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评价学生的生态素养是否提升是研究的关键点,在基地的教学实践中,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探讨总结了“学生积分制”评价体系,积分由基础课程、野外考察和其他项目三个模块构成,该体系针对学生在每个模块的具体表现进行积分。该评价方式更注重过程性,有助于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特长,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主动参与生态保护,逐步提升学生的生态素养。
关键词: 生态素养;积分制;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任方方,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生命科学教学研究。
一、研究缘起
1.“生态素养”的内涵
“生态素养”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大卫·奥尔提出,他认为,由于人们不清楚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而如果具备生态素养就会对生态系统有全面的认识,可以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与自然共存。[符晓娇:《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路径探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第34-35页。]生态素养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素养,包含生态知识、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能力,主要体现在具有生态知识、生态伦理观和生态哲学观等方面,在掌握改善环境技能的基础上,形成有利于环境发展的生活行为习惯。[易瑾,李磊:《打造生态校本课程 提高学生生态素养》,《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年第8期,第1-3页。]
2.学生生态素养评价体系的现状
如何对生态素养进行客观的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认定的体系。国外大多数研究者对生态素养的评价集中在知识、态度、行为三个方面,但研究的路线和方法各有不同,没有明确生态素养水平的界限。我国对生态素养的评价主要依据环境素养测评成果,研究内容主要停留在生态素养水平测量方面,但影响生态素养水平测量的因素并未加入进去。所以,我国对生态素养测评在理论、方法和测评内容方面的研究还需更加深入。[刘宏红,蔡君:《国内外生态素养研究进展及展望》,《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第8-13页。]
3.指向学生生态素养提升的“积分制”评价体系的提出
学生的生态素养并非先天具备,需要在后天的培育中逐渐养成。因此,有效提升学生的生态素养,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提高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指出:对于学生的评价要能反映其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关注学生成长过程,挖掘学生潜能。[凌浩:《新高考下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研究》,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第5页。]坐落于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金山区生态创新素养培育基地”的主旨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基地通过设置不同的课程和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发现自身特长,树立自信,逐步完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但如何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成长和转变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现有的评价方式仅仅将评价转化为分数和等级,对学生在实践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无法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所以,制定一种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可以评价学生生态素养的评价方式就显得尤为迫切。在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笔者在基地的教学实践中,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探讨总结了“学生积分制”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的方法设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生态素养评价标准等,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形成学生成长的规律曲线,依据学生的兴趣与特长,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态素养。[陈丽萍:《初中德育积分制评价方案的实践探索》,《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第24-31页。]
二、指向学生生态素养提升的积分制评价体系的设计及实施
1.积分制评价体系的设计方案
积分制评价体系以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依据学生在每一门课程和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给予客观评价。评价内容具有多元性、灵活性和激励性,涉及学生在教学过程和实践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表现,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是否积极,能否主动参与,针对遇到的问题能否进行独立思考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能否主动进行反思等。教师对于学生这些方面的表现,要及时地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特长,发挥潜能。即教师根据学生每一次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分数;小组成员之间经过交流、相互评价,对每一位成员的表现给予相应的积分,同时对自身的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积分的构成按照整个学习阶段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模块:基础课程、野外考察、其他活动。每一个模块按照考察侧重点不同所占比例分别为30%、30%、40%。每一个模块所获积分的考察依据如图1所示。
2.积分项目评价量表的开发
生态素养主要包括生态知识、生态行为、生态伦理和生态审美四个方面。
根据生态素养的内涵,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程度,分别设置知识型、实践型、技能型和研究型四个维度的课程,即基础课程、野外考察课程和其他活动(小课题研究、参加竞赛及科普考察活动)三个层次,相应地,指向学生生态素养提升的积分项目评价量表开发也围绕这三个层次展开。
(1)基础课程积分项目
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知识素养、生态伦理和生態审美素养。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了解相关的生态知识,知道生态系统的组成及调节规律,进而更加清楚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生态整体论的思维方式,提升生态知识素养。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形式,可以让学生主动关注并发现身边的生态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逐步升华学生的生态伦理素养。课程内容主要结合时事热点让学生展开讨论,提升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实时变化的敏感度,培养学生具备“针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好坏”的辨识度,发现环境问题,能够自我反省,对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能进行劝阻,懂得欣赏生态环境修复后的美,并能起到感染别人的作用,这种看待生态环境的价值观,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发展。
依据现有的校本课程体系、学生实际、季节变化等制订教学计划,规范教学时间,落实教学安排和实践活动。根据气候变化和植物生长规律,开展乡土生态园课程等。基础课程的积分项目主要从出勤率、课堂表现、实践活动表现、作业完成量几个方面来衡量,学生所得积分由其在这几个方面的表现衡量,具体衡量标准如表1所示。
(2)野外考察积分项目
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与生态系统的运行息息相关。野外考察课程的设置旨在提升学生的生态行为素养。具备生态行为素养的人具体表现为能自觉地将生态知识、伦理及审美渗透到日常生活行为中。生态行为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首先是能注意到身边的生态问题,其次在责任感的驱动下形成保护生态的情感,最后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态知识来保护生态环境。这样,生态行为素养在生态行为的基础上形成,并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固化成日常行为习惯。
野外考察即生态实践,其本质是一种综合学习,既是跨学科知识的综合,也是理论与实践的整合。“以项目为导向”是野外考察的基本形式,即在每次考察前学生都要对考察地进行充分的准备,形成自己的研究项目,结合项目计划和内容展开考察活动。野外考察积分根据时间长短和任务量不同有所区别,所得积分由完成的考察任务情况及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来定,具体衡量标准如表2所示。
(3)其他积分项目
理论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实现其内在价值。仅学习书本上的生态知识或僅停留在生态意识层面上,无法实现学生生态素养的提升,要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景模式中,通过利用已有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同时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生态知识与生态意识的正确性,进而改善自身的生态行为。中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生态实践,与此同时,学校和社会要给学生提供更多调查研究的机会,因为只有对生态状况进行多角度探索和比较分析,真正体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才能产生比较积极有效的行动。中学生若要提升自身生态素养,就必须将知识外化为行动,在行动中反思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生态问题的现实改进。
比如学生在课余时间组织各种兴趣小组,针对已经出现的生态问题运用知识结合实际查找问题的根源,研究可实施的解决方法,从而在生活中约束人类的行为。利用各种环保节日,例如植树节、世界水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制订科普宣传方案,在社区、学校开展互动宣传活动,从而达到全民都能够自觉参与生态保护的目的,达成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环境的共识。
同时结合生活中遇到的生态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在竞赛中将自己研究的成果向更多人分享,同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参加培训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教师根据学生在这些项目中的表现,即课题的完成质量、证书的级别及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等进行积分,具体衡量标准如表3所示。
3.积分制评价体系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1)分组并确定小组成员名单
根据基地学生兴趣、性格特点和特长等,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学生人数为5-7名。在分组时,要注意尽量将学习程度不同、特长不同的学生分配到一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
(2)师生共同确定积分制实施方案
将“学生积分制”的积分项目表和实施方案下发到每一位学生手中,经过讨论、修改,最终确定积分制的实施方案,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积分制”评价体系有更深的了解,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
(3)“积分制”评价体系的使用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课程设置增加相应积分项目,同时将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给予相对应的积分,组内评价是小组成员之间根据小组评价表,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给予对应的积分,并对自身的每次表现给予客观的评价,最后将所有积分汇总到教师评价表中,教师将该表信息在每次活动全部结束后及时反馈给每一位学生。
4.积分制评价结果的应用
(1)为基地学生的评定提供依据
总积分=基础课程积分×30%+野外考察学分×30%+其他学分×40%。
学生所得积分大于总积分的60%为“合格”,大于总学分的80%为“优秀”。
但在具体评价中不能只看最后的总积分(见表4),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学生A和学生B所得的积分接近,甚至B学生的还略高,但两者的最终评价却不相同,因为在对学生的最终评价中不能只看总积分,要遵循评价与基地培养目标相统一的原则,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A在这些方面的积分远远大于学生B,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学生A的表现更符合基地对优秀学生的选取标准。
(2)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依据
在这个基地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为其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活动中典型材料的收集,形成每一位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这也是招生录取中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
(3)为调整课程和活动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积分制评价体系的实施,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一次课程和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反馈,这些数据可以让教师及时反思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程,制订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方案,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循环研究,形成课程研究的理论和实施模式,为后续优化课程提供更加详细的数据。
三、指向学生生态素养提升的“积分制”评价的实施成效
“积分制”评价体系在基地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生态素养有了明显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了态度,提升了生态认知水平
在该评价体系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在上海市常见植物(昆虫、鸟类)识别竞赛,上海市国际自然保护周限时寻(鸟类、植物),自然笔记,创想自然征文等大赛中报名的人数增加显著,以往参加比赛时报名人数远远低于要求人数,而实施该评价体系后,由于报名人数太多,每次比赛前都要先进行选拔;在获奖率和获奖等第方面也有很大提升(见表5)。
2.形成了生态观念,增强了生态意识
学生在完成基地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参加科普志愿讲解活动,开展植树节、爱鸟周、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宣传活动,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成为科普宣传和创新研究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开展“保护蓝天下的天使”鸟类系列科普宣传活动,获2017年上海市未来杯社会实践项目三等奖、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践活动示范奖和专项奖。
3.掌握了生态技能,践行了生态行为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拓宽了视野。针对校园内“战斗港”的水质情况,利用所学生态知识,提出校园河治理设想;针对化工区和城市环境绿化,提出了创新建议。在第11届上海市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小论文评比活动中,2篇论文获三等奖;在第10届和第11届上海市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小论文评比活动中,5篇论文获三等奖(见表6)。
四、指向学生生态素养提升的“积分制”评价实施的反思
积分制评价体系的实践过程,记录了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績,但有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和加强。
1.实施过程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在实施的过程中,小组评价表的记录不太完善,导致最终评价部分失效,通过后期的小组交流反思,发现是有些小组长责任感不强所致,在后面的实施过程中这方面需要加强,要选出责任心比较强的记录者。
2.实施过程的及时性需要改善
开学前几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不熟悉,有时会出现记录错误,无法及时地反映学生的情况,经过咨询信息技术专家,发现信息技术与评价相结合就不容易出现类似错误,这也是后面需要改善的地方。
3.实施结果的应用指向性有待提升
结合基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针对评价结果要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尽管这些已经在进行,但还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要做进一步深入,找到更加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模式。
The Research into the Evaluation Practice of “Point System” for Improving Ecological Literacy
REN Fangfang
(NO. 2 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540)
Abstract:
This paper has focu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whether the ecological literacy of students has been improv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base school, 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students point system”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This system gives points for students specific performance in three modules of basic courses, field trips and other projects. It focuses more on process evaluation, and can help students to discover their own strengths in time, to build their self-confidence, and to stimulate their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in learning. Thus, the students can be motivated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gradually improve their ecological literacy.
Key words: ecological literacy,point system,evaluation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