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朱云辉,谭芳敏,孙泽宏,肖家平,李薇
(1.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01; 2.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科研产业处(安全科学研究中心), 长沙 410151)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一系列讲话中针对安全生产问题做出了重要论述,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声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均要求加大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教育部、应急管理部、原国家安监总局等部委也对培养安全专业人才提出具体要求,出台了一系列倾斜政策。据统计,我国矿山、化工、建筑、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企业多、从业人员多,每年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2005年辽宁阜新矿业孙家湾煤矿2·14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1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0.5 亿元;2015年天津港滨海新区8·12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 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约70 亿元;2016江西丰城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11·24坍塌事故,造成73 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 亿元;2019年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爆炸事故,造成78 人遇难等等,在我国安全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和应急管理部的综合监督管理下,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整体趋于好转,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习近平同志指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企业必需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减少事故的发生;而企业安全生产专业人才队伍短缺,引进困难且流失严重,严重制约了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近几年,由于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煤炭等行业受到波及,导致这些行业大专及以上人才流失严重[1-2]。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支撑和后盾;人才引不来、留不住,企业安全、高效、高产得不到。目前,企业安全管理需要大量的安全技术专业人才,但安全生产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协调,部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不强、管理不规范等,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大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部分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培养机制、培养计划、教学内容等相对滞后,造成人才培养难以匹配市场需求[3-5]。这些现实问题需要高校和企业合力解决。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已经进“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行动的概念由国务院李克强总理于2015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作为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互联网+”并不是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简单的叠加,它借助互联网平台与最新的信息技术,通过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化集成社会相关资源的作用,将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进行深度的统一融合,使传统行业在创新2.0的推动下进行改革创新,从而提升行业生产力和经济能力。自“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相关部门都推出了各项政策来推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根据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到9.16亿个,其中4G基站总数达到544万个,4G覆盖盲点不断被消除,5G网络建设顺利推进,互联网普及率大幅度提升,国家规划中到2020年达到70 %,即先进国家的指标水平。为适应“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企业在人才管理和业务发展方面都要求代入“互联网+”的思维,高等学校在教育教学方式也要进行调整[6-7]。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将“互联网+”思维应用到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大力推广和使用信息化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卓越型人才培养进行深度融合。因此,“互联网+”背景下专业卓越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针对社会急增的安全专业人才,为帮助学生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连接、适应企业安全文化和发展定位,高等学校在“互联网+”背景下应加强构建卓越技术技能型、创新型、信息化的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以企业安全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安全专业卓越型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学校建立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积极探索卓越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开辟“教学+科研+产业+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树立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建设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布局合理、资源共享、工学交替的校企深度融合实习实训基础,对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省级和国家各类技能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职业规划大赛,搭建教师科研、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平台,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互联网+”卓越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可以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体系、智慧校园、产学研合作、师资队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对进行策略探索与实践。“互联网+”安全专业卓越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互联网+”安全专业卓越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安全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综合交叉学科,安全专业应围绕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实现动态调整,用信息化改造专业结构,建设交叉融合的安全类专业。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显示,目前,安全类专业有安全工程、安全技术与管理、安全健康与环保、化工安全技术、救援技术、工程安全评价与监理、安全生产监测监控、职业卫生技术与管理等10多个专业。积极参加安全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参与全国安全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专业建设资源上网共享、持续更新、推广应用。学校与企业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着力构建紧密、稳定、深层次的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师徒结对子”等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开展多元教学组织管理,使之成为衔接产业发展技术需求、提升学科水平、培养创新人才的平台。校企在人力资源、技术、设备等资源方面进行优化配置,双元开发教学资源,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双岗锻炼、双向挂职人员互通模式;校企共同实施“专业改造提升计划”,探索实施招生即招工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让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形成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长效机制,构建企校一体化人才共育新模式;充分发挥各单位人才优势,创新技术共研模式。围绕安全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改造传统安全专业,推进“互联网+”专业建设。
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以企业安全管理、安全评价、职业卫生防治、应急处置为主线,从专业园地、课程中心、虚拟实训、应急科技、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社会服务、安全科普等方面建设“互联网+”的安全专业信息化共享国家教育资源库。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教学,促进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构建《安全管理》《安全评价》《消防工程》《火灾防治》《安全心理》《爆破安全》《职业卫生》等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教学体系,搭建教师和学生互动平台,使更多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学生对自己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想法可及时与同学、老师交流,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实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效果实行在线测评,便于教学的持续改进。建设的安全专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以高校教师、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也可在线学习。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在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评价、教学效果与影响等方面不断创新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
人的生命、安全、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学校安全不保,何谈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校园安全价值观,校园安全靠“技防”更要靠“人防”,要提高师生对安全的认知,人人都要参与安全,掌握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在“智慧校园安全”总构架下,建设“卓越人才培养教育”在线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规划并实施建设安全知识资源库,包括平安校园、文化校园、安全知识、应急科普、事故处置等模块,实现发现事故隐患,使用手机随手拍、随手传,让安全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分析、排查、处理事故隐患,实现应急预报和处置功能,培养安全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全院师生的安全意识,为大家创建一个安全、文明、健康的校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培养卓越型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尤为重要。学校联合行业、企业、科研单位、学会、协会,紧跟“互联网+”发展潮流,结合智慧校园安全建设,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共建安全专业实训体系,开展安全设计、安全管理、安全评价、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科技竞赛、应急演练、创新创业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实习实训条件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所有资源在网上展示。一是,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与大型企业合作,按“校中厂、厂中校”理念在校内设置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安全技术服务。工作室采用项目运作模式,由学校专业指导教师、学生和企业技术大拿共同组建项目组,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项目,交企业技术大拿校核、审查,参与人员在报告和图纸上签字,成果校企共享,效益按比例分成。同时,学校为企业提供安全技术支持和员工安全培训,企业为学校教师提供锻炼平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场所,企业技术大拿担任学校兼职教师[8]。二是,成立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室。工作室负责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的建设、师资培训、学生顶岗实习安排与就业推荐等工作。三是,以赛促学、双证通融。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结合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积极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根据竞赛结果,检验实践教学水平,调整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四是,订单式人才培养。学校与合作企业签订“冠名班”“订单班”协议,校企共同培养学生。学生符合企业要求,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五是,实验实训软环境建设。加强与企业安全文化对接,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融入企业元素。将企业的安全生产理念、安全操作规程与“两规范”“双预控”管理等先进的文化引入到校园之中;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在教室、实训室内外布置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宣传展板,形成良好的职业氛围与育人环境,营造职业化学习、实践、工作环境。“互联网+”实训体系要求校企统筹规划,实行开放共享,使其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
李克强同志在第十一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批示: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打通创新链条、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安全生产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提到,当前我国安全生产人才队伍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与实现安全生产目标任务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互联网+”产学研合作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要重视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既要出成果,又出人才;要实现企业和高校优势互补。学校与企业和科研机构以安全专业人才为试点,依托“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着力打造协同创新平台,组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企业在学校搭建科研创新对口扶持点,成立“项目研发中心”,研发安全技术装备,提升安全理论,促进安全发展。
在“互联网+”背景下,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能力和学历提升计划、副教授教授培育计划、教坛新秀培育计划、教学名师培育计划、名师工作室培育计划、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育计划[9];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发挥安全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的作用,确保教学活动优质高效地进行[10];鼓励教师参加学校、省和国家信息化教学大赛,参加安全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教育部全国安全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参与企业安全技术改造、企业安全评价、企业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等工作,培养出一批安全专家和学者。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对信息技术依赖性越来越强。在“互联网+”背景下,本着“广泛参与、全员提高”的原则,搭建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安排学生参与企业安全技术服务项目,定期举办“技术比武”“安全技术创新大赛”,选拔优秀学生参加企业和行业大赛,带领学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安全技能和安全技术创新大赛,提高学生的实战水平、岗位操作技能和整体素质,提升学校的影响力[11]。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在学校建设创新创业网站的基础上,资助学生在安全技术方面的创新创业项目,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12-13],将安全技术服务的成果展示到学校和院系网站。引领学生自主创业,在校企帮助下成立模拟公司或实体公司,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和国家“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学生中培育创客文化,树立优秀毕业生典型和创业先锋,营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氛围。推进学生国际化视野,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和国际安全学术研讨会,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组建校企安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安全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建立“互联网+”的安全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教育”信息化共享国家教育资源库管理平台,建设一批“互联网+”的网络共享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和智慧校园安全教学信息化平台,组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在教师队伍中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安全专家和学者。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作用,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拓展校企合作的业务范围,校企双方就学生培养、职工安全培训、安全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提升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创业就业创造便捷的条件和更大的空间,使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实现安全人才资源全国共享,卓越型人才在企业安全岗位对口就业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