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峰,杨艳华,贾 磊
(福建江夏学院 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围绕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设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地方本科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1]。应用型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行业发展需要、学生发展需求,在专业教学质量国标的指导下,细化人才培养标准,使人才培养标准层层分解到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要求[2]。“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是国际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现的核心价值[3]。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明白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样的能力,并围绕着学生为第一受益者来展开相应的教学措施,然后持续改进。福建江夏学院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创新创业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4]。课程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渠道之一[5]。因此,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Engineer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EMIS)是一门为适应计算机技术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而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已成为本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从管理科学的角度,培养学生在其他专业课程基础上,掌握将计算机技术用于处理信息的工作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基础。学生在工作中参与本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工作,承担甲方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师的角色,与开发单位(乙方)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师、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进行通畅沟通,以保证信息系统符合企业的实际管理需求及服务于管理决策。
如何在本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学习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到工作岗位所需具备的信息化素质和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既是本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本教学改革的难点。因此,本课题组通过教学实践探索,结合与相关企业、高校的交流访问等,深入分析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典型问题,提出课程的教学优化建议,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福建江夏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改革模式和发展路径[6]。福建江夏学院工程学院工业工程是校级应用型学科的建设项目。作为应用型学科的团队建设成员,积极行动,加强与企业合作,推进校企双赢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本教学团队有多名教师是双师双能型教师,除了完成学校的教学科研任务之外,还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咨询、开发和建设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企事业单位在实施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仅是将线下的工作模式搬到线上来完成或者运作,而且希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旧的运行模式基础上,结合新上线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一套新的管理模式。即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一系列流程需要运用工业工程的专业方法,进行重新排程和流程重组。企业流程重组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所在,也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和难点,需要更为深刻地去研究和探讨。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是多方参与实施的结果。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施工单位的工程师,还需要建设单位的人员配合,有的项目还需要监理单位人员的过程和结果的管控。工业工程师往往是以项目建设单位的身份出现。因此,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就显得非常之重要。
通过了解2014—2015级工业工程学生学习EMIS课程情况,发现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传统应用型人才培养受制于狭义“专业观”,忽视相近学科之间的有效渗透和交叉,导致学生专业技能缺乏多元融通、实践能力与实际相脱离[7]。本课程又正好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够运用工业工程的专业知识,去改进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二是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在案例引入应用方面,学习起来较为费力。课程案例多数是针对单一知识点进行讲解,未有贯穿全课程的案例,学生学习连续性低,较为被动。并且由于在校的学生对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情况不甚了解,对案例导入部分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来学习,降低了学习效率。
三是由于课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一部分依赖于实践。因此,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习和实践的锻炼,而课内实验只有6个学时。如何利用34个学时的理论授课和6个学时的课内实验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问题的关注点。
四是由于学生缺乏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的相关知识,欠缺信息技术动手能力的锻炼,是学习本课程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适应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运用,在本专业现实情况下,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是本教学团队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为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加自如地面对毕业论文和将来的工作,进行相关教学设计与实践。同时,笔者所在的福建江夏学院工程学院具备充足的实施条件,保障本项目的实施[8]。另外,积极与行业对接,先后与福建东龙针纺有限公司、福建晶安光电有限公司、福州联泓交通器材有限公司、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世纪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等公司,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校企双方通过建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集聚产学的人才、资源和信息优势,共同培育福建省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实施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完善的条件。
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从教育教学团队建设、启发式教学、合作式教学、信息化平台教学等方面,使得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又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培养技能。
通过组建多学科的教师团队,对学生的课程进行辅导,达到本课程多学科知识融合的目的。如在企业流程重组讲授中,需要运用基础工业工程、运作管理的知识进行流程改造。又如,在课内实验课中,不仅需要运用本课程的知识,还需要运用项目管理知识,项目组组长需要管控项目进度、组织项目团队、保证项目质量、降低项目风险,项目组组员同样需要推动项目进展,最终保证实验顺利、有效开展。并且,授课教师还需要与辅导员教师多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侧面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思想动态,调整教学的授课方式和教学进度,以保证教学效果。
精心挑选适合工业工程专业特点的全课程案例,并采用启发式教学[9]用于全课程的教学。在教学推进的过程中,以现代管理思想的理解与实现为主线,课程教师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集体讨论及点评等方式,学生将自己置身于问题解决者的角度,教师通过沟通、探讨的指导方式,将教材中的概念、知识点以案例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调查、分析、设计、实施的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将相应课内外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由于本课程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方法、掌握隐性知识,因此用好课内实验,将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融为一体,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尤其是课内实验较少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够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式教学,以项目驱动法,将课内实验的任务内容提前到课程的系统规划章节之前,让学生明确学习本门课程除了期末考试,还有非常重要的实验内容。授课教师将原本以纸质问答的课后作业,改成课内实验的先导作业。在课内实验开展之前,学生就需要根据课程授课的进度,完成项目的规划、分析、设计等工作。在合作式教学中,师生双方是项目的共同设计者。在课程推进过程中,以开展实验内容为契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实现共同探讨和成长[10]。这样的安排,可避免考前突击应付考试的现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尤其是在合作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开展课内实验的项目主要有: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教务管理信息系统、酒店管理信息系统、书店管理信息系统等,需要收集和了解实际生产环节中的知识。在岗位情景[11]的推动下,使得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实验状态,掌握实验所需的相关技能。
“以学生为中心”需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程教学从“知识传递”转变为“能力培养”。根据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编排上注重个体特点,根据学生就业情况,着重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当前企业开发信息系统,就划分为平台开发人员专注于快速开发平台的研发;应用开发人员专注于业务,基于快速开发平台迅速搭建管理信息系统,降低系统故障率,提升开发效率。因为简道云无需编写代码或低代码,即可快速、灵活地构建适合企业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满足企业个性化的管理需求;产品受众范围广,且有很多大型企业运用简道云平台搭建自己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另外简道云可提供许多成功相关解决方案供学习,比如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等;有免费版可供教学使用。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培养需求,本课程采用简道云来完成课内实验中系统实施部分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适应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正因为简道云丰富的资源,在学生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后,将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以项目团队为主的自主学习信息化平台的应用。为了充分调动团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荐为项目组长,通过组长的带动,组内成员取长补短搭建各类管理信息系统,来达到学生素质提高和学习能力提升的效果。在此环节,教师起到监督和管控的作用,避免项目团队出现大的偏差。
另外,以往课内实验是放在课程的最后3次课进行。本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在2016级和2017级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将课内实验整体往前调整1次课,设置课内实验的项目成果展示环节,以成就感来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度[12-13]。项目组需要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展示本小组完成的案例分析及信息化系统。在展示环节中,授课教师注重学生口头发表、作品发表和实验报告,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福建江夏学院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模式见图1。
图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
本课程归属工程学院精益创新课程组,以学院课程组建设为依托,积极与相关课程教师交流,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以工业工程应用型学科建设为依托,完成EMIS教育教学改革方案,推动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课程反思、专业的期末试卷和毕业论文的分析,表明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是通过组建与课程相关专业教师的项目团队,融合相关专业课程知识,应用于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工业工程专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及设备,使学习更有针对性。
二是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合作式教学,模糊理论教学与课内实验的界面,将理论教学与课内实验融为一体;采用信息化平台教学,降低搭建管理信息系统的难度,重点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应用的能力,锻炼学生团队协作及口头表达能力,为学生夯实工作基础。
三是在2017级工业工程专业的期末考试中,及格率明显提升。期末答卷中难度较高的综合分析题,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题目的解答。2016级工业工程的毕业论文选题是《A公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C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通过对管理业务调查、收集,将专业所学知识运用到毕业论文中,进一步提升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
综上,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使学生理解信息系统开发的步骤和方法,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发现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解决企事业单位现实问题,提升职业素养,为日后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基础。本教育教学改革更重要是在于学生毕业后,通过运用掌握的能力,不断汲取新知识来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得到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