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烨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广州 510520)
网络新媒体的极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他以其便捷的交互性和及时性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以其海量的信息和共享性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大主渠道,以其注重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征革新了信息传播的方式。90后和00后的大学生成长于新媒体快速发展环境之中,他们积极迎合这场信息革命的浪潮。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社交方式甚至价值观的形成,都受到新媒体的深刻影响。高校是国家人才培育的主基地,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1]。作为最先进文化代表的大学生,要在这个行动指南的指引下,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考虑新媒体因素,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新媒体成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平台,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让这一富有活力的社会群体,加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事业中来,从而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信息传播速度更加快捷高效,促进了信息传播方式日新月异,从而引起人们在思想、观念、行为界限、价值观等方面的根本性变化。作为接受能力极强的大学生,他们成长在这种飞速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媒体、新思维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都深刻地打上了新媒体的“烙印”。
从购物、交流,到娱乐,再到学习、就业等各个领域,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利用无时无处不在。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成长是有益的,拥抱新媒体,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大特征,他们通过新媒体,在学习、生活、交际过程中,及时了解时政动态、热点事件、新闻评论等信息,增进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大学生融入社会生活的一种有效途径。新媒体广泛影响着大学生,不断出现的新媒体形式,吸引着他们不断地接触和运用新媒体,积极主动地了解周围的世界。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网民中具备中等教育水平的群体规模最大,达 37.9 %;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20.4 %[2]。大学生已成为我国网民的主力人群之一。蓬勃发展的新媒体自然成为影响这一网民群体的重要媒介。网络新媒体作为媒体的一种载体形式,天然地拥有媒体的特性。作为一种媒体,必然要会承载一定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大学生与新媒体的密切联系必然会受到这种思想价值观念的影响,他们职业生涯的选择也会因此发生变化。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铺天盖地的新媒体,各种信息泥沙俱下,一些虚假、有害的信息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侵蚀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引导大学生注意网络的开放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使他们掌握理论武器,教会他们在芜杂的信息中分析、思考事件的真实性,避免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媒体批判能力,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上不受虚假信息的干扰,在价值观、人生观方面不受影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3]。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围绕这个行动指南开展,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的新形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成为关键所在。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上出现了一些滞后问题,尤其是在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之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大学生对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需求,时代呼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新媒体相结合,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过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教师课堂教学模式为主,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多为集中授课方式。现在,随着各类新媒体的出现,利用新的媒介方式进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便利和高效,也为教师个性化教育方式提供了条件,教师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内容,方法更多、更便捷,授课方式更灵活、更有趣,服务性更强,教师和学生全方位互动变得更加方便,也进一步推进高校开展思政全网育人。同时,在新媒体影响下,大学生掌握和拥有知识与信息的来源不再仅限于教师,而是有了更多的渠道,他们对思想政治学习更有主动权,学习来源形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学生通过新媒体不但能够与老师形成互动,学生之间、校际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频繁,他们的知识面更为宽广,使得他们更具个性、活力和创造性,他们的思想更为多元新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带动大学生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发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顺应历史潮流,跟上时代节拍,让大学生们将自己的人生理想置身于时代潮流的浪尖上,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人价值,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4]”。只有具备良好的素养,大学生走出校园之后,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德育是否合格,成为大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素养的条件之一,思想政治素养是一名合格大学生的必备标签。政治素养合格,才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将个人的职业规划与国家的整体发展目标相统一,顺应历史潮流,成就个人的理想与追求。
大海航行靠舵手,只有方向正确,理想的大船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正确的思想认识,指引着个人事业前行的方向。大学生只有将自己的职业规划与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步调一致、方向一致,才能避免理想的大船触礁、偏离方向,个人的事业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扬帆远航。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大学生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才能学以致用,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成为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力量。
大学生在高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完善个人的思想观念,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不仅是完成大学学业的需要,同时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职业需求。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大学生才能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时刻保持政治清醒,做到自我约束,避免在职业生涯中迷失方向,出现弄虚作假、丧失信用、不思进取,甚至出现贪污腐化、违法乱纪、不利国家的行为,最终违背了自己的理想,辜负了自己的初心。在职业规划方面,大学生要心怀祖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要坚持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职业精神;在人际关系上,要诚实守信、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和睦友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大学生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结合当前国家的总体目标,引导大学生志存高远、坚定信念,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正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目标、新使命和面临的新矛盾,将个人职业规划与国家整体目标相结合,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具备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强健的体魄、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迎接毕业后严峻的就业形势,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在校期间,大学生应当适应校园环境,思考自我、明确定位,适应学校生活,了解所选专业,确定自己的兴趣点与自己的目标专业。体验专业技能,建立积累人脉关系,寻找良师益友,拓展校外交际,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源动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能闭门造车,要充分利用便捷的网络新媒体提供的各种信息,多了解就业环境,就业资讯,做出合理的规划。官方数据显示,从2001年开始,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一路上升。据统计,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仅有114万。自2011年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以2 %~5 %的同比增长率逐年增长,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的转变,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34万人,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874万人,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5]。高速增长的大学生毕业人数,给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相关数据显示,从2012~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维持在90 %以上,但自2015届开始始,就业率有所下跌。另外,随着近两年来人工智能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岗位,诸如财务、会计等一些高程序化的职位将被部分取代,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冲击,也让很多行业萎缩、岗位消减、用工减少,同时新兴的产业在壮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就职。
大学生应当了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了解就业市场环境,既不能妄自菲薄、失去信心,也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要利用网络新媒体,结合自身条件,在目前就业的大环境下,找准定位、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虽然大学生毕业群体的巨大数量及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让部分大学生对于择业感到迷茫,部分大学生选择继续上学深造,部分大学生选择进入竞争激烈的就业当中。但应当看到,我国正在继续深化改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持续加大,大学生应当正确看待当前的就业市场环境,抓住新时代新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机遇,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大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