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甲医院医疗行风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2020-01-20 04:42刘亮党欢汪涛谢广鑫王旁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35期
关键词:行风医务人员医疗

刘亮,党欢,汪涛,谢广鑫,王旁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务处,陕西西安 710032

医疗行风建设主要是指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医德医风的建设。医疗行风建设的好坏是医院获得社会认同感的主要标准,抓好医疗行风建设是加强医院内涵质量建设的战略性工程,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建设发展和社会效益[1]。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医疗行风建设作为贯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项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工作内容,连续开展医疗行风整肃治理、根治红包回扣顽疾纯净卫生行业生态专项整治等系列行动。在保持严抓严治高压态势的基础上,切实践行“患者至上、质量第一”的宗旨,以优质医疗技术确保诊疗效果,以机制创新降低医疗费用,以人文关怀提升服务效能,医疗行风建设成效显著。

1 医疗行风建设的探索

1.1 用优质医疗技术让患者看好病

救治能力是医院核心竞争力[2],也是赢得患者信任和满意的基础。一方面凝练学科优势打造特色技术。通过学科方向凝练和发展战略研讨,紧扣官兵和群众健康重大需求,组建了肿瘤诊断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诊治、组织器官移植、严重战创伤救治、微创诊疗技术等5 个优势学科群。成立转化医学、新药研发、分子影像和干细胞治疗等4 大研究中心支撑优势学科群建设,并持续实施学科精准助推资助扶持,带动了技术水平的明显提升,以小肠移植技术为例,全国首例部分活体小肠移植患者已存活20 年[3];医院还先后实施了非亲缘性、同卵双生、自体小肠延长等一系列高难度技术。另一方面,聚合人才优势攻坚疑难危重症。多学科诊疗协作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疑难危重症救治水平[4],医院医疗主系列人员中,硕士以上学历占90%,主系列高级职称536 人,充分发挥人才密集的优势,开设门诊疑难病会诊中心,成立西北首个帕金森病多学科联合门诊,睡眠呼吸障碍多学科协助中心及肿瘤早诊早治多学科协作小组等多学科诊疗团队,为患者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2018 年,全院疑难危重患者占比70.94%,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9.29%,治愈好转率97.76%。

1.2 用管理机制创新让患者少花钱

缩短平均住院日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着重要的意义[5]。医院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抓手降低患者就医费用。①开展术前门诊检查。手术科室患者在门诊完善手术前相关检查,入院当天即可接受手术治疗,2~3 d 出院。为解决术前门诊检查费用报销难题,与医保行政管理部门协调,将门诊术前检查费用计入住院费,解决患者后顾之忧。②鼓励微创手术。微创手术的开展能够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6],医院突出政策导向,将微创手术纳入综合考评体系,使之规模化、优势化。2018 年11 个科室完成微创手术37 684 台次,占传统开放手术的58.2%,其中泌尿外科、眼科等开展比例达70%以上。2013 年引进达芬奇机器人至2018 年底,累计开展3 498 例,妇产科完成1 953 台,恶性肿瘤根治术数量位居亚洲首位。③推广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建立多学科联合,医疗、护理、麻醉一体化的运行模式,完成膀胱癌、胰腺癌等10 个术式的临床路径建设,实行手术全程数据化精准化管理,实施ERAS 的病种,患者住院费较传统模式下降14.2%。2018 年医院平均住院日下降至6.5 d。

1.3 用激发内生动力让患者满意高

优秀的医院文化能够增强医院的发展活力,增强医务人员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7]。①以人文环境聚人心。将人文元素融入医院各个角落,营造院内浓郁文化氛围,使医务人员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文化熏陶中修养身心、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医院先后建成铭刻医院精神、展现创业历史、记载发展业绩的西京广场、历史广场等多个文化地标。设立颂扬光辉岁月和前辈先贤艰苦奋斗历程的老照片走廊,竖立寄予所托、传承意志的精神支柱等特色建筑设施。开辟“教授林”,镌刻“名医牌”,让40 余位三级以上教授栽植金桂树,传递展示医院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对院内道路、楼宇亭廊进行文化命名,在护士站、电梯间、病区内进行文化表达,利用广播橱窗、灯箱道旗、院网院报等多种文化载体,让“患者至上、质量第一”的宗旨深入人心,使医院成为人文素质培植的“凝固教材、生动课堂”。②以人文关爱暖人心。医院持续开展暖心工程,着力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心舒心的工作生活环境。按照专业健身房标准开设体能训练室,设施齐全、功能先进、安全舒适,为医务人员强身健体、愉悦身心提供良好平台。着眼解决医务人员自身及主要家属就医后顾之忧,在保证整体医疗秩序的前提下,开辟工作人员及主要亲属就医绿色通道,确保及时就诊、及时医治,2016 年至今已接诊保障近10 万人次。面向医务人员开设“法律门诊”,引进专业律师团队定期“坐诊”,免费为医务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帮助,解决在社会生活、家庭关系、人际交往中遇到的法律困惑和难题。等等的暖心工程使医院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2 医疗行风建设的思考

2.1 关于对行风建设复杂性问题的思考

医疗行风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层次、多方面的原因[8],随着国家进入社会转型、经济发展快车道,农村人口城镇化、价值观念多元化、人际关系复杂化,对医疗行风带来深刻影响,主要原因是:①医疗保障能力与群众就医需求存在矛盾。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健康需求的增加,全民医保、异地医保的落地,显著增加了群众就医的选择性,而现有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无人问津[9],资源过于集中容易产生风气不正的风险。②经费支撑扶持力度与医院建设发展需求存在矛盾。长期以来,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投入不足[10],公立医院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在自负盈亏的发展模式下容易过分追逐经济利益,偏离公益属性。③医药商业模式与医疗职业操守存在矛盾。药品定价虚高为灰色地带提供了土壤空间[11],医用耗材流通环节多,代理商层层加价,“带金销售”不正当的商业竞争行为和用方为核心的医疗市场导致有的医务人员被“围猎”。因此,医疗行风建设不仅是医疗行业内部自身的规范和完善,还是全社会需要共同努力久久为功的课题。

2.2 关于对医学人文精神缺失问题的思考

近年来,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伤害事件频发,医患关系紧张[12],部分原因在于医务工作者人文精神的缺失[13],缺乏对患者生命的敬畏、权利的保护、情感的关切和心灵的慰藉。部分医务人员将患者视为疾病的载体、医疗技术施与的对象,甚至作为挣钱的好机会,滥用药、大耗材、拿回扣、收红包等不正之风在部分医院问题突出。因此,要强化医疗行风建设,人文精神的培养必不可少:①在医学生培养阶段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欧美国家人文社会医学的课程占总课程20%左右,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类课程平均课时为62 学时,仅占总课时的8.85%,且以思想政治类课程为主,约占人文课程课时总数的86.21%[14]。因此,应当增加医学人文相关课程及课时,如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社会医学、医学与哲学等,使医学生在走上临床岗位前做好积淀。②在医务人员成长阶段加强医学伦理应用。“换头术”“基因编辑婴儿”等引起世界范围轩然大波的事件,反映出相关行业对医学伦理的漠视[15]。医疗机构应以伦理委员会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职能,严格审查医疗技术应用,特别是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并面向医务人员开展常态化医学伦理咨询指导,使医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守好医德底线。

2.3 关于对信息技术在行风建设中应用的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渐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为传统行业注入了发展新活力,提供了发展新动力。在“互联网+医疗”的背景下[16],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为患者就医提供了新途径,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为精准快速诊治提供了新方法,5G 技术的诞生更是为医疗行业的发展插上了一双翅膀,跨越空间的远程手术治疗已成为现实[17]。在医疗行风建设方面,该院一直紧盯时代发展前沿,紧跟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做了不少工作,效果显著。例如开发基于微信平台的投诉APP,畅通患者反映问题的渠道,使问题收集改进信息化、便捷化、高效化;应用“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系统软件”,信息系统自动筛查临床科室药物使用情况,自动生成药品采购计划,使管理更加精细的同时,有效防范采购环节不正之风;创新建立重点监控药物临床合理评价监管信息平台,大数据动态分析,精准定位不合理用药医师及具体药品,但信息化应用绝不止于此,在管理中还要继续积极挖掘、用好现代化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医院,助推医疗行风建设管理更精准、更高效。

猜你喜欢
行风医务人员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医院行风管理体系建设探讨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修身守正 立心铸魂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