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讲究的是说服力,比喻论证与对比论证是最能产生说服力的论证技巧。从考场抢分的目的看,理应多用、必用。
一、比喻论证以形象见长,复杂问题一打比方迎刃而解
在议论文中,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运用喻证法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喻证的喻体是为了阐发观点,力求神似,以义取形。一定要对自己所要论证的对象和用来设喻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细致入微的体味与揣摩。比如上海高考满分作文《静思己过,“善”论他人》这样论述:美玉无瑕,那是对美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这世上根本就不存在完美的璧玉,当然也就没有完美的人了。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金有杂质,玉有瑕疵,即使是和氏璧,也不可能纯白无瑕;每个人也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足,即便是圣人。但瑕不掩瑜,只要你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发现美的眼光去评价,这个世界还是美不胜收的……本段中,考生以玉喻人,可以说是抓住了二者高度的相似点——都不是完美的,所以这样的比喻论述肯定能非常精准地命中作文题“如何看待评价他人”。
2.以小见大,就近取譬。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为设喻的喻体。喻体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喻证的目的。如《劝学》就用了大量生活化的比喻来论证论点。荀子把抽象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比如,冰与水的关系,木与绳的关系,远行要坐车马,渡河要坐船,千里马与驽马,蚯蚓与螃蟹等。这些信手拈来、通俗明了的比喻,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
二、对比论证以直白见长,有正反比较才见优劣
所谓对比论证,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对比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
有一篇满分作文《莫让分数成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这样写道:“作为学生时代的我们,谁都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谁会甘于做最后一名?毕竟,至少在父母眼中,分数高,你的未来才会好。可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分数只能作为一种检测学生近期学习情况的方式,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就拿科学家牛顿来说,小时候因为成绩不好而遭劝退,后来的他却发现了物理学上一系列的经典定律。你能说分数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吗?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父母更加地看重分数。但分数再高,倘若道德素质低下,又有何用?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只因一点小事就毒杀舍友黄洋,引发人们对当今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思索。可见,纵然你成绩再好,分数再高,若是道德缺失,还不是锒铛入狱……”
运用对比要注意所选取“两方”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該考生所举牛顿与林森浩两个人物的人生起点迥然不同,但是他们的人生轨迹并没有按照各自的考试分数去运行,结局来了个出人意料的大颠覆、大交换。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这样的对比论证对分数至上的教育理念可以说是沉痛一击。
还要强调一点,对比论证必须要对所要论述对象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比如:许多人都记得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此诗连续运用对比,但读者须知:这只是诗歌夸张的需要,是为了表现追求自由的强烈感情。其实,生命是根本,如果生命都没有了,还怎么追求爱情和自由呢?因此这样的对比论证其实并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要想形成可比性,必须是人对人、物对物,且在同一个平台范围内。
论证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如果仅仅使用一种论证方法,论述就可能有点单薄。为强化说服力,不妨兼用多种论证方法。不过,使用多种论证方法时,一定要注意突出其中一种,这样,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李雪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