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包袱、更新观念—一例成果转化案例分析

2020-01-20 04:42刘婧君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35期
关键词: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成果

刘婧君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科技管理处,北京 100176

2016 年2 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该规定提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各项措施[1]。随后,2016 年9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等5 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指导意见》[2]。根据以上法律和指导意见,其中明确了科技成果转移与转化在新时期医学健康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推动了卫生与健康领域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让医药卫生领域的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中有了重要的依据。

2016 年10 月,该所第1 例技术转化及合作协议与企业签订,转化金额高达2 000 万,迈出了该所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步,为该所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带了个好头,在推动该所科研成果产业化工作中将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为该所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从转让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到落实各个环节,签订技术转化合同,期间从制度到流程,从专利到转化,一步步的摸索,一步步的落实,结合法规制度,从成果转化的管理角度分析该次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条件,遇到的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思想包袱要放下,激励措施见成效

作为一所以基础医学研究为主的科研院所,该所承担的大部分科研项目都由中央财政拨款,项目完成后,申请专利,并获得了授权,专利权人是研究所,被视为“国有资产”。那么将其转化,是不是就转变为“国有资产”的流失?虽然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制定科技创新战略计划,颁布了《科学技术进步法》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鼓励科技创新发展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到生产领域,可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整个流程仍然牢牢束缚在过去制定的部门规章中,成为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桎梏[3]。科研人员的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发文章、拿专利这样的数字指标上,人才评价体系也以此为主,没有充分调动起科研主体的主观能动性[4]。打破对职称晋升的论资排辈和对SCI 论文发表追捧,使学有所长复合型人才能够迅速脱颖而出,打造基础研究、诊疗实践与产业创新之间的合作链条[5]。此次技术转化案例的主要研发以及转化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是留美海归学者,曾就职于美国纽约大学。美国等发达国家在1980 年后,为了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加快了新技术开发和技术转移,美国政府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该学者在美国的研究方向和回国后的研究方向一致,致力于HIV 膜融合机制以及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在美国的工作经历,使该学者在成果转化的观念以及理解都更为先进。药物的研究就是成果转化的热点,该学者凭借自身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对国际国内同行业的了解,并通过学术合作会议的契机,成功将成果转化,也找到了好的合作对象,共同完成后续试验、开发、应用和推广工作。关于技术转移的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但应当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确定价格。通过协议定价的,应当在本单位公示科技成果名称和拟交易价格。”第四十三条规定:“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转化科技成果所获得的收入全部留归本单位,在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后,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等相关工作。”上述两条规定下放了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于科研机构。在各类发明、创造中不仅仅是个人的力量,大部分都是一个团队的成果,在制定对发明人的激励措施时,不仅对发明人本人进行奖励,还对其所在相应的团队进行利益的分配。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既鼓励科研人员创造发明的积极性,同样也有效地防止科研人员就科技成果转化中利益分配可能产生的纠纷,进一步使得科研人员放下包袱,放手去干。

2 思想观念要更新,融入市场方可行

该次成果转化前期该研究所组织多次研讨和调研,聘请专业评估公司对项目进行价值评估。但是科技成果不同于其他国有资产,没有判定标准,也没有检测机构给予质量的评判,只有内行人知道其价值所在。而一项科技成果到底有没有价值,不是完成单位说了算,也不是专家说了算,更不可能是企业说了算,而是看它在实际使用的效果[6]。对科技成果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关键是后续试验、开发,就是对科技成果进行完善,开发出其中潜藏的价值。这其中的价值应该尊重市场规律,《转化法》 第十八条规定:“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但应当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确定价格。”这些定价方式都是技术市场常用的符合市场规律的。《转化法》第三条第二款提出,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应当尊重市场规律。该所最终与合作企业协议定价,并且企业通过分阶段付款的方式,最大限度保障其经济利益,也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的动力,共同协作完成新药的最终上市。

3 转化流程要优化,专业管理需跟进

该次成果转化前期,该研究所没有成立相关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服务部门,由所领导亲自组成转化小组,深入兄弟院所学习交流,申请上级院校督导,完善流程,在不同范围征求员工意见,在加快项目推进的同时,确保了项目转化管理的科学规范,确实是一步一步摸索中前进。随着此次成果转化的进一步落实,《转化法》也在各单位进一步深化,该所上级院校召开《2016 产业工作会暨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会上院校对产业工作提出几点要求,其中要求各所院采取多种方式建设一支专业的产业管理队伍,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及《某医学院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办法(暂行)》等有关规定,结合各所实际,制定本单位实施细则。统计发现我国高校、科技院所虽然成果硕果累累,但转化率极低,建立独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部门,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和支持发展专业的技术评估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等措施来增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部门和科技服务机构的独立运营和决策能力[7]。2017 年,该所制定了适用于本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进一步传达了《转化法》的精神,明确了所内科技成果具体转化实施流程,完善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和奖励机制,也确定了成果转化管理人员的职责,培养专业的成果转化管理队伍。目前我国的技术市场较为成熟,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成果转化中起着关键、核心作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技术拥有者和技术需求者的纽带,通过他们的第三方信息收集,能够有效消除转化双方信任问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起到很好的催化和润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利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让生态系统,创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让环境[8]。某高校为将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输送到地方,让科技人员在地方开展创新创业工作,该校建立了以地方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落到地方,落到产业,落到企业,该平台建设也是起到了中介和服务体系搭建的作用,值得借鉴[9]。

该次技术成果转化历经约半年时间,从科研人员提交申请到所领导调研,从与企业谈判到签约,再到第一笔转让经费到账,正好也是新修订的《转让法》推出,各地相继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法规和条例,到各高校、科研院落地实施的过程。第一笔转让经费800万到账之后,对为该所科技成果转让作出突出贡献的相关学者及其团队给予技术成果转让奖励,奖励金额为成果转让第一笔到位经费的50%,并举行了表彰大会。此次大会在很大程度了激励了科研人员,让大家切实感受到《转化法》的有力落实,真真正正地把科研成果成熟的果实放在了他们面前,看到改革成果。该所自建所之初就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根据所发展规划及研究所建设进程,明确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列入研究所“十三五发展规划”。强调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互为补充,实现双赢;鼓励基础科研人员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需要,反向引导科研立项使科技成果产生后能够无障碍地并且为及时被市场吸纳[10];大力推动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是该所现在和将来必须承接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和重要保障。在职称聘任和人才称号等方面着重提出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分项,多方面、各层次鼓励科研人员的研发转化热情。目前该所拥有已授权专利57 项,并且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亟待开发的专有技术或者产品,其中包括抗体制备技术平台、耐药毒株的筛选等传染病诊断、预防的技术与产品,开发转让潜力巨大,也可以通过其他成果转化方式,包括合作研发、技术服务等利用该所现有的技术平台和科研技术跟更多企业搭建起合作的桥梁。

近年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频发,该领域的空白急需填补,有了科研人员自主创新的热情,有了一批专业产业管理队伍,将会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实现成功转化。作为一所医学基础类型的科研院所,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科研成果通过转化,惠及民生,才让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成果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