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白洁
摘 要: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基础性作用。从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其尽管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但在教学体系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不够到位。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分析高校思政優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价值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政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加强高校“人才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高校应深刻认识到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特别是要从“文化育人”的战略高度,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更大的突破,努力使高校思政教育更有效地发挥多元化、系统化功能,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文化自信。
一、高校思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科学性
从当前高校思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普遍对此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缺乏科学性的问题。有的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没有从落实“素质教育观”以及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度入手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设计和安排。比如不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尽管也开展一些专题讲座等教育活动,但效果并不明显。有的则不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导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针对性不强,甚至出现了一定的形式主义。有的则没有将培养学生“知行合一”作为重中之重,特别是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思想教育、实践教育等方面不够到位。
(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系统性
对于开展高校思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来说,一定要在强化系统性方面下功夫。但从目前个别高校的情况来看,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仍然存在缺乏系统性的问题,特别是按照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有的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不注重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合力不强。有的则不注重强化高校思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体系建设,特别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不够到位,高校与党政机关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还没有建立比较有效的战略合作机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论性过强的问题突出。
(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乏创新性
要想使高校思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应当在创新方面下功夫,但目前个别高校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创新方面仍然比较薄弱。有的高校不注重构建“互联网+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平台,在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自主学习、研究、实践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不够到位。有的高校则不注重从培养学生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入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收集、分析、应用不够到位。有的高校则不注重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特别是在融合教育、渗透教育、互动教育、探究教育等方面缺乏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措施,导致高校思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能化水平相对较低,需要引起高校重视并认真加以改进。
二、高校思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科学性
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价值,特别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在强化学生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育人方面狠下功夫,努力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具有科学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在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方面狠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我们应当结合思政教育的特点,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收集、开发、应用作为重中之重,构建科学和完善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体系,努力使其发挥积极作用。我们要切实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探索,除了要加强理论教育,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知行合一”意识,促使学生上升到更高层面,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当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优秀传统文化,这对于进一步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高校应当在这方面进行实践和探索。
(二)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性
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把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性作为重中之重,将其纳入大思政格局,着力构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运行机制。高校要大力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组织体系建设,特别是要进一步拓展高校思政教育范围和领域,既要强化课程教育的积极作用,也要发挥其他老师的作用,努力形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强大合力。教师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实践教育当中,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调查研究活动,再比如也可以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座谈研讨活动等,既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也能够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再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可以将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等“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当中,既要引导学生认识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
(三)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性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在开展高校思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具有创新性的教育模式,努力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性。高校应当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专门负责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引导,并且要在打造相关平台方面取得突破。比如可以构建“互联网+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平台,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研究和实践。构建高校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本着共建、共享、共用的原则,共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工作,能够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高校要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效结合,比如对学生进行《大学生》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民族精神以及创新能力,能够使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发展意识得到显著提升;再比如将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纳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当中,可以使学生的道德水准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高校思政教育当中,既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而且也能够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等诸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因而,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思政教育体系当中,既要深刻认识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也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破解高校思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多元化的方法和策略,重点在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方面狠下功夫,努力使高校思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朱桂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现状及路径研究[J].南方论刊,2020(03):103-105+108.
[2]高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31):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