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翻转课堂相关研究进展

2020-01-19 23:35郑嬗婷
菏泽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程课堂教学

陈 浩,郑嬗婷

(1.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2.合肥学院旅游与会展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高等教育的课程教学和培养方式存在一系列问题,这是公认的事实,高等教育需要持续不断的改革,更需要一些深刻的革命性改变。近年来,互联网技术逐步深入应用于高等教育的各专业领域,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极大丰富,学生自主性和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性明显增强,学生个性化学习及发展能力得以增强,正加速重塑高等教育的整体模式。因此,高等教育工作者应紧随现代技术的进步,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对高等教育改革的促进作用,深入挖掘并利用优质的网上教学资源,通过推动互联网优质资源的转化利用以应对未来的课程教学变革。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翻转课堂被教育者广泛应用,已经也必将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方式的系统性变革。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程知识讲授和内化是两个主要阶段,知识讲授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课堂面对面讲授完成,知识内化过程则更多体现在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参与课程相关的各种实践。翻转课堂则是翻转知识讲授与知识内化的过程,可以释放更多的课堂时间,使学生投入更多时间去拓展知识面及开展知识训练,也能更加有效地完成知识内化过程。随着教学过程的颠倒,课堂教学中的各环节也自然相应发生变化[1]。因此,对于翻转课堂,不能仅仅把它理解为只是时空、流程和结构的翻转,实际上它更是一种“先学后教、教与学有效结合”、一种“范式的转换”。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自学效果检查、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能更好帮助学生的知识内化与综合能力提升、支持教师开展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推进自主、开放的学习习惯及文化的培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

随着翻转课堂模式的不断深化应用,相关探索性研究也快速发展,近年来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CNKI文献库收录的相关研究五千余篇,CSSCI文献库中收录的高级别论文三百余篇,本研究通过梳理近年来已有的相关研究内容,分析翻转课堂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过程、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相关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一些领域: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为解决由于交通问题使得部分同学经常缺课的现状,教师尝试将课程资源发至网上,让同学先行自学,回到课堂时老师再做些讲解,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模式后来逐步得到推广,形成了一种能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新型教学模式,即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应用,研究成果也快速增加。多位研究者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在国外翻转课堂发展的初期被称为颠倒课堂,“颠倒课堂意味着通常发生在课堂内的事件现在发生在课堂之外,反之亦然”[3]。Brian Gonzalez(2011)是将课程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课上学习、课下学习,课下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学习时间,此阶段主要为知识传授的过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接受新知识方式,课上教学重点则从知识传授转向知识内化,重点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美国Flipped Learning Network网站对翻转课堂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翻转学习是将教学空间从面向群体转向面向个体,群体学习空间更加强调互动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进行基本内容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任务则转变为主要进行指导。

国内研究方面,王国亮(2016)提出翻转课堂主要是改革优化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除知识学习外,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信息化网络、技术手段,以分组学习为基础,改变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重点,课前以基础知识学习,课中、课后主要是知识内化和应用[4]。事实上,翻转课堂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的改革与创新,并不是全新的概念,而以上的国内外界定基本描述了翻转课堂的理念、模式。而关于翻转课堂的概念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范德堡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做出的定义:“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翻转,学生首先在课外接触课程即将学习的新材料(通常是阅读文献或观看视频讲座),然后在课堂时间通过问题解决、讨论或辩论等策略完成知识的内化”。

二、翻转课堂不同学科实践的实证研究

国内外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中,更多的是关于翻转课堂理念与模式在不同学科课程中的应用实证研究,相关的学科与课程主要有外语口语、软件工程专业、电视编导与制作、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物理、艺术专业课、文献检索课、对外汉语、军事理论课、创新训练计划课程、JAVA语言程序设计、绩效技术导论、多媒体设计与开发、非线性编辑与视频特技、ESP课程、传播学、大学羽毛球课程、统计学、教育传播学、PPT课件制作、工程热力学、现代密码学、翻译概论、信息素养通识课、环艺模型设计与制作、电视作品编导与制作、图书馆机械动力学等课程。这些课程主要集中在能够利用相关技术、软件辅助教学的课程中,尤其是可视化工具支持的学科与课程开展翻转课堂具有一定的优势。

对于不具备这些条件的课程相关研究则较少,部分课程在实施翻转课堂模式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限制,如体育课程的教学,由于不同体育项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并不是所有的体育项目教学都适合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5]。同时,相关研究表明翻转课堂对小学阶段学习效果影响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应是受年龄影响,小学生的自主、自觉学习的能力不强。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经历学习能力自我管理的训练、学习习惯及心理的转变到自主学习行为形成等三个阶段[6]。因此,翻转课堂应用的范围和对象也是有选择性的。

三、多种模式、方法、技术的综合运用

(一)与其他教学模式的融合

与慕课、PBL等教学模式及移动技术、可视化、VR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能更好地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MOOC+SPOC模式实现了网络在线课程教学资源集聚共享问题,学习者可以实现自由学习、多渠道学习、反复学习的效果,但学习的总体仍呈现碎片化特点,系统性不强,需要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务必充分,为学生构建系统化的学习内容体系。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与诸如MOOC+SPOC模式的融合,首先必须解决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而翻转课堂则很好地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带来的重复教学内容的弊端,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的颠倒,教师在课前就已经按照教学内容体系设置好教学任务,学生在课前即能运用MOOC或SPOC学习相关知识点[7],课堂教学又能很好的对课前学习进行深化和补充,达到学生知识内化的目标。

CDIO工程教育理念应用于外语口语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CDIO代表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现( Implement) 和运作( Operate) 几个环节[8],实际上体现的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效果。翻转课堂与PBL 教学模式融合则更加自然,张超、杨改学(2016)将两种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将其引入到“非线性编辑与视频特技”的课程教学中,较好地优化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上教师演示、课下学生操作的教学模式,按照PBL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颠倒,为数媒专业相关课程探索出适合类似专业特征的教学模式[9]。

(二)现代化技术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将移动互联技术与高校翻转课堂充分融合,同时发挥了移动学习与翻转课堂各自的优势,以数据支持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丰富了教学形式,优化了教学流程,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10]。曾明星(2013)在分析软件工程专业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过程中,认为使用云计算技术为该模式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学生可以在“云”中开展自学,可以更深入了解企业信息,体验企业真实环境,教师可以在“云”中收集和挖掘优质的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及学生管理[11]。阮士桂(2017)探讨了将可视化工具应用于学习测评、学习过程和学习选择过程中,有可能为课堂教学创设实时实地的课堂图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以更好地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意义[12]。于中根、陈文涛等(2018)探讨Clicker系统辅助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对学习者元认知、认知负荷和学习成绩的影响。Clicker系统辅助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能够提升元认知水平,能降低认知负荷并提高大学英语学习成绩[13]。

四、翻转课堂的基本模式研究

随着翻转课堂模式在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的逐步推广应用,逐渐探索出一系列适合各专业特征的基本教学模式。张乐、张云霞(2018)通过课程实践提出了“双主三模五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依据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和特性,“双主”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三模”是指课前教学准备、课中教学研讨、课后教学拓展模式,“五环”即准备环节、研讨环节、展示环节、互评环节、点拨环节[14]。Mark Taylor(2011)根据当代学生个性特征、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的“学习代沟”,提出了“六步教学模式”:第一步是把课程学习与未来发展联系起来,第二步是制定课程教学目标,第三步是让学生充分理解课程要求,第四步是对传统课程内容进行优化,第五步是让学生充分准备后进入课堂教学环节,第六步是优化课程评估方式[15]。余飞(2016)提出的“案例载体—活动导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是针对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该模式更加强化案例教学的重要作用,更加强调各种活动的设计和参与,教师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课程设计,将课程的学习内容与案例结合设计成序列,学生则是通过亲身参与该案例活动以获取感性认识。该模式是对学生学习与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大胆创新[16]。

五、实施效果引发的理论局限及功能边界思考

(一)学生对翻转课堂的适应性局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各类教育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推动了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受到教育工作者及教育专家的关注和认可[17]。学者们也已开始关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谢娟等(2017)基于CIPP模型的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探索了从多维度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从翻转课堂全教学过程进行信息采集,采取多主体参与、多方式整合、多过程统一,能客观衡量和科学评价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为优化翻转课堂教学过程提供参考和依据[18]。事实上,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其理论的局限性也逐步体现出来,主要包括现代化教学媒介发展的过程性和局限性、学生对学习方式翻转的适应局限性、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局限性、教育目的延展的局限性[19]。其中,学习习惯成为首要影响因素,受基础教育阶段教学模式的影响,国内学生更加习惯于传统模式下的被动学习,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的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彻底完成的。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适应速度和程度也是影响最终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赵呈领等(2017)认为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的要求更高[20]。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不同国家的应用实施在教学效果方面仍有一些差异,杨晓宏在比较中美两国在教育基础等方面的差异的基础上指出,借鉴美国的翻转课堂模式进程中其实面临很多现实困难[21]。

(二)教师对翻转课堂的适应性局限

因此,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得到强化,教师仍然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导演,因此,应进一步提升教师素养,筑建复合型智能结构,科学运用翻转课堂模式[22]。翻转课堂对课堂教学效能的提高,得益于由于教学过程的翻转,使得学生增加了自主学习的时间,但其关注的仍是知识技能教学,对情感和价值观的教育相对缺失,未能充分符合教育的综合目标,降低了教学的目标与难度。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前学习的效果有赖于学生的自觉性和家庭、社会的监督,使得教师的部分工作被部分社会人士所代替,部分教师淡化甚至放弃自身在此阶段的教育责任,导致课前的学习效果难以提升。在翻转课堂中,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基本体现为老师解答相关问题,教师的理念灌输、思想启发、人格魅力展示示范等职能则被削弱[23]。

六、展望

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应用实施已较为广泛,相关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但总体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在应用和研究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领域方面,已有的相关研究与应用目前多集中在有辅助技术的课程及短期内有显性效果的课程,应用的学科领域仍比较集中,未来多学科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是大势所趋,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必须加强。

研究内容方面,未来的研究既要考虑翻转课堂教学过程模式的优化,更重要从学生学习生活的整体时间安排、学习方式、心理变化及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工作时间变化调整、备课内容调整等等方面综合考虑,系统设计等系统化研究。

研究方法方面,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拓展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如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师生心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展开研究将更有针对性。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课程课堂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