农户从事种田和养殖产业,尤其养殖户搬迁之后,缺乏牲畜栏圈,阻断了他们的生活来源。最后,一些安置点周边缺乏耕地和林地,限制了搬迁人口的就业发展。
二、易地扶贫搬迁的应对路径
(一)做好前期规划工作
科学规划易地扶贫搬迁的项目,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的效果。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质量关系到我国扶贫工作的成功。虽然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比较紧迫,但是建设好搬迁项目,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扶贫效果。首先需要做好前期规划工作,勘察安置点的住房建设条件。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引导施工行业辅助政府开发项目,完善勘察设计工作,合理利用资源。其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精细规划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县级政府需要全面记录贫困人口的信息,根据调查走访工作,确定易地扶贫搬迁的人口数目。加强人文因素调研,选择良好的居住环境。最后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科学控制项目工程的进度,根据我国扶贫任务要求调整安置方式。
(二)重视搬迁人口的就业问题
首先在农村合作社中融入搬迁人口,因为搬迁人口缺乏风险抵御能力,完善搬迁人口风险防范机制,利用农村合作社的作用实现产业保险和政企合作,保障搬迁人口的生存问题。搬迁人口缺乏经济实力,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合作社的资金,为加入合作社的搬迁人口提供一定的补助,鼓励更多的搬迁人口加入合作社。完善搬迁人口的农业保险和产业保险,提高他们的利益保障。由政府和企业承担加入合作社的搬迁人口的一部分风险,分散搬迁人口的风险。其次需要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培训搬迁人口的就业技能。针对缺乏农田用地的情况,利用技能培训工作,可以提高搬迁人口的生存技能。当地政府需要增加有关就业培训的政策,加大力度宣传相关扶贫政策,村干部需要做好搬迁人口的意向工作,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技能培训活动当中。建立专业的培训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培训内容,结合培训内容与企业生产性质,实现企业一对一培训,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搬迁人口可以提供有限就业的优惠。如果搬迁人口存在疾病和某种生理缺陷,可以对他们进行简单的技能培训,使其日后从事简单的生产劳动,政府负责兜底保障这部分人口的生活。
(三)完善配套设施
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的效果,不仅要为搬迁人口提供日常住房需求,还要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首先完善安置点的生活基础设施。完善安置点的教育服务和医疗服务等,在安置点设置中小学校,可以适当的帮扶优秀贫困学生,从根源上解决教育贫困的问题。安置点需要建设医疗卫生室,利用定点优惠补助的方式,保证贫困人口顺利就医。此外需要加强安置点的文化建设,优化安置点的文化环境。其次需要转变搬迁人口的观念,利用社区宣传活动和交流活动等,在安置点设置文化宣传栏,负责宣传正能量的生活观念,提高搬迁人口的生活信心,使搬迁人口可以更加热情的接受各种新事物。
(四)探索易地扶贫搬迁新机制
利用乡镇企业管理运营的扶贫项目,获得的收益可以向搬迁群众提供补贴,保证搬迁人口的日常收益。将搬迁后的旧房和宅基地以及耕地等归于集体所有,获得搬迁人口的同意,由现有平台公司统一经营,可以用于旅游开发,也可以用于开发特色农业项目,获得的收益分发给搬迁群众,此外政府财政部门需要设置核算资金的收入情况,利用一部分资金用于投资理财,利用委托管理方式,和扶贫公司签订投资协议,由公司实现投资,定期返还搬迁群众投资收益。
各级政府需要根据易地扶贫搬迁的实际情况,调整财政支出,使易地扶贫搬迁资金来源渠道不断拓宽,尽量向贫困乡和贫困村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提升资金扶贫力度。鼓励各个机构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支持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为搬迁对象提供小额信贷服务,设置风险补偿基金,加强建设搬迁地区的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使安置点的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优化。不仅需要合理利用政府的扶贫资金,还要鼓励私营企业和社会团体组织开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提高贫困户的自身发展能力,保障搬迁人口的收入水平。追究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避免出现虚报冒领等问题,加强监督和审计易地扶贫搬迁的财政项目,加大力度出发贪污挪用等违法行为。
(五)加强干部培养
如果基层出现矛盾,就会影响到易地扶贫搬迁落实情况,不同贫困户和贫富干部之间存在各种矛盾,无法顺利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扶贫干部负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扶贫干部的工作能力关系到易地扶贫搬迁的效果。因此需要加强建设扶贫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水平,加强宣传和教育搬迁对象,帮助他们充分了解易地扶贫搬迁的实施流程和资格审查以及待遇等方面,扶贫干部需要做到公正廉明,提高工作责任心,通过扶贫干部的工作,盡量减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基层矛盾,提高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效果。
三、结语
我国扶贫工作的有力措施就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可以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工作,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但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比较复杂,并不是简单的搬迁贫困户,还要帮助搬迁人口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当前我国易地扶贫搬迁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保证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效果,提高搬迁人口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双.易地扶贫搬迁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析——以X乡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12).
[2]余海芳,陈明海,宋连久.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经验总结与问题分析——基于察隅县目本村案例[J].高原农业,2018(06).
[3]张建.运动型治理视野下易地扶贫搬迁问题研究——基于西部地区X市的调研[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
[4]高鹤.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支付服务建设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山西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9).
[5]张文博.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地方改写及其实践逻辑限度——以Z省A地州某石漠化地区整体搬迁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
[6]孙权.基于产业模式下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实践与思考——以古浪县“下山入川”黄花滩生态移民项目为例[J].甘肃金融,2018(09).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湘西自治州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