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燕
(梧州学院 化学工程与资源再利用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学分制是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量以及管理学科课程类别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目前,梧州学院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并且在不断探索完善其管理机制[1],倡导政校企协同培养“新工科”专业人才,推动基于工程的多行业企业协同育人,以创新与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新模式探索。为林产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探讨如何通过优化集中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增强实践育人实效,是林产化工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为实现林产化工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业适应性强、一专多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教育部提出“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要求,探讨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法,增强实践育人效能,提高林产化工相关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落实实践教学要求,建立健全更利于实现复合型工科人才培养的林产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管理体系及评价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处理,教材的优选及开发,教学方式、方法、手段方面,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和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践教学评价制度的制定方面,根据新升本科院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教、重在建设”的内涵建设精神,全面分析“实践育人”的教育本质回归以及时代要求,探索出林产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增强实践教学成效为原则,遵照“全员实践育人”“全过程实践育人”的思路,实现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中,内容体系是核心。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合理配置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大学生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等)并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学分制下,在林产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实训)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另外还包括公选课、大类公共课课程的实践实训。集中实习是集中在某一个完整的时间段,专项完成实习任务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实践能力的主要环节,由不同的专项实习课程构成。实习是学生接受专业实践劳动教育、培养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梧州学院林产化工专业自2009年首届招生以来,多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学分占比,特别是专业集中实践教学比例,保证专业实践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30%的理工科实践教学比例的要求。
表1 梧州学院林产化工专业历届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学分对照
表1体现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及在总学分占比的变化由专业建设的初期到现在,增长了超过10百分点。2018年开始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接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战略的全面铺开。
综合分析及优化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的构成要素,制定详细的实习教学指导方案,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监控,科学合理的评价实习成绩,增强实践能力培养成效。
林产化工相关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的构成要素,包括专业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创新创业训练、毕业设计,这是一个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愿、专业认知、专业素质、专业技能、专业应用研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完整的实践教学链[2]。从分析影响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每一个实习要素入手,包括实习目的、意义、实习内容、实习目标、实习的主体、管理、实习场地的资源条件及保障、评价等进行优化,保障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的有效组织,全面策划实习任务。
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实习任务,去合理设计包括实习内容的优选,实习目标、目的意义的细化,重点、难点的解决。时间安排、分班分组、纪律、考核、交通、指导教师课酬等,都要与实习基地主管以及校外指导教师协商、沟通,与学生交待、与学校、学院协调,写成方案。
集中实习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就是包括强化实习过程的前、中、后期的管理和监控。加强专业集中实践实习管理,向管理要实效,分班是为了利于管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习过程的管理,包括实习前的动员、要求,现场与校外指导教师协商、沟通,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参观、体验、实操的表现、任务完成情况记录等的督促监管,安全、纪律安全维护,实习后的及时考核、总结点评等。
梧州学院林产化工相关专业从专业发展角度,从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度,从实践能力培养的深度和广度出发,致力于卓有成效的实践教学改革。
梧州学院林产化工专业、茶学专业,都是为了适应梧州市的林业经济发展而设置的,林产化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业适应性强、一专多能的林产化工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并集中实践。梧州学院为适应梧州市的六堡茶产业经济发展而设置的茶学专业,在茶叶种植、加工、功效及贸易、茶文化等方面进行课程设置。其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着重在茶科技、茶经贸及茶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素质、能力的综合培养,其实践教学方案要求学生通过到梧州学院与梧州市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专业集中实习,加深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及对专业技能从认知到熟悉、熟练、深化而提升。
梧州学院林产化工专业自2009年招生以来,由原来2009级的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只有22学分,占总学分的12.87%,期间经过多次修改,大幅增加了实践教学学分,包括创新创业教育,2018级增加到目前的53学分,占总学分的31%。其中,专业实习为25分,详见表2。
表2 2018级林产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专业实习课程、教学内容及目标
2017级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修完169总学分,实践教学为56学分。除去大类公共实践学分,19学分的专业集中实习占专业实践教学(51学分)的37.7%,2019级茶学专业163总学分,其中,实践教学56学分,主要是重要的实习课程,以及创新创业课程,共增加6个学分,除去大类公共实践学分,22学分的专业集中实习占专业实践教学(56学分)的39.3%。茶学专业集中实习教学改革见表3。
表3 2019级茶学专业实践教学专业实习课程、教学内容及目标
从林产化工、茶学2个专业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实践教学的内容的课程设置,增加了集中实习学分,增加了创新创业教育,茶学专业的茶叶营销实习增加了1个学分,是基于茶叶营销对学生了解业界需求、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的作用而优化。
根据实践能力培养要求的3个层次,即基础实践层、专业实践层、综合和创新实践3层[3],模块化设置专业实习课程群,系统设计和落实每门实习课程的实习大纲。实习大纲是实习教师根据实习任务、实习条件制定的实习教学组织和管理的计划。按照实习内容及目标特点将各实习课程模块化。根据每一个实习项目能力培养的特点,循序渐进安排每一时段的实习活动。比如,林产化工专业的集中实习环节分为化工基本技能(化工原理及设计实习、金工实习)、林产化工专业基本技能和方法(林产化学工艺学、化工生产或仿真生产,结合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应用技能(毕业实习)、专业科研(毕业设计)4个模块,便于模块化管理。以茶学专业为例,茶文化综合实习、茶学综合实习、茶叶加工、茶叶营销等专业实习安排,毕业论文(设计)、学年论文(课程设计)实习几个模块。毕业实习安排在后面的学期。每门实践教学都有相应的教学大纲,体现了实现茶学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能力全面要求的专业主干课程的实习实训的目标、教学内容与手段、形式与方法结合,体现理论课程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体现实践技能培养的循序渐进,体现了实践教学安排的科学合理。
对实习各模块进行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实习动员,明确实习要求、实习过程中的监控,实习结束后的总结以及成绩评定。
首先,传达实习计划、教学大纲,向学生提出实习的目标、内容、素质及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强调实习纪律及安全,让学生在实习承诺书上签名,鼓励学生珍惜实习机会,增强培养专业能力的自觉性;其次,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实习计划。根据实习目的、意义、实习内容、细化实习目标,写出学生自己的实习计划,作为成绩评定的内容。再次,分组管理。将实习分组,落实人数、小组长负责制,正副组长负责考勤、实习过程的督促管理、小组实习成绩的组长评定。
根据梧州学院对学生成长过程形成性评建的要求,加强每一门实习课程教学过程的管理。校外实习教学,以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为学生创设实际或模拟专业工作的实际环境。林产化工相关专业与梧州市的化工企业、茶企业建立了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开放的实习场所,在参观、观察、体验、实操的实习过程中,实习专注专心的程度影响实习成效,实习带队教师有责任提醒、引导、纠正、督促学生。通过小组评价,强调纪律,通过交实习报告或实习体会,登记平时学习成绩,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实习过程。实习带队教师要做好与校外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协商、对接。
实习评价、考核,要真实、全面体现对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的综合表现。学习的目的态度是否端正,意义是否明确,内容是否熟知、掌握,实习就是在真实或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学习做事,目标是否达成。每项实习任务结束,都要归纳总结巩固在实习中的感想和体会,在总结中深化教学目标,增强实习效能,要对学生提出及时写实习报告或实习体会的要求,限时上交,作为个人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要体现学生的实习过程表现,结合讨论、口试、竞赛等形式考核,结合在实习小组内的表现评定。小组长记录、评定组员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要及时布置、收缴、评定表。综合小组评定、校外指导教师的评定表,科学、合理考核学生。
实践教学的激励可以通过完善激励机制进行,体现各类实习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设立“优秀实习生”、“优秀毕业论文”实习专项奖激励学生,设立“大创项目奖”、“互联网+林化产品(茶叶)营销大赛奖”等,鼓励学生申报和完成科研项目;因为实践教学的长期性,实践教学基地需要维护,联络感情,需要专人负责沟通协调实习遇到的专业、非专业问题,需要组织者有针对性地解决,对于在实践教学中,努力维护实践教学基地运营,对密切与企业联系的、有经验的、成效突出的指导教师应给予奖励,广西大学、东北大学、长江大学等出台政策,重点奖励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主讲教师和实践教学环节(含实验、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的指导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4],如梧州学院对获优秀毕业论文指导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除了实习基地的实习平台,切合现代教学手段和形式,利用仿真实验室、现代通讯等学习平台,创新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实践、创新能力。2020年,因为疫情,学生不能回校集中实习,茶叶营销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为利用钉钉、QQ视频会议、网络平台,邀请校外指导教师,针对适应新时代的茶叶营销方式和策略、方法和途径等实际问题,通过讲座讨论、答疑、指导,疫情缓解后,组织学生分组录制带货视频,进行网络销售,实习结束。通过晒茶叶营销实战帐单,小组评定,结合个人营销策划方案及实习体会,考核学生。需求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新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增强了学生对切合实际的实践教学活动的主导性,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工程科研更能反映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教育平台的搭建,如,依托梧州学院与梧州市其他2个单位合作成功申报的“广西六堡茶种质创新与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出台政策,结合毕业设计,鼓励学生参与六堡茶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促进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
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体现在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提高方面。体现在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及态度。经过近年的实践教学改革,学生在实习准备及实习过程的表现都有很大程度的改观,实习体会也写得比较深刻。解决专业问题研究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了,参与各级各类“大创”、“挑战杯”等项目研究的学生增加了,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2018—2019年,项目组成员指导的林化、茶学专业学生获省部级及国家级各种大学生竞赛二、三等奖的达到11人,是历届这个级别获奖人数最多的,占整个机化学院的25%;学生活跃参加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赛,一批学生获校级、区级乃至国家级的“大创”立项,茶学专业的茶叶营销实习的网络教学及营销方式改革在梧州学院网页报道,“无我茶会”茶文化实习活动在西江都市报报道。
要增强实践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性,还要积极探讨很多问题。纵观多年的林产化工实践教学改革实践,反思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还是不尽人意,主要是地方本科院校整体对全员实践育人的理解不深,虽然经过调整后在学分管理上能实现向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倾斜,在师资、经费、交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但实践教学整体的硬件和软件还缺乏相应的支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落实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包括对实践教学目标、内容、条件、保障及评价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如能引入综合实践教学管理信息监控管理系统[5],通过设置学生、普通教师、专业导师、企业导师、院系领导、职能处室管理员、二级学院管理员、学校领导、实践教学管理中心、教务处、校企办、学工处等角色,便捷有效地组织、管理、监控整个实践教学体系运行,实现从招生到毕业、追踪与反馈等全方位、全过程实践育人效应的监控[6]。在深化政、校、企的合作,增强产、学、研、用效应方面,如何引导教师、学生积极参与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在产学研用管理制度完善和激励措施研究方面,对实践教学基地长效管理机制,对企业指导教师指导的的规范性、创新性、系统性、针对性方面的管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对新型实习平台与资源的开发运用,以及毕业论文及设计的指导的规范性、应用性、创新性研究方面,对开放、分散的毕业实习的指导、监督和管理,都需要加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