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从生活的需要出发
——以《如何写声音》为例

2020-01-21 07:38江苏省睢宁县官山镇中心小学欧阳书琴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丛书学情语文课程

◇江苏省睢宁县官山镇中心小学 欧阳书琴 吴 平

倪文锦教授在《语文课程“读写结合”研究:理论、标准与实践》一书的序言中说:“目前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太低。而写作作为书面语的表达,离开了阅读又寸步难行……当然,读写结合绝不是我们过去那样的简单做法,问题的关键在于效果,即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

在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中,怎样让读写结合有效、高效?下面主要以《如何写声音》一课为例,谈谈几点做法:

一、立足儿童,“选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朱建军教授也说:“写作教学的问题必须落实到教材的开发和讨论上,否则很难有可解决的途径或方法。”国外语文课程对此不仅要求“理解”,还要求“利用”。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势在必行,而且“选文”的要求一定既要“理解”,又要“利用”。

这里的“选文”与语文教材不同,面对浩如烟海的课外读物,作为引领者一定要慎重,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认识世界的水平、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因此,首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性格、心理等特征,选择合适的材料。

什么是合适的材料?商继宗教授就建议:“阅读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找到对学生有激励作用而又不是过难的材料。如果材料恰好在学生阅读能力的‘边缘’,学生既能确信取得成功,又有助于能力的提高。”这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这个“边缘”就是合适的。

那么,怎样“选文”,让读写真正“发生”呢?

(一)从必读书目中“选文”

近年来,市、县、区都明确要求、强调整本书的阅读。每学期的质量调研也有所体现,以此推进阅读。这些经典之作,都是诸位专家、老师智慧的结晶。因此,这是首选。为此,每学期我设计的课题研讨课,均是如此。《快乐的蟋蟀》就出自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是共读书目。喜爱昆虫,那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很喜欢这本书。

所选部分,开头由一首小诗引入蟋蟀,接着便是生活习性,而后是作者的观察经历。教学时,出示百度中搜索的蟋蟀简介,让其对比阅读,感受有趣的叙述,激发创作欲望,激励其继续阅读《昆虫记》,进而阅读其他的动物故事。那日,中央教科所课标教材课程主任窦植教授听完课,说:“有这样的引领,这些经典自然根植到孩子们的心田。”很幸运,我的这节课也喜获徐州市“一师一优课”二等奖。

从必读书目里“选文”,可激起对更多经典的渴望。

(二)依据教材“选文”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7《_______即景》,涉及写一种自然现象。纵观教材,对于自然现象观察的课文,早有多篇,一年级上册有《秋天》《四季》,二年级上册有《雾在哪里》《田家四季歌》,三年级上册有《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四年级上册有《观潮》等,都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至此,习作7的安排,虽水到渠成,但总觉少点什么。不管风雨云雪,总有其色、形、味、声。为了让自然现象有声有色,便选取一个点来拓展,遂定位为如何写声音。

而声音又是无形的,看不见、抓不着,怎样感知,实是一大难题。从调查的结果看,孩子们所掌握的方法,模声最多,其次是感受。

统编版对于声音,一年级上册学习拼音“gkh”时就有儿歌《说话》;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等。我觉得仅此还不够,推荐阅读中,我发现《我的儿子皮卡——尖叫》中,作家把声音表达到了极致。我想,向作家学习,读写结合,再融入生活情境,这样的引领一定可以让他们不仅懂得如何写声音,还能让习作“有声有色”。

(三)在师生推荐中“选文”

多年来,课前几分钟,都是“美文推荐”或是“我是小小观察家”,人人参与,给每个孩子机会,既扩大视野,又训练口才。

一日,有孩子推荐泰戈尔的《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李雨轩动情地读着,孩子们入迷地听着,一个个仰着小脸,这个假想把孩子们带进了奇妙的世界。忽然,不知谁叫道:“啊,怎么跟我想的一样啊?”

他们欣喜着,好奇着。我笑道:“我也这样想过……”

孙杰羞涩道:“我觉得那就是我,我曾想变成小鸟飞上蓝天。我还想变成小花,躲在奶奶的菜园子里;变成一朵云,飘到天安门……”其他的孩子也兴奋起来,那眼神、那姿态真是欲罢不能。

于是,推荐阅读随机变成了口语交际课、阅读分享课,将刚才的小诗投影出来,让他们再读,再想,再交流,好玩的地方多读,想说什么随时写在旁边,竟然有孩子写起了小诗:“假如我变成了一只蜗牛,慢慢地,慢慢地在地上爬。妈妈,请你不要生气,我是这么慢,因为我只是一只蜗牛……”那次,李先锋写出的《我是一只蜗牛》竟然获得县中小学生诗歌创作比赛一等奖。

这来自学生的推荐,而《如何写声音》源于教师的推荐。

(四)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选文”

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一花一鸟总关情”,教学时因《桂花雨》和《珍珠鸟》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课文,我打印作家的原文给他们,与苏教版对比阅读,孩子们叹赏之余,再次拓展,课外便没几人去读了。

金秋十月,欣逢“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进驻我们校园,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相见恨晚。

北京十一中学李希贵校长说:“‘语文主题学习’是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习语文的。”这套丛书“主要是围绕课本上的单元主题选择材料,每一篇文章后面的阅读提升,也尽可能围绕单元的重点和难点编写”。因此,这是课内单元主题的深化、拓展和延伸,将课文作为例子与出发点,推广开来,进而在比较、揣摩中领悟其异同、优劣及得失。

正因这套丛书题材广泛,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和阅读兴趣,有经典,更有贴近他们生活的延伸。因此,我便在丛书中“选文”。

翻开丛书,大开眼界。郑振铎的《燕子》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一课,孩子们刚学不久,与席慕蓉的《燕子》及《桂花雨》做对比。孩子们在阅读中发现,视角不同,所见、所闻都不同,情感的表达也不同。特别是席慕蓉的《燕子》最后发出的感慨,面对“所有的真相”,有时候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的理解,进而延展:“每一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美丽的小错误,有时候不好意思当面说出来。其实,说出来就放下了,也轻松了,请打开作业纸,尽情地说出来吧。”

这样由“他”及“我”的转化,写作技巧不仅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中开启、印证,更在表达、创新中体验成功。

二、关注学情,“定篇”

王荣生教授在《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一书中指出,语文教学内容是教学层面的概念,它同时面对两个问题:一是“实际上需要教什么”;二是“实际上最好用什么教”。

“选文”,解决了“实际上需要教什么”,还需要重视“实际上最好用什么教”,即如何“定篇”。

什么是“定篇”?王荣生教授说:“定篇”是语文课程规定的内容要素之一,指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篇目。在课外阅读中如何“定篇”,才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

(一)在真实的学情处“定篇”

陈隆升教授在《语文课堂“学情视角”的重构》中说:“对学情把握的不准确会导致教学内容时的盲目和随意,体现在教学效果上的模糊和无力。”由此可见,关注学情很重要,从真实的学情出发,才能让阅读与写作真正“发生”。

五年级上册习作7涉及“写一种自然现象”,若能加上“用上写声音的方法写一种自然现象”,就更“有声有色”了。便选取这个点来拓展,遂定位为如何写声音,我觉得,这才是孩子们最需要的知识,至少是之前没有关注或很少注意的知识。

对于声音,孩子们所掌握的方法,模声最多,其次是感受。对于“模声”,统编版在拼音教学中就已渗透。不管是模声,还是感受,他们缺的是生活的唤醒,需要一个生活的场景,给他们一个“对话”的平台。

《我的儿子皮卡——尖叫》很贴近他们,是其生活再现。面对经典,读写结合点有很多,单是声音这一块就有很多。选取哪个片段呢?翻阅几遍,思虑再三,决定从三个片段入手:

第一处是:

皮卡尖叫一声,一树的鸟会飞得干干净净,甚至还会震荡下无数的落叶。

这里一句话一段,一句话一个场景。阅读这一处,我让孩子们与“皮卡的尖叫真厉害”进行比较,自己发现,自己尝试。从经典里来,到经典里去,在这样的“进出”间,便走进了文字,感知了写法。

这样还不够,确定鸭子“乱下蛋”和“看戏”的片段,进行比较阅读。这样由词到句,由句到段,层层递进,不仅范围在扩大,而且表达的形式也多样,由侧面写鸡鱼们的反应,到发声时的动作、环境、修辞,从个体到群体,都在引领孩子们对人物,特别是声音写法的感知。

这样的“定篇”,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边缘材料”。再现经典中的经典,不知不觉,孩子们便爱上了阅读,能用上一种以上的方法写声音,他们够得着。

在真实的学情处,当已有的知识经验被唤醒,加上新知识的学习与融合,不仅印象深刻,感受到“学了能用,学了会用”的最佳学习境界,更会收获成功的快感。

(二)契合的支架处读写

解决了“实际上最好用什么教”,还要给孩子们搭建契合的支架,在契合的支架处读写。

第一次研讨课,我设计的练笔是给一段音乐,让孩子们尝试用上所学方法。他们虽然想象很丰富,也能听出山泉流水、鸟啼虫鸣,有云在飘,有风在吹,但觉得“曲高和寡”。点评后,把《听云》当作范文欣赏,对于成人,是享受,但之于孩子,便是“高不可攀”了。

之后送课下乡,我改成电话铃声:“天非常冷,到了星期天,小明就不想起床。可是一个又一个电话……”于是,写声音的方法不着痕迹地走进了孩子们的笔端。

这样的读写,孩子们的表达很有个性。不仅有模声,有自己的内心感受,更有歌词的引用。真要感谢孩子们,教学相长!

由此可见,阅读与写作,从生活出发,从孩子们的真实需要出发,读写结合才会焕发不一样的精彩!

大地的草木萌芽,大海和天空开始放亮,两人久久地眺望着远方,喜悦和悲伤使她们宛如春天的蓓蕾一样含苞待放。

——川端康成《少女的港湾》

猜你喜欢
丛书学情语文课程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人梯书库”丛书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艺术创想丛书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艺术创想丛书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