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其军
在《饮冰室合集·复余姚评论社论邵二云学术》中,梁启超说:“余姚以区区一邑,而自明中叶迄清中叶,硕儒辈出,学风沾被全国以及海东。阳明千古大师,无论矣……”所谓“无论矣”,已“无须赘言”了。可见梁启超对阳明先生之推崇,亦可见王阳明在历史中的影响之巨。有关人士指出,近年来,不少城市打出阳明文化“城市名片”,每座“阳明过化之城”,都想深度挖掘王阳明与城市的渊源,再塑一个文化地标,掀起一波阳明文化传播热潮。2017年11月,来自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等7省15家阳明史迹地文博机构在余姚组成全国阳明史迹保护研究联盟,联动开展阳明史迹史料的保护、利用、调查、研究、挖掘、整理、宣传和纪念。
余姚,作为阳明故里,开展王阳明纪念活动肯定更是深具独特意义。20世纪90年代,余姚开始举办王阳明的纪念活动。2007年,余姚完成王阳明故居修缮工程,将其打造成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011年8月,余姚市政府与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合作建立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聘请客座研究员。在阳明文化周前,余姚结合10月31日为阳明诞辰日,已系统性地开展数届“阳明文化日”。2018年,开始举办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那么,当我们纪念王阳明,是在纪念什么?
笔者以为,至少有四个方面。
一是纪念和追慕那一片才情。王阳明“立功、立德、立言”真三不朽,被誉为古今稀有的“完人”,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等集于一身,其学说在明代中期以降成为古代中国社会主流或重要思想,并远泽海外。其诗文传播广泛,如散文《瘗旅文》收录于《古文观止》。其11岁时随祖父竹轩公北上,经镇江金山寺,在祖父与友人的聚会中,即兴创作的两首诗作品质上乘、境界超脱。其中一首《蔽月山房》:“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在实现诗歌美学之外,其心学思想可见端倪。他的书法同样受人称道。明代书画大师徐渭就书法艺术的话题甚至将王阳明与王羲之相提并论: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阳明则是“以人掩其书”。此次,在阳明文化周活动中,就有先贤遗泽——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遗墨文献展。
二是纪念和延承那一份乡情。王阳明降生于余姚城区瑞云楼,在其父王华考中状元前,几乎整个少年时期都在余姚度过,从瑞云楼到龙泉山到姚江岸,留下了少年王阳明的欢声笑语。待阅历人世沧桑后,王阳明对余姚故土的牵挂更是萦绕心头。诗作《忆龙泉山》起句就是“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诗作《送邵文实方伯致仕》里称:“舜水龙山予旧宅,让公且作烟霞伯。”思乡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在散文《瘗旅文》中,其更是以泣血之声吟道:“翳何人?翳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即便寻常情深义重的游子,余姚人尚有一念牵挂,更何况其乃千古大师。因此,不仅历次阳明纪念活动都会在王阳明故居设环节,而且,此次阳明文化周活动在大岚镇设有“王阳明祖居地”纪念馆开馆仪式。
三是纪念和应用那一类方法。阳明学说之所以可呈“千古风流”,不仅在其理论上的先进性、深刻性,还在于实践上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常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半个是曾国藩,另一个就是王阳明。孔子重文,曾国藩重武,而王阳明则是文武兼重,不仅学说自成体系,而且事功赫赫。可以说,其思想是庙堂和江湖皆可入。以“知行合一”为基准的方法,指导着他的军事部队,指导着他的行政班子,指导着他的各派门生。在今天,仍需与时俱进、联系实际地研读《传习录》。阳明文化周就强调“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数年主题先后有“心学·改革·担当”“阳明故里·良知善治”等,专门举办“阳明心学与变革中国”主题峰会、中天阁论道“阳明心学:为高质量发展赋能”、“阳明心学与良知善治”主题峰会等,探究与应用之意显而易见。
四是纪念和学习那一种活法。王阳明曾經历九死一生,在遭受廷杖、被贬龙场等幽暗的人生低谷,如果意志不坚定,即便外力不扰,自身就崩溃了。然而,王阳明活着是有信仰的,“果有志于心性之学,非第一等德业乎?”苦难非但没有摧毁他,反而磨砺和成就了他。在龙场的一个深夜,他灵光一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王阳明活着是有趣味的,用康震的话说,是“远俗而不绝俗”。面对锦衣卫,他能放下身段周旋保全;面对坐禅三年的和尚,他能问“是否想念老母亲”以明示爱亲本性。这种活法,上天入地浑圆自在,值得思考和学习。此次,在阳明文化周活动中,“中天阁论道:阅读王阳明的一点感受”康震专场对于王阳明的那一种“活法”,有着深入浅出、庄谐相宜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