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00”后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1-19 21:13黎祎蓉陈晓雪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主客体学风层面

黎祎蓉,陈晓雪

(广东工业大学, 广州 510006)

我国教育部门曾在《切实改建和加强学风建设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学风是立德育人的客观要求,是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学校办学的发展之魂与立校之本。良好的学风是增强高校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有效保障。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整体结构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逐渐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主体,并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了学生的思想观念,尤其是00后学生,在专业学习、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等层面上,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如果继续以传统的学风建设手段,营建学风体系,将难以满足现代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现实要求,进而使诸多的建设问题不断突出。

一、00后学生的主要特征

(一) 个性表达的能力较强00后学生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对互联网媒介的依赖性较强,并受互联网文化的影响,更加注重自身个性、观点及理念的表达,拥有着较强的个性表达能力。因此在专业学习中,更加突出个性,追求自我,对违背自身理想信念的课程或活动,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抵触情绪。然而由于00后学生的成长背景,导致学生思想观念比较薄弱,在借助数据平台获取外界知识,了解社会事件时,通常停留在事物表面,并根据自身的个性需求,对事件或事物进行主观臆断及评论,难以深入到事件或事物的本质。

(二) 功利性阅读偏好严重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微信、微博、新媒体为主要代表的网络社交平台,逐渐使学生形成追求“短平快”的“碎片化”阅读思维,对数据信息的获取观念较为浅薄,主要以信息发布者观点、态度为主要阅读目标,对表层内容的过分追求,忽视了对观点形成依据、内容具体结构的理解,导致学生对数据信息的理解始终停留在表层。与此同时,学生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导致学生难以对内容较深、篇幅较长及逻辑复杂的教材知识形成较高的关注度,导致相关专业的教学效果不佳,无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高校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对学风建设对象的认识模糊学风建设的主要对象具体包括主客体两个层面。在学风建设工作的主体层面,我国专家及学者持有不同的见解,总体上可分为多重论与单一论两种。近些年,通过对学风建设的长期研究,能够逐渐理清学风建设的主客体间的内在联系,然而就学风建设对象的角色、定位等关系,却依旧存在着认识模糊的问题。譬如部分高校在建设工作中,注重于专业教师或学生,而部分院校则将重心置于高校辅导员上,俨然忽视了其它教职员工在学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导致学风建设无法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在探析主客体关系的过程中,缺乏对00后特征及特点的分析,使学风建设一直围绕在建设主体的层面上,没有深入到学生的思维理念当中。

(二) 学风建设缺乏特色性与系统性首先在系统性层面,高校在学风建设中,主要将个体的成绩作为主要建设内容,然而在整体层面上,具体包括宣传舆论、组织管理、物质精神等层面,却没有做到真正的均衡发展。譬如将精力与时间放在开展与筹备第二课堂上,却忽视了第一课堂的价值与地位等。其次,在特色性层面上,我国高校在教学质量、校园文化、办学理念及地域层面上拥有较大的差异性。然而在学风构建的过程中,却存在相互借鉴、模仿、套用知名院校成功模式的问题,然而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及教学宗旨下,00后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如果以标准化的学风建设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将难以实现预期的学风建设效果。此外,在学生建设中,也存在着行政化、功利化严重的问题,使得教育者的出谋划策能力、自我创新能力不断削弱,进而在自身利益的主导下,使学风建设与原有的建设初衷相违背。

三、00后大学生的学风建设路径

(一) 明确学风建设的主客体关系在传统的学风建设中,高校往往缺乏对学风建设主客体关系的认识,无法对工作内容进行多维度、多角度认识,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管理者应从主客体关系的维度上,探析学风建设的发展路径及方向。首先,明确其它教职员工在学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规章制度的手段,促使全校教职员工肩负起学风建设的责任。其次,深入分析00后学生的基本特征及认知规律,将学风建设的主要方向置于00后学生专业教学及能力培养的层面上。譬如,根据00后学生个性表达能力强的特征及特点,高校应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作为自身个性表达的重要方向及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渐认识到专业学习在自我成长中的价值和作用。而在学生数据信息获取习惯层面上,高校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更需要通过“朋辈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形成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二) 增强学风建设的特色性与系统性首先,在增强学风建设系统性层面,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宣传舆论、组织架构、物质精神及00后学生的发展特征及特点,加强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重视,平衡两者间的发展关系,从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学风建设的质量与效率。其次,在特色层面上,高校应在结合教学宗旨、地域文化、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符合00后思维理念及认知规律的学风体系。然而这并不代表高校不应模仿或借鉴知名院校的学风体系,而是要在模仿与借鉴中,汲取优秀的、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学风建设元素,从而在后续的学风构建中,创新出属于自身的学风构建体系。此外,在学风建设重心层面上,高校应始终以学生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主导,规避功利化、行政化等思想问题的出现,以此保障学生建设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三) 强化校园文化对学风建设的促进校园文化是引领高校学风建设、党风建设及校风建设的基础,是蕴含在高校各项行政教育工作的思想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应以00后学生的精神诉求、发展需求为核心,加强对教学环境的建设力度,以此帮助高校形成良好的学风建设机制。首先,将蕴含00后思想理念的现代文化、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先进文化及大学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使校园文化拥有较强的文化基础。其次,通过硬件与软件建设的方式,提升校园文化在学风建设的作用与价值,使艰苦卓绝、刻苦专研、持之以恒等学风建设内容,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进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构建出基于00后学生的学风建设机制。最后,在课堂教学中,专业教师或辅导员应根据校园文化对学风建设的要求,及时鼓励“拥有良好学习行为及习惯”的学生,并在情感沟通的过程中,构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及学习风气。

(四) 构建00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体系由于在新时代背景下00后学生的较为突出的思想特征及心理特性,高校必须根据00后学生独有的学习特征,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学风构建体系。首先,高校应在管理层面上,平衡专业成绩、道德品格及专业能力的评价比例,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其次,在师德培养上,高校应注重教师的师德理念,培养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从而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师德培养相结合。最后在教学层面上,高校应在深入分析社会思潮及校园不良思想的基础上,将“懒散”的学习氛围转变为竞争型学习氛围。譬如教师将各项评优活动、奖学金制度与专业学习相联系,从而在需求理论的支持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猜你喜欢
主客体学风层面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甲·宣》——文明记忆的主客体交互表达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对党建促学风、学风固党建的辩证思考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浅析“物我本相因”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风考风作风的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管见
学风就是质量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