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教师,该追捧还是该警惕?

2020-01-20 06:31周小烦
青年文摘(彩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段子网红老师

事件回放

最近这段时间,很多教师因为直播授课而走红,比如,妙嘴解说法学案例的罗翔教授、操着口音浓重的普通话讲解古诗词的老教授戴建业,再往前还有知识付费年收入超千万的薛兆丰……珠玉在前,加之疫情的影响让教师这个职业有机会与直播进行大规模的结合,许多老师纷纷效法,向着网络进军,赚足了眼球。他们中,许多人腹有诗书,通过彰显自身魅力,圈粉无数;然而也有一部分人滥竽充数、哗众取宠。对网红教师,到底该追捧还是该警惕?

正能量网红教师的崛起与互联网时代的学习

随着人类与互联网空间的深度融合、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营销手段的花样迭出,出现在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的网红教师越来越多。他们的短视频在网络平台上持续传播,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除了新媒体技术的推波助澜外,这些网红教师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精湛深厚的内功、新颖独特的表达方式,也极大地满足着人们的学习需要。面对网络上千篇一律、良莠不齐的信息,他们的短视频可谓一股涓涓不息的清流,滋润和丰盈着我们的心灵世界。

从更大范围来看,这些具有正能量的“网红”教师的出现,也是对那些只注重形式和外表而缺乏实质内涵、过分依靠商业炒作和包装的另一类“网红”的抵制。以此观之,我们需要更多罗翔和戴建业式的正能量网红教师。

从教育教学角度来看,正能量网红教师在平台上的闪亮登场,是对互联网时代教学空间和形态的拓展。首先,这些视频大多短小精致、轻松活泼、获取便捷并可以无限次回看,为大众在闲暇时间的非正式学习提供了几乎不限时空的优质资源,大大拉低了学习这件事的门槛;其次,微博、抖音等平台上的教学,并不刻意呈现知识的全貌,往往撷取某些特定内容,并力求综合运用声音、图像、文字混合的方式使之形象可感,学生还可以随时与老师互动。比之传统课堂教学的特定时空性来说,这些网红的课更容易亲近。

由此可见,网红教师契合了互联网时代人们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学习、学校、教室、教师等概念。大家都在说创新,如果不对学习过程进行流程再造、不对组织结构进行重塑,那么创新二字也要打上问号。这个时代,名师不再是资深教师的专有名词,那些会利用新科技为学习带来革命的教师会越来越受欢迎,名师这一概念的外延正在扩大。

(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者黄志军,本刊特约稿)

警惕知识传播的过度娱乐化

说起网红教师,前段时间,一位讲三国的老师在视频中语出惊人:“诸葛亮身高不到一米七,黑黑的,很猥琐。”“北伐实际上是诸葛亮想要夺兵权……”乍一听,观点另类,别具一格。但细品一下,就会生出一排硕大的问号:这位老师是在认真向小朋友传授历史知识,还是在搞笑?

网红教师引起非议,这并非孤例,之前还有复旦大学某教师,因其思修课备受学生欢迎而走红网络。然而这位教师却因将“耄耋”二字误读为“毛至”,引起轩然大波,进而被媒体批评“上课就是在灌高级鸡汤”。无独有偶,在考研界久负盛名的张雪峰,凭借幽默和不时的惊人之语,红出了考研圈。更有一些高颜值加高学历的90后年轻教师,或因为活力四射或因为颜值颇高,收获过短暂的热度。

不可否认,一些教师的走红确实有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做支撑,且走红并非自己的初衷。但我们需要警惕的是,众多所谓的网红教师哗众取宠背后,折射出的知识传播的过度娱乐化倾向。

张雪峰曾高度准确地概括了网络知识传播在当下的现状:“这个社会就是个娱乐化的社会,如果我讲得不好玩,再有道理也不会有人去听。”在网络上用稍严肃的方式去传播知识几乎行不通,这直接导致当下许多网红教师为了迎合大众口味,注重言辞的生动幽默甚至超过内容本身,以至于呈现出娱乐化的倾向。

走红和流量, 本身都不是坏事, 但它只意味着“传播广”而已,并不意味着输出它们的人就是“好老师”——可能只是个“好演讲者”。而流量的逻辑一旦延伸到大中小学的课堂上,则不免让人担忧:当学生把肤浅当深刻、把鸡汤当干货加以膜拜的時候,他们能够延续什么样的知识传统?(辑/周小烦)

学习终将是生动和艰难并存的

罗翔在他制作第一个视频时引用了牛顿的一句话:“我只是一个在海滩拾贝的拾贝者,想借助这个平台能够让同学们看到海边那些贝壳的美丽,更重要的不是炫耀我手中的贝壳,而是希望同学们能看到贝壳后面的大海是那么广袤和美丽。”

如果说网红老师“博人眼球”的“出位”语录是美丽的贝壳的话,那么作为知识受众的学生,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却只知道捡贝壳,显然是辜负了大海的广袤和美丽。学习者应该反思的是,当你抱怨“为什么我没遇到这么有趣的老师”时,其实也在暴露着自己“不听笑话、不听段子就没法学习”的时代病。

网红老师们短视频上十几秒钟的金句合集,足够生动幽默,但始终只是严肃知识的边角料。罗翔自己也说了:“希望大家以严肃的心态学习法律,而不要以恶搞的方式学习法律。”不论媒介如何变化,学习终将是生动和艰难并存的。你只看到罗翔妙解法律案例,没有看到他潜心研究《刑法》数十年,才能庖丁解牛、抽丝剥茧。同样,戴建业教授研究古典诗词,在泛黄的故纸堆里一钻就是几十年,孜孜以求。

对学生来说,无论是线上网课,还是线下教学社区,通俗易懂的授课方式固然可以降低接触门槛,是走近专业学习的第一步。但知识不是快消品,幽默风趣的讲解、短视频的呈现方式,都是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抓住你的注意力。接下去怎么学,才是最关键的。

其实,大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并非所有的“段子”都能得到预期的效果。前不久,重庆某大学一位被称为“段子手”老师的毕业致辞视频在微博上引起热烈讨论。许多网友评价这位老师短短5分钟的致辞“全程高能”,涵盖了时下许多9 5后频频使用的网络热词。然而,也有不少网友指出,这位老师在重要的场合中“言辞粗鄙、有失分寸”,有学生网友称“看得我尴尬癌都犯了”。

有些学生则直言, 其实老师对他们的看法有些“too young too simple”(太年轻、太简单),在教师看来对课堂气氛有帮助的“料”,其实学生真的“不太感冒”。如今的9 5后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么“简单”“肤浅”,他们虽然爱娱乐、爱综艺,但其实他们对知识传授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你不能给他们高质量、高浓度、高品位的讲解和观点,根本无法抓住他们。你讲段子是为讲而讲,还是带着段子讲知识,他们心里一清二楚。(辑/周小烦)

网友这么说

@南风窗:在求知授业的领域,“明星”是需要警惕的,在投机者纷纷效仿借用算法推荐机制占据信息流时,自然也存在走向极端和扭曲的可能性。

@婷婷:“段子式”课堂让我不再感到拘束,即使是与老师讨论,也感觉像和朋友在交谈,没什么顾忌,所以我喜欢这样的网红老师。

@子坤:会讲段子未必就是好老师。一门课如果全是段子,学生是不会给你点赞的。

@岳广鹏:形式被拒绝,思想就无从谈起。你虽炼好内容,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已经不适合95后了,天生丽质的小姑娘拍照不也要用美颜相机吗?

@青椒:有些老师为了博人眼球,非要讲一些很尬的段子。实事求是普及知识就好,又何必添油加醋,哗众取宠?

猜你喜欢
段子网红老师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不要上“网红”的当
嘻哈段子铺
网红滚滚
«ВаНхУН»
How Long can Wanghong Survive?
段子来了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