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滨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就业率不仅与社会支持因素相关,还与高校教育指导及大学生自身因素有关。校企合作的推行能够有效改善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率的影响,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率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本文立足影响大学生就业率的主要因素,对校企合作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率中的助推作用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渠道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率;影响因素;校企合作;作用;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如何摆脱大学生就业难、就业率低的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率问题的产生是受社会、高校与学生自身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要解决大学生就业率问题必须从解决这些影响因素入手。基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索而来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率因素具有较强针对性,已经成为助推大學生就业率提升的重要渠道,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政府与高校应提高对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视程度,积极完善校企合作渠道。
二、校企合作模式以及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助推作用
(一)完善大学生就业支持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大学生就业支持服务体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保障。从广义层面来说,大学生就业支持服务体系是一种将大学生就业管理、服务、教育及研究综合集于一体的开放性系统,需要为大学生就业方方面面提供服务和支持。以定向招聘为例,该种招聘会由高校组织,邀请企业到本校对与其专业对口的学生进行招聘,可有效节省大学生参加校外招聘会可能花费的交通、食宿、服装等各种费用。且招聘对象多为本校学生,毕业生学历层次等比较平均,竞争力相对校外招聘小得多,因此,只要好好把握机会,被录用的机会将大大提升。另外,通过校企合作展开的定向招聘会,还可以有效减少大学生求职受骗的概率,规避各种“求职陷阱”,毕业生可安心应聘与就职。校企合作所提供的这些就业支持,完善了大学生社会支持服务体系的不足,给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
(二)给予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在提升大学生就业成功率的各种因素中,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是其中重要的保障因素。大学生职业规划除了需要与自身实际相符,还必须与社会发展要求及企业需要相符。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能够给予大学生更加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对市场所需人才进行培养。职业规划中所包含的因素较多,在基础职业规划理论之外,社会、行业因素也对大学生就业成功率具有很大的影响。大学生只有清晰透彻地认识自身未来选择的行业,才能重点发展与所选行业与岗位的基本技能,对符合自身情况的职业路线进行合理制定并践行。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可邀请行业、企业相关专家,不定期为大学生解析行业发展的情况,开展职业规划指导讲座等,帮助大学生对行业有更多的了解;高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工作,通过职业体验加深学生对岗位需求的了解;高校还可以邀请企业资深人力资源专家,为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模拟面试,立足企业角度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促进学生就业知识与就业技能的不断丰富[1]。
(三)实现实习与就业的有效衔接,为大学生搭建就业平台
校企合作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企业实际工作进行锻炼的机会,引导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对自己与社会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大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逐步统一起来。校企合作还能够引导学生对企业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对企业规章制度有所掌握,提高大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也有利于企业深入了解大学生工作能力,给企业选拔人才提供更多的参考。若学生符合企业人才需求,毕业后能够快速胜任企业工作和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企业也可直接录用学生,不仅有利于企业招聘成本的减少,促进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同时也能够促使大学生实现实习与就业的有效衔接。
从这点来说,校企合作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上的最直接促进作用,体现在给大学生搭建了有效的就业平台,主动吸纳大学生,能够给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以及就业岗位;其间接的促进作用,则体现在帮助学校与学生对就业岗位和环境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促进大学生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另外,学校也可以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将行业资源与学生资源进行整合,针对企业与大学生搭建能够双向选择的招聘平台,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就业,而且有利于行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三、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对策
(一)政府、企业层面的对策
基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峻性以及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我国政府可对相关税收政策进行调整,或出台相关补贴条款,刺激企业积极响应高校合作要求,主动参与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带有一定的社会性,我国立法部门应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与立法,规范校企合作过程中各环节管理及高校与企业彼此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地方政府还可以对校企合作资金进行设置,通过配套措施与激励措施的完善,鼓励高校与企业就大学生就业工作展开有效合作。
从企业层面来看,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合作意识,不能单纯地将自身与高校的合作定位在利益方面,应认识到企业的社会义务,以及企业加入校企合作教育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意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基础,企业不应抱有等待接收人才的心态,应积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对适合企业自身发展所需人才进行培养,在提升企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同时,能够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做出贡献[2]。
(二)学校、学生层面的对策
高校应主动关心企业人才需求,借助自身在科研和智力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争取与优秀企业的合作关系。高校可建立专门性“校企合作”办公室,对合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的解决,保证校企合作顺利运行。高校还可以借助校企合作机会,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参加企业的工作实训,积累教学实践能力;也可以引进企业人才,促进高校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为确保校企合作稳定与持续发展,高校应对互惠互利机制进行积极的探索,吸引企业自觉参与校企合作,为大学生就业服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应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与就业模拟实验室等,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作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对象,高校大学生必须认识到校企合作对自身就业的积极作用,提高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主动性,通过校企合作深入了解社会与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不断调整就业观念,制定合适的职业规划,在校企合作环境中提升自身实习和实训能力,以适应社会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成功就业。
校企合作是一种基于我国高校教育实际情况与大学生就业问题发展而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更为贴合,能够有效助推我国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我国应从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各个层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渠道,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就业率提升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夏芳,许树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学生就业协同机制创新探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19(03):65-69.
[2]刘启岳,尚文.校企合作职业培训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41(05):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